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欣
(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中學校,吉林 敦化 133700)
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較為廣泛,基本適用于各個學科,但是想要充分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還應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將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得恰到好處,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師是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總體任務,并將總體任務進行細化,將其分解成多個小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小任務,最后完成總體任務,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探索問題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加強對新舊知識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導,而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教師從旁指導,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以及協作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以及操作性,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理論講解,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任務驅動教學法大部分環節都是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操作,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操作,符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
教師應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并在教學情境中,融入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包括舊知識、新知識等,引導學生走入教學情境,對相關知識進行探討。例如在學習“電子相冊”這一課時,教師就為學生提供了一組春色美景圖,然后在播放電子相冊“春天.exe”讓學生欣賞圖片以及電子相冊,激發學生對電子相冊制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創設情境之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圍繞課堂教學主題,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任務,讓學生進行解決,從而復習舊知識,獲得新知識。例如在學習“特效文字”這一課時,教師就為學生設計任務目標: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文本的輸入、編輯與屬性設計、熟練多種工具的恰當運用;掌握文本圖形化的方法、掌握修改圖形,填充、修改圖形顏色的方法;促進學生靈活運用Flash 8 工具制作實例能力的提高。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演示制作漸變文字,并在演示過程中提出問題“有的同學想要用其他不同的顏色來填充字體,該如何實現?”教師在演示過程中,學生會觀察窗口右側有顏色選項,可以進行不同顏色的填充。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給予肯定和表揚,之后教師讓學生口述漸變文字的基本步驟,并獨立完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漸變文字的制作,完成第一個任務后,教師讓學生制作變形文字“自由飛翔”,學生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與他人合作完成,讓學生制作出具有創意的作品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自主操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要貫徹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講解為輔的原則。不要一味地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將操作步驟全盤告訴學生,就按照教師講解的步驟做。這種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來完成,學習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加以指導,幫助學生來完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合作能力。
一是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包含本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作品的版面美觀和創意。二是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由小組互評并推舉一位學生出來,教師在課堂進行點評和表揚。這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電子賀卡”這一課時,教師就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景,“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送賀卡給朋友?為什么要送賀卡?你們知道這樣制作賀卡嗎?”之后教師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精美賀卡,激發學生制作賀卡的興趣,并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制作,對于作品美觀性以及創意性都比較突出的作品,教師應給予獎勵和表揚。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了初中課堂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還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符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充分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還應將任務驅動法科學、合理的應用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的適宜,提升初中信息技術運用效果,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