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莉娟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會計學院,河南 新鄭 451191)
自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起,全國教育工作者積極響應思政教育改革。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涌現了大量的有為青年,充分彰顯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也進一步印證了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的重要性。因此,隨著國內疫情局勢的基本穩定,高校各項工作也步入了全面啟動的后疫情時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紛紛將“災難當教材”,積極推進思政教育改革浪潮,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
本課題通過對“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路徑進行深入探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載體等方面對思政元素進行提煉、梳理與選擇,實現該課程的隱性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一方面,本課題的研究不僅可以實現“知識傳播”與“價值引導”的協同育人;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會計職業道德價值觀,熟練掌握會計職業技能,從而實現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德才兼備的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目標。另一方面,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豐富了專業實踐課進行思政教育的實踐指導,為其他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帶去一定的思考和借鑒。
“課程思政”由兩部分組成,即“課程”和“思政”。其中“課程”是載體,“思政”是核心。簡言之,在開設的除了思政課程之外的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即在不改變原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隱含的思政資源。因此,“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通過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實現與思政課程的協同育人效應。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借助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VBSE 財務實訓平臺完成會計專業實訓課程的訓練,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通過虛擬制造企業所需的商業社會環境,真正做到將“企業”搬進校園。同時采用分崗位分角色扮演,由學生分別擔任出納崗、費用核算崗、成本核算崗、往來核算崗、稅務會計崗、總賬報表崗、財務經理崗等職務,模擬制造企業的經營管理。最終使學生能夠熟悉財務相關崗位的日常工作內容和職責要求,掌握企業財務核算相關表單的填報,理解企業財務核算的內在業務邏輯關系,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創新應用能力以及全局觀念和團隊精神。
1.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借助VBSE 財務實訓平臺,將“企業”搬進了校園。首先,虛擬了制造企業所處的外在商業環境,如客戶、供應商、銀行、稅務局、服務公司等外圍組織,同時制造企業內部設置了企管部、市場營銷部、采購部、倉儲部、生產計劃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組織結構。其次,在實訓過程中會涉及到企業的一些章證單據,例如企業公章、財務章、合同章、發票章、法人章等印章,現金支票、轉賬支票、電匯憑證、進賬單、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票據,也會涉及到一些憑證賬冊,例如記賬憑證、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總賬、明細賬等賬頁。最后通過弱化其他部門的職能,重點訓練財務部門的各個崗位和職能,高效仿真模擬企業經營、業務運作、財務核算、多人協同等體驗。
2.任務驅動式教學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不再是“老師教,學生練”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變成了任務的驅動者,學生則根據分配的任務,通過團隊協作,自主學習系統配套的相關教學資源,完成各個崗位的實訓任務。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意識,而且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欲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包括手工環境下的會計工作和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工作等兩個實訓項目。通過分崗位分角色扮演,集中再現了制造企業的存取款、借備用金、差旅費報銷、設備維修、折舊計提、職工薪酬的計提和發放、社保公積金的繳納、增值稅、附加稅、個稅的申報與繳納、投融資等日常業務,以及采購原材料入庫與付款、產品生產、成本核算與結轉、銷售出庫與收款等供應鏈業務,充分展現了制造型企業內部業務運轉和外部組織之間的業務關系。
該課程受課程性質和課時安排的影響,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力度不大。一方面,該課程借助特有的實訓軟件開展教學,授課模式相對受限,實訓內容也相對繁雜。所以,教師在挖掘思政元素方面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在不進行課程思政的情況下,學生完成實訓任務的時間已然很緊張。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實訓任務,又要保證思政效果,這無疑加大了該課程思政育人的難度。受此影響,目前該課程思政改革力度較弱。
由于該課程思政仍處在初步嘗試階段,目前課程思政形式比較單一。該課程主要以案例講述的形式向學生傳達思政育人的思想,多以老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再加上所選案例素材過于老舊,呈現形式過于單調,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也難以使學生對案例傳達的育人思想產生共鳴。
受該課程思政改革力度不足和形式單一的影響,該課程思政效果欠佳。一方面,由于該課程思政目標不夠清晰,在挖掘思政元素時不能很好的與專業知識進行對接,無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思政素材和思政載體的選擇缺乏時代性和多樣性,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最終使該課程的思政效果不盡人意。
該課程要想達到隱形育人的效果,就必須重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價值引導,將其與該課程的實訓內容相結合,進一步明確該課程的思政目標。比如,通過手工環境和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工作等實訓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愛國情懷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吃苦耐勞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遵紀守法、誠信納稅,杜絕偷稅漏稅等行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和風險意識等。
該課程在明確了思政目標的前提下,還需要進一步挖掘該課程的思政元素。比如,在期初建賬業務中融入“分工明確、團隊協作”的思政元素,在日常業務中融入“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的思政元素,在職工薪酬業務中融入“企業責任”的思政元素,在納稅申報業務中融入“依法納稅”的思政元素,在供應鏈業務中融入“愛崗敬業”的思政元素,在期末結賬中,通過信息化環境和手工環境下會計工作的不同,感知科技進步帶來的效率提升,融入“民族自信”的思政元素,在投融資業務中融入“分散風險”的思政元素等。
思政素材是思政元素的具體體現,對思政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該課程應根據實訓內容梳理該課程的思政素材。比如,在期初建賬業務中以醫護人員奔赴武漢,人民群眾隔離在家為素材,融入“分工明確、團隊協作”的思政元素。在日常業務中以郭某鵬瞞報境外行程被立案調查為素材,融入“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的思政元素。在職工薪酬業務中以企業捐款、捐物等為素材,融入“企業責任”的思政元素。在納稅申報業務中以鄭爽涉嫌偷逃納稅被調查為素材,融入“依法納稅”的思政元素。在供應鏈業務中以醫護人員不畏生死,堅守崗位為素材,融入“愛崗敬業”的思政元素。在期末結賬業務中以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立為素材,融入“民族自信”的思政元素。在投融資業務中以全國各地由上自下進行區域性管理,封城封路為素材,融入“分散風險”的思政元素等。
為了提高學生課程思政的興趣,該課程應選擇多樣化的思政載體,將思政素材更好的呈現給學生,發揮最大的應用價值。比如,可以采取情景案例、角色扮演、拓展視頻、案例討論、案例演示與分析、啟發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思政載體。結合不同的思政主題,選取不同的思政載體,激發學生對思政育人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思政素材的思考,從而對思政素材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事業觀。
基于后疫情時代背景,本課題結合《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特點和思政育人現狀,對“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該課程的路徑進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觀點: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思政目標;其次,挖掘該課程的思政元素;再次,梳理該課程的思政素材;最后,選擇該課程的思政載體,為該課程思政改革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