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袈懿
(長春電子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4)
精細化作為新型教學管理理念,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得到廣泛認可與青睞,可以提升管理的效果,為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較多的幫助。對此,在運用精細化管理模式階段,應事先做好相對較為全面分析,遵循管理原則的同時,將管理的優(yōu)勢展現,建立針對性管理措施。
精細化管理最早是在企業(yè)管理中應用,其可以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將“精”與“細”展現。而在時代發(fā)展階段,高校學生管理中逐漸引入這種精細化管理,為輔導員的工作提供幫助,其可以更為精準實施管理,并關注細節(jié)管理,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建立并健全管理要點,使得整體管理效果得到全面保證,避免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精細化管理注重每個過程管理,在學生管理階段可以細化各個環(huán)節(jié),以精益求精的方式完成管理,進而將其作用充分展現。
首先,提升學生管理的科學性
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對管理工作有著一定的要求,輔導員在面對學生數量增多及管理要求改進的情況下,應意識到精細化管理模式運用的重要性,通過整理多種工作,有效對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細致科學的健全管理方案,整理學生管理的重點與次重點,更加科學地進行管理。
其次,提升管理效率
對于精細化管理模式的運用,輔導員可以通過管理流程的整理,建立符合學生特點的管理模式,避免消耗大量精力仍然無法高效管理,通過不斷的改進精細化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更加順利,提升管理效果。
最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在被動接受管理時,會出現不情愿及反抗的情況,而精細化管理主張以人為本,可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圍繞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管理,較為重視關心與關注學生,真正意義將管理的優(yōu)勢展現。
在高校不斷擴招的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要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這樣有助于更好地適應學生工作變化。輔導員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無論是學生學習還是生活,都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學校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多,高校輔導員每天管理工作較為復雜,消耗輔導員大量的經歷與實踐,無法提升管理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為真正意義將管理面臨的困難解決,應選擇符合當前高校發(fā)展情況的管理模式,促使學生管理工作效果得到保證。
在學生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下,輔導員的工作量不斷提升,若始終運用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不僅無法提升管理的效果,甚至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一,高校學生具備自主意識,輔導員在進行管理階段,若管理態(tài)度過于強硬,為學生設定較多的規(guī)章制度,則會束縛學生發(fā)展,不利于將管理的效果體現,難以發(fā)揮必要的作用。第二,輔導員工作增多,無法與每個學生進行交流,在管理階段只能夠針對問題采取解決措施,無法真正意義的實現防止學生管理問題產生。一旦學生管理問題大幅度增多,會導致輔導員難以有序地進行管理,甚至較為嚴重的會出現管理混亂的情況。所以說,對于輔導員學生管理階段面臨的種種難題,制約輔導員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選擇符合高校學生現狀的管理方案,圍繞現存難題及潛在問題進行分析,制定長遠的管理目標,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為高校學生管理提供保障。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師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在學生成長和學習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價值,在學校期間,輔導員和大學生接觸時間較長。當前高校中,輔導員工作不僅包含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同時需要對學生生活的關注與心理輔導。在這種復雜化的管理下,輔導員學生管理難度不斷提升,要想真正意義將所存在的問題解決,需要得到高校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其中,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經常會有同學反映輔導員管得太多,管理沒有計劃,工作開展不到位等。一旦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則不僅影響管理效果的提升,甚至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影響。
標準化主要指的就是輔導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需要根據學校的行為準則及學生管理制度展開管理工作,做好本職工作,注重自身的責任。而且在學生管理工作開展前,應事先為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制定相關要求,將學生管理作為工作基礎。此項工作的開展效果作為檢驗輔導員工作的標準,只有遵循標準化原則,才可以提升學生管理的效果,減少所產生影響及限制。
程序化是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需要系統(tǒng)化的進行管理,緊密的與管理工作銜接,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與作用充分體現。在日常學生管理中,輔導員應針對管理要點,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詳細地對工作內容及方法進行整理,制定系統(tǒng)的學生管理程序,對管理方式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階段,要想真正意義提升管理的效率,應樹立精細化管理意識,充分掌握精細化管理要點,進而合理進行規(guī)劃控制,全面發(fā)揮管理的作用及優(yōu)勢。對此,輔導員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健全科學管理措施,意識到先進管理模式應用的作用,貫徹落實多樣化管理工作,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進行管理。與此同時,高校輔導員需要找準自身定位,注重自身行為,促使學生可以將輔導員作為榜樣。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順應現代化教育理念,制定符合當前教學形式的學生管理策略,及時轉化角色,站在學生角度上思考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且輔導員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合理的對學生進行激勵,定期的組織開展團體活動,促使學生在活動中表現自己,輔導員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建立針對性管理措施,將精細化管理滲透到高校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精細化管理模式的運行需要得到制度的保證,在實踐展開教育階段,應建立適合精細化學生管理的制度,支撐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在制度建立時,輔導員應根據高校發(fā)展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專業(yè)、學生就業(yè)方向及學生思想狀況等,制定符合學生管理的制度,切實可行的提升管理的效果。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將“精”和“細”兩個字有效展現,制定符合管理制度的要求,并嚴格按照制度設定展開管理,更好地提升學生管理效果。
高校輔導員可以將精細化作為學生管理的基礎,在管理工作開展時分析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計劃,根據時間長短為精細化管理計劃的制定提供保障。在制定短期精細化管理計劃的過程中,結合學生近期表現,關注學生心理及思想變化。對此,輔導員在制定長期管理計劃時,應對重點內容進行健全,這樣有助于提升管理的效果,減少所面臨的影響及限制,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及優(yōu)勢,避免受一定因素影響導致管理的效果無法保證。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管理計劃,都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遵循差異化標準,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
高校輔導員在傳統(tǒng)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階段,經常處于松散管理情況下,學生只需根據輔導員的要求,積極學習、規(guī)范自身思想并約束行為,這種單一的管理模式無法將其作用展現,真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及影響,無法得到學生的信服。而對于精細化管理方法的運用,可以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效果,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高校輔導員在運用精細化管理方法的過程中,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校輔導員應注重對細節(jié)的強調,展現精細化管理的作用及優(yōu)勢,實現更為準確的進行優(yōu)化處理。而且學生管理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任何一項工作都應該得到輔導員的認識,并注重自身的責任,實現每一項管理工作都圍繞精細化管理要求進行,以多元化手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將必要信息在第一時間向學生傳達,落實管理工作要點。與此同時,高校輔導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應進入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當中,這樣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如,輔導員到宿舍了解學生的情況,掌握學生的需求,并盡可能地落實,將精細化管理的效果全面展現。
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僅需要注重管理工作,同時應強化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制定有效的精細化管理模式,運用多元化評價方法,對學生思想素質進行精細化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性,以多方面進行精細化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在平阿基體系建立完成后,應積極與學生交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了解所產生的不確定因素,實現更加全面地進行控制,引導學生及時改正。
部分高校學生畢業(yè)無法準確獲取工作信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找到適合工作。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與輔導員管理有著一定聯(lián)系,需要在現有精細化的基礎上加強創(chuàng)新,做好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避免等到學生畢業(yè)存在問題解決而為時已晚,只有加強對優(yōu)化的重視,才可以將工作落到實處,設計有效的職業(yè)生涯指導課程。而且通過實踐活動的增加,可以針對學生當前情況健全管理方案,如組織學生參與職業(yè)生涯講座、邀請相關人員進行面試培訓等,建立長期的發(fā)展目標,實現更加有效地進行精細化學生管理。
總而言之,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使得高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進而對高校學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應采取科學有效的學生管理方法,加強對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認識,通過合理的健全管理方案,提升學生管理的效率。對此,高校輔導員在管理階段應制定計劃管理模式、精細化設置管理模式、建立學生評價體系并建立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將精細化管理的優(yōu)勢及價值充分展現,彌補傳統(tǒng)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