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承
(大連市普蘭店區沙包中心小學,遼寧 大連 116000)
美術這門學科對于學生的藝術能力能夠進行培養,讓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能陶冶情操,抒發自己的情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將藝術的育人作用充分的發揮,并且也使得學生的美術教育內容得到不同程度上的豐富。德育教育與美術教學的有機結合也是能凈化學生心靈,并且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強化對學生的道德培養。
在小學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于學生來說,能影響其心理變化,也能影響其實際行為。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也具有美好的心靈,如果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不好,那么就不會被社會認可,也可能出現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在傳統的教育中,對于學生的成績過于關注,這樣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大部分教師和家長也都認為,學生的成績好,做的事情對的,只要學習能力強,在其他的方面都不重要。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一些學生雖然文化素質得到提高,但是其實際道德水平卻處于很低的狀態,并且一些家長對于未成年有很大的包容心,總認為這時候的孩子還小,對于一切事物都沒有足夠的認知,即使是犯錯了,也還有改正的機會,其實對于有犯錯的未成年人,就更應該加強道德教育進行管束。因此在小學的教育中,開展德育不能流于形式,必須要進行深層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和教師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引領人。因此,為了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還需要教師在進行學科授課時注意德育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促進其健康成長。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說,他們有著明顯的年齡特征,年紀較小并且缺乏生活經驗認知能力不健全,對于一些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并且對于自身以及一些其他事情也不能進行全面的認識。因此,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關鍵時期。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培養,讓學生樹立正確觀念,有良好的是非觀,這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和發展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德育不僅是對學生個體成長的教育,也關乎到社會良好運行,因此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小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科的教學中還需要滲透德育,這樣才能促進德育與學科教育的融合。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也要重視德育的滲透,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同時,塑造學生的品質,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但是在開展實際的教學時,其中還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雖然目前教育的發展對德育進行了重點的強調,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卻并沒有真正的將其實施。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選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重視對學生美術知識的傳輸,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并沒有重視在對學生美術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進行深層情感剖析,這樣就使美術教育還停留在表面上,沒有深入進行,也沒有與德育結合。通過分析顯示,主要是因為現階段美術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對于教學內容和德育要求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沒有找到契合的教學方式;第二是因為教師認為,學生對作品的深層情感和價值觀不能更好的理解,在開展這一部分內容教學時存在困難,因此教師就放棄了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沒有對作品的情感和價值進行深入講解,這些原因都使得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內容沒有得到有效滲透,只是流于形式,美術教學與德育也沒有進行更好的融合。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學生學習知識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在進行美術教學時,依然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和繪畫能力的培養,并沒有落實現在教育提出的重點要求,沒有實際的與德育進行結合,并且部分學校在招聘美術教師時沒有提高招聘要求,不重視美術教師的綜合能力。因此,這樣綜合素質不高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取得的教學效果一般,并且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沒有創新,沒有采用針對性教學,對學生的理解也不深,這些原因都導致在美術教學中不能找到與德育教育的契合點,也沒有創新出有效的教學方式,這也使得德育教育與美術融合成為難題。
美術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屬于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在學習中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美術知識體系,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也能得到培養,促進學生審美的提升。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也是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徑,要想在美術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提高德育意識,重視德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并且深挖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重新調整教學目標,采用針對性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審美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美術學科在學習時不僅需要學習一些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具體操作,在繪制的過程中可以感受藝術魅力,學生在進行繪畫時,身心能夠得到放松,也是學生發揮自己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時間,能將自己心中想的圖案繪制出來,這些繪畫也是對學生的內心世界的反映,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觀看,教師能察覺學生的內心活動,結合對學生的情況給予指導,讓學生掌握技巧,提升繪畫能力。學生在繪畫時,也是對自己情緒的一種宣泄途徑。因此,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選取一些積極向上的主題,讓學生多接觸積極的事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學到了對于繪畫的興趣,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小學美術課程中,欣賞課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對于學生美術素質提高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欣賞課主要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發現作品的美,并且理解作品想要傳達的思想,對藝術作品欣賞的好壞也能直接地反映一個人的藝術素養,具有較高藝術素養的人才能看到作品的深入含義,并且發現其價值所在。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欣賞能力培養。在對學生的欣賞能力進行培養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準備一件美術作品,并且將這個作品的材料和其創作內容以及手法為學生全面介紹,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作品整體有全面的掌握;其次,還需要將作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作者的經歷,以及在進行創作時的意圖。講解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創新,不能照本宣科,這樣容易使得這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感到枯燥,可以創新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這樣也能增加這堂課的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傾聽,加深理解,在欣賞的同時,學生也能感受到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的感受,尤其是一些技藝高超,有著優秀思想道德作家,他們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的形象,學生也愿意學習這樣人身上的良好品質;最后將藝術家作品想要傳達的意思傳授給學生,學生能對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要注重德育的滲透,通過對藝術家的內心世界的剖析,讓學生視野得到開闊的同時,也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能實際感受作品所傳達的理想,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需要注意的是在欣賞作品的選擇時,教師要選取那些思想道德優秀的作品,也可以選擇一些愛國主義作家,這樣能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愛國熱情,并且這樣的素材對于學生來說,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能更好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興趣。
在美術課中,手工課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美術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的形象思維對于一些圖形形象進行把握,然后進行手工課。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能提升學生的手腦配合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發展,并且這一項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也是重點教學內容。小學時期的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形象思維發展階段,一些事物和具體的形象都能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例如在手工課上制作的各種賀卡和折紙,對于學生來說都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手工課時,教師要注重主題的選擇,選擇對于學生思想道德有幫助的主題,例如可以在國慶節是開展手工課讓學生制作關于國慶的手工作品,這樣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也能珍惜現下的生活,這對學生的思想是重要的引領。在開展手工課時,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模范,通過這些模范的優秀事跡的講解,讓學生學習,也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并且在心中也逐漸形成道德標準,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這對學生來說都是更好的引導,并且也是美術教學與德育滲透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美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在學習理論知識以后,還讓學生通過實踐扎實理論,這樣才能創作更優秀的美術作品,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一種對鍛煉,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還要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這樣具體的實踐中深入的感受美術的魅力,并且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還需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才能使美術教學與德育進行更好的融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帶領學生圍繞活動主題繪畫作品,或者是宣傳條幅等。對于這樣活動的開展,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將這些活動的目的和開展的實際意義講解清楚,學生在參加活動時能明確目的,讓學生可以切實地體會到這些活動的實際意義,并且接觸到社會中積極向上的一面,以這樣實際參與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深化道德意識,這也為學生以后生活學習指引方向,對于學生的良好品質有著更好的塑造作用,也是美術教學與道德教育的一種有效融合的方式。
總之,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教學時滲透德育教育,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并且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制定出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易于學生接受,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學生以后的生活和未來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