楊海英
(黑龍江北魚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稅務會計模式的建立和發展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努力和不斷調整。而且稅務會計模式涵蓋的內容較多,需要各方面的幫助和支持。一旦與經濟發展大環境相脫離,必然會導致各種財務稅收問題發生,影響稅款項目管理的實效性。因此要積極推進稅務會計模式的創新發展,全面提高稅務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稅務會計在現代會計體系中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以會計核算作為目標內容,基于稅收體制環境下,需要利用各種稅務籌劃形式,針對稅金和稅款申報等進行核算,構建一個系統化的稅務會計模式。一直以來我國稅務會計模式發展方向與國際會計發展保持一致性,在具體選擇稅務會計模式時,需要重視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以此作為切入點,通過理性選擇稅務會計模式,并對財稅體制改革的現實需求加以協調。如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投資主體呈現出分散化的發展趨勢,而且經濟所有制結構更具多元化,這就更需要納稅企業要重視稅務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從而更好的滿足政府部門的要求,確保經濟管理預期目標的實現。基于法律視角來看,當前我國稅收體制法律環境仍存在許多不足,在實際工作中過于依賴財務會計制度,基于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加快推動稅務會計模式的創新發展,并積極推動稅務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從企業組織形式視角進行分析時,目前企業多采用股份制形式進行具體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對于會計信息質量越發關注,這也迫切要求企業要優化稅務管理信息的質量,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完善和準確的財務信息。基于諸多方面的分析來看,稅務會計模式創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來自于行政的干預越來越少,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初步分離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漸體現出來,稅利矛盾加劇,這也導致稅收法規與會計制度目標出現背離的情況,會計制度和稅法無法同時兼顧到投資者、債權人和政府方面的需求,這就需要積極推動稅務會計模式的創新發展,實現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適度分離,從而推動稅務會計模式的完善和優化。
當前我國法律法規與社會經濟狀況存在不匹配的情況,立法整體滯后。但會計標準的制定相對活躍,會計制度頻繁改革,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了接軌。這種情況下,稅務和會計之間的差異也不斷擴大。而目前的稅收制度使稅法還無法擺脫對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依賴性。基于當前法律環境的要求,財務會計模式也需要加快推進創新的步伐。
基于文化背景下,我國社會文化中更強調集體利益,人們對穩定性和確定性具有強烈的需求。這點在會計處理方法也體現出強較的固定性和刻板性,會計人員在會計處理時更習慣于遵守各類規則,即會計方法選擇上趨向追求穩定,稅收收入也強調穩定和確定性,基于這點來看,稅務會計模式需要積極進行完善和優化,確保與當前國情更具適應性。
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發展還不成熟,但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這也使資本市場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當前大部分企業籌資開始向直接融資方向轉變,即通過股票和債券進行融資。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對稅務會計模式的創新提出了現實的要求。
當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會計事務處理還需要以國家干預的形式進行管束,這也導致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無法完全獨立,稅務會計模式適度分離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允許差異存在的基礎上,使兩者能夠優勢互補,積極推動稅務會計模式的完善的和優化。
隨著經濟體制的完善,這也對稅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體制定稅收項目時,宜不斷優化稅收內容,提高稅收核算的精度。由于企業運營模式復雜,稅收款項較多,為了保證稅收核算的精準性,在核對款項時,宜根據核算制度進行,確保項目核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還要重視稅務工作的力度的增強,命名企業與個人具備正確的管理意識,并借助于稅收平臺,增強納稅人與稅收單位的聯動性,更好的適應動態化發展需求,促進稅收體系的完善。
財務會計與稅收會計分離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現有財務會計規定,科學進行會計核算,并盡量做到核算成本的節約。基于這點來看,財務會計與稅收會計分離能夠更好的滿足經濟發展要求,實現對企業自身利益的有效保護。特別是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需要積極主動進行調整,兼顧到企業發展方式,靈活處理稅務會計工作,并對稅務會計模式進行不斷優化。
我國稅務稅收制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財務稅收同財務會計制度上存在差異性,兩者之間能夠相互促進,但本質上仍以促進稅務會計模式發展作為目標。在當前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情況下,需要加快構建稅務會計合并模式,針對所得稅進行優化調整,持續調整流轉稅收比例,進一步提高稅收管理水平。
在針對不同稅收項目進行管理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稅收項目內容和組織形式,持續調整項目內容。由于企業稅收項目內容和種類繁多,因此在實際工作要做好落實工作,確保企業稅款項目繳納的清晰性。特別是企業經營管理范圍擴大的情況,更需要完善稅收項目分類內容,進一步促進稅務會計模式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發揮,使其能夠創造出更大化的價值。
在當前稅務運行機制中,稅收工作的開展一般以財務會計核算作為基準,但基于企業發展視角來看,這種模式存在對企業資金運營成本占用的情況,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因此要積極調整財務稅收模式,加快推進稅務制度與財務管理制度的融合,搭建資金監管對接平臺,當企業財務與稅務出現沖突時,在保證外部機制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需要精細化處理各項活動產生的經濟行為,并根據具體的稅收制度實施核算,確定企業應繳納的稅款。另外,企業還要根據稅務體系來調整財務工作形式,保證財務會工作的精準性,進一步保證市場經濟體系下企業的穩定運營。
在當前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下,我國稅務會計體制受到較大的挑戰,傳統稅務會計中的一些弊端不斷顯現出來,這就需要積極進行調整。由于稅務會計體制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涉及范圍較廣,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關注國際形式,同時還要結合我國自身的情況,選擇更適宜的稅務會計發展之路,使稅務會計體制能夠為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優勢的服務。
稅務會計作為經濟體系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基于當前我國稅收環境來看,稅務會計形式過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特別是一些核算審計環境,無法深入挖掘數據信息,這就導致核算體系缺乏完善性。同時稅務會計人員專業水平不高,無法全局化處理關聯較大的數據信息。因此在稅務會計發展過程中,需要對稅務會計目標進行明確,在實際工作中還要重視先進理念和運營方法的應用,保證稅務會計體系的合理性,并積極與自身的實際運營情況相結合,確保稅務會計體系能夠與自身發展需求相符,為我國稅務行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當前我國稅務會計模式應用過程中,由于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使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具符合性。同時還要積極建立健全稅務會計制度體系,加快推動稅會計模式的科學化發展,使其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