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玲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魏村鎮武羅侯小學,河北 保定 071100)
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培養學生文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而小學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對小學生文化教育的啟蒙,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素質培養與文化傳承,因此,提升小學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我國培養小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對教學觀念的創新,仍然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不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高。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仍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的講解為主。以講解課文為例,分為學習生字、解釋詞義、段落劃分、總結主題思想等幾個環節,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單方面地講解內容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使學生淪為了教學過程中的看客和聽客,從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影響學習效果。
在新時代,教師工作不再只有簡單的課堂教學,還有準備新課、批改作業等,此外還要完成學校安排的其他日常工作。繁重的工作使教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致使教師不能全面詳細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使教師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和方案,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教育體制改革,并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改善教學環境、完善教學設備。但是在一些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對教育的投資力度還遠遠不夠,不能按照要求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致使一些學校缺少必要的教學配套設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落后,使學生沒有機會認識新鮮事物。豐富的文化知識也能陶冶小學生的個人情操,提升小學生的個人修養,從而使小學生能夠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小學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僅關系到小學生自身知識的積累與個人素質的培養,還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未來的發展。因此,重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教育事業未來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些教師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由于教學觀念落后,他們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新知識,也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等,導致他們的教學水平日益下降,加上在實際教學中對重難點內容理解得不深、把握得不準,從而對教學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
教師觀念的轉變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在不斷發展,教師的教學觀念也要不斷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逐漸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生搬硬套教學大綱,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地加入具有時代氣息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同時加大信息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前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針對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特點,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
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灌輸式講解為主,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因而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指導作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要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關愛和關注。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觀點要給予鼓勵和肯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充滿信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教師要不斷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通過進修、遠程學習、自學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等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教師除了要學習語文專業知識外,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以不斷拓寬知識面、擴大信息量,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也凸顯出了一系列問題。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