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鴻
(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福建 廈門 361102)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老百姓對物質的需求模式已與以往傳統需求大相徑庭,尤其是對于建筑產品的需求體驗方面。無論是在辦公場所,還是居家環境,都追求的是智能、安全、舒適、便捷,建筑智能化行業也被公認為最具潛力的朝陽行業之一。根據行業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建筑智能化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缺考龐大。
我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喜獲中央財政扶持建設專業實訓基地,2014 年我校該專業獲評福建省級示范專業,2016 年又被廈門市教育局評為市重點專業,2018 年獲市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項目。在現代學徒制項目實施過程中,分別與廈門銀江、福州聯創匯通、福建天馬電子和廈門祿弘通等四家企業進行了有針對性、深層次地合作,在專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設置的創新舉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進一步夯實項目內涵建設,豐富合作內容,促進產教融合,提升育人質量水平。搭建起一套完備的現代學徒制管理架構,不斷優化校企合作的實訓環境,打造一套富有創新性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一支雙導師結合的師資力量,推動產校聯手招生、共同培養、雙主導育人機制的形成。
爭取到2022 年,試點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對全市現代學徒制起到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促進產校培養與需求的平衡,為地區經濟和行業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撐。
按照“校企雙主體、廠校資源共享、訂單班培養”的工作建設思路,探索實現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的全方位對接,拓寬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應用范圍。以地方政府為引領,以企業人事部門、學校招生辦為主導,以學校教學部門為主管,以企業和學校為實施主體,校企建立協調機制,反饋項目推進情況,保證項目按計劃有序順利開展。
1.構筑“雙主導”育才體系
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印發的有關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項目建設工作的文件精神指導下,充分利用試點項目的契機,增進校企的深化協助,構筑創新性校企合作“雙主導”育才體系,由院校招生辦和企業人事部門共同牽頭,通過采取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實現學生學校學習與企業學徒同步,積極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
2.完善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以校企命運共同體為導向,提升現代學徒制產教融合及其服務升級轉型的能力。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共同修訂試點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計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適應企業設計、生產、管理、銷售、技術服務和運維等一線崗位需要的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通過雙主體育人機制,實現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無縫銜接。
3.進一步提升校企互聘共用“雙導師”隊伍水平
開展專任教師暑期掛職鍛煉,夯實并提升教師和師傅的動手能力和理論水平。完善“雙導師”績效考核機制,評選優秀教師和師傅,形成人才吸引、團隊凝聚的激勵機制。提倡行業及企業選派經驗豐富的匠才擔任校外的兼職教師,構筑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管理機制,實現教學內容的供給與職業能力的需求精確銜接。
4.構建“校企課程”體系
以行業和企業崗位職責為導向,由校企雙方共同牽頭,共同修訂、完善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共同搭建校企聯合課程體系。校企在學生能力培養的整個環節過程中,相互融合、共同促進,通過學校大課堂和企業大工廠的學習,完成在校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
5.共創豐富教學資源
緊扣國家、地方、行業職業資格標準,根據企業崗位職責、任務分工以及操作指導要求,重新設計、編排、整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引入企業項目化、案例化管理的思路來進行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設計,校企共同攜手開發和完善有針對性的校本教材、專業案例、實訓項目、觀摩視頻等教學資源。
6.標準制定和制度建設
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管理辦法為準繩,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生(徒弟)的各項實訓項目考核標準和頂崗實習考核辦法,形成一套綜合評價體系,包括自評、教評、企評及社評。
7.社會服務發展能力建設
加速校企合作,整合相關技術資源,建立為建筑智能化相關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機制,以我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為契機,創新人培方案,并建立起一系列相適應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標準,推廣覆蓋到我院其他專業,也可供廈門其他職業院校類似項目做參考,為職教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引領示范作用。
此外,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服務,堅持以行業崗位技能培訓為向導,面向全社會開展技能鑒定、培訓等多種服務,為地區發展輸送急需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術人才保駕護航。
1.落實校企雙主體育人的模式,聘任企業優秀人員作為校內兼職教師,以客座講師、教授,與校內專業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實現將企業文化、工匠精神、一線生產和施工工藝流程等融入學生能力的培養中。
2.借鑒企業培訓體系,校企雙方共同牽頭開發專業實用教材,共同協作組織教學,根據崗位工作流程,合理組織和實施教學計劃,根據行業和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聘請企業資深專家和能工巧匠參與授課、評估和考核。同時,企業作為共同育人的一方,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專業建設中也需發揮積極重要的主體作用,引入企業項目案例,對校本教材和實訓操作指導書等授課資源進行重新修訂,并選派企業經驗豐富的師傅參與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達到人才供給規格的一致性。
3.建立一支校企聯合的課程開發團隊,負責課程標準制定、教材編寫和教學設計等工作。
4.構建綜合素質教育體系,將綜合素質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達到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育與綜合素質培育相融合、相協調。
5.構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通過師生、師徒、校企、政府、行業等多方位、多元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
1.支持政策:成立由校企聯合組建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決策和部署,具體執行工作由建筑智能化教研室承擔,我校給予最大限度的配套政策支持。
2.經費投入:學院承諾對項目按市局補助資金1:1配套,保證專款專用。
3.工作推進機制:加強對學徒的管理力度,對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實行雙重管理制度。例如“1+1 班管模式”,即校企各自配備一名生管人員管理班級,兩名生管人員分工側重點不同。學生在校期間,由學校生管老師負責日常管理工作;而在企業實訓和實習期間,由企業生管師傅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并進行健康安全教育。
4.責任分工:項目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指導學生(學徒)的管理工作。二級學院應當設立學生(學徒)日常管理部門,明確管理職責,并組織開展學生(學徒)各項教育活動,對學生及其雙導師進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例會、學習、安全、考核等管理制度,妥善處理學生(學徒)偶發事件。二級學院負責人是學生(學徒)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二級學院應建立學生(學徒)“班級+小組”主輔雙管模式。即:在校期間,以班級管理為主、小組管理為輔;在企業期間,以小組管理為主、班級管理為輔。
5.管理辦法:實行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制。理論課程主要在學校完成,由學校專業教師授課。實訓課程則以實踐動手操作為主,目的在于熟悉崗位職責、培養職業素質和強化工作技能,主要由企業師傅完成。學校教師參與實踐課程的教學實施組織與考核評價。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校企雙主體管理,在參照學校現有教學管理辦法和企業內部員工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嚴格按《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管理制度》管理辦法執行。
1.企業方面
政府對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企業沒有相關政策及經費投入,作為企業來講,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始終還是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現代學徒制項目或多或少都會讓企業增加生產成本,帶給企業一定困擾和麻煩,因而企業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
2.學校方面
學校對學徒制試點專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但學校在對接企業時往往出現一頭熱的情況,主要還是企業方面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問題。
3.學生方面
試點專業的大學生雖然和校企簽訂了三方協議書,但本著學生自愿選擇性的原則,往往會出現學生半途退出學徒制培養的情況,或學生畢業后不在學徒制聯合培養的企業就業,給企業和學校造成損失。
1.健全國家相關法律制度體系
從我校專業試點項目建設過程發現的問題來看,只有通過頂層設計層面進行健全相關制度,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職教法律法規,對建設項目參與的各方進行獎罰、規范與約束,強化依法治理現代學徒制建設項目,才能更好地深耕校企之間的合作,才能為建設項目的產教融合的發展保駕護航。
2.國家、地方政府經費支持與保障
對于民辦高職院校和民營企業來說,國家、地方的財政支持是校企順利開展現代學徒制項目最基本的保障。為了調動項目的雙主體,學校和企業付出了人力、物力的同時,要給予學校和企業一定的獎勵,繼而激發企業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民辦高校項目建設的主觀能動性,在開拓、創新、進取的過程中,最終實現學校、企業、社會、政府等多方共贏的目的。
3.其他方面
加強與有實力的優秀企業進行現代學徒制項目的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也可以促進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項目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程體系開發的過程中,融入企業文化、制度和員工操守等內容,對校企課程及教材進行修訂與完善,增強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減少學生方面的問題造成企業和學校的損失。
項目建設的進程中,我校與合作的企業充分發揮了育人的雙主體主導作用。在圍繞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互聘互用、協同育人的師資團隊組建及現代學徒制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多方面開展試點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代學徒制項目建設工作任重道遠,還需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對項目已取得的成果要及時進行分析、提煉總結,努力對學校其他專業和兄弟院校形成輻射和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