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甘肅省隴西縣第二中學,甘肅 定西 748100)
引言:作為我們國家最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抑郁癥主要的表現有思維遲鈍、悲觀、消極、情緒低落、憂慮等等,更為嚴重的是可能會出現自殺傾向,產生自我傷害的行為。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時期,面臨高考升學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他們很可能出現憂慮、焦躁等消極情緒。當前,高中生群體中,抑郁癥患者的比率越來越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研究和探討高中生抑郁癥成因與心理干預輔導策略已經迫在眉睫。
部分患抑郁癥的高中生表現出對生活沒有興趣,體會不到快樂感,沒有精力,持續的精神疲累,假性智力低下,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不佳,對學習沒有興趣等等。他們常常人在課堂上,心思卻無法集中在學習上,學習狀態不能持久。同時,他們往往不愿意參加活動,抵觸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表現出行動上的退縮和沉默。他們經常對事情優柔寡斷,無法快速反應。
部分患抑郁癥的高中生充滿悲觀、內疚、無價值感和無助感。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很低,并且傾向于做出消極的假設。他們認為自己的成績不理想,不如別人。他們把失敗歸咎于自己的無能,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罪過,他們往往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希望。這些高中生常常伴隨著持續的情感悲傷、空虛和絕望。
部分患抑郁癥的高中生表現為自我封閉,他們不與父母和老師溝通,即使父母與老師主觀努力,也反應冷淡,有的甚至特意與大人“作對”。故意不收拾自己的房間,故意做事情磨磨蹭蹭,故意不完成作業,讓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陷入混亂,嚴重者甚至會離家出走或徹夜不歸。
部分患抑郁癥的高中生表現為情緒失控。他們可能長期處于煩躁、焦慮與不安當中,精神緊張,長時間處于恐懼狀態。有的會表現出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等,一點點小事就可能讓他們情緒崩潰,大發雷霆。
部分患抑郁癥的高中生在睡眠方面會出現障礙,他們可能很難入睡,或者容易驚醒,還常常伴有心悸乏力,多夢易汗等癥狀。有的高中生抑郁以后可能會在身體機能上出現假性的障礙,他們可能會感覺頭暈惡心,身體疼痛等等,但醫院檢查并不能查出生理方面的疾病,這些癥狀都是精神緊張引發的。
部分患抑郁癥的高中生經常過度猜疑。他們經常認為身邊的同學是在模仿和嘲笑自己。如果看到幾個同學在一起說話,他們會認為這些同學是在說自己的壞話。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他們也處處小心翼翼,害怕被人嘲笑。
患有嚴重抑郁癥的高中生會終日情緒低落、悲傷,或者內心充滿罪惡感、無價值感和無助感,他們中有的人無法忍受壓力和絕望的生活,很容易導致自殺行為。
造成抑郁癥的生理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其一是遺傳因素
抑郁癥這樣的疾病有可能出現遺傳。如果父母患有抑郁癥,他們的孩子也有很大可能會患上抑郁癥。
其二是藥物因素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這也有可能會引起藥物性抑郁癥,如抗生素、抗心臟藥物、降血脂藥物等。
其三是不良生活習慣
高中學生的課業繁重,加上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因為學習任務繁重而睡眠不足。長期缺乏睡眠會大大增加患抑郁癥的風險。此外,在周末或節假日,很多學生都有呆在家里上網或玩手機的習慣。這些孩子沉迷于網絡,長時間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也很有可能導致抑郁。
在高考錄取率的壓力下,老師和家長只重視學生的學業教育,往往忽視他們健康的人格養成。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念,對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合理。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養成敏感、不信任、抑郁焦慮、自卑、易怒等不良心理品質。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被長輩寵壞了,生活上幾乎沒有自理能力。一旦遇到困難,他們就會畏縮擔心、自卑怯懦。這些消極的心理因素會讓高中生很難良好地適應高中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催生孤獨情緒,產生挫敗感,形成悲觀的心理狀態。一個小小的挫折都可能導致學生走向抑郁。
新時代高中生具有思維活躍、精力旺盛、興趣廣泛的特點。但是,高中生各方面發育還不夠成熟。因此,對一些問題的認知不科學、不客觀,容易出現認知和行為上的偏差。高中生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有時會顯得片面和單純,同時又缺少抗擠壓力的能力,對于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問題,他們往往無法正確地面對。處理不當就容易在人際關系中受挫,從而引發孤獨自卑等不好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抑郁癥,甚至走極端。
還有一些學生家庭關系不融洽,有的父母離婚了,有的父母卷入了婚外情,有的父母沒有離婚,但是關系并不融洽,所以學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甚至產生了叛逆心理。這部分學生長期缺乏關愛,容易出現敏感、脆弱、孤立等心理問題。孩子感受不到健康家庭的溫暖,甚至可能認為自己是多余的。有的父母關系不和諧,家里沒有笑聲,有的則表現冷漠嚴肅,孩子的情緒不能托付給父母。長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孩子很可能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他們往往不愛說話也不愛交朋友,也容易出現抑郁的癥狀。
首先,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中心要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定期的排除,并利用排查結果建立學生的心理狀況檔案,及時找出有心理危機的學生,然后組織心理教師對他們開展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
其次,要落實心理健康報告機制。老師要重視高中生心理問題的預警報告工作,盡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通報,及時評估,及時有效地開展治療。要確保高中生心理檔案的信息通暢,做到快速反應,要在心理疾病的萌芽時期就及時介入,給予有效的干預和輔導。
最后,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培養機制。組織班主任、心理教師等學生管理人員定期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高中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心理溝通技巧和如何預防和干預學生危機心理的知識。通過與高中生的密切接觸,他們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潛在的心理問題,以便對有心理危機的高中生盡快進行干預。
心理教師在輔導學生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自行調節抑郁癥。
首先,讓學生對自己做一個客觀的評估。對于有抑郁傾向的學生,可以進行自我心理保健教育,讓他們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高中生能夠逐漸從錯誤的認知中走出來,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評價,實現自我肯定和自我接受。
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放松和釋放壓力。體育鍛煉對于抑郁的學生或有抑郁傾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數。根據相關研究,人們在每次運動后都會感到舒適,體驗運動的樂趣。因此,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高中生克服心理上的孤獨感和無助感。
對于高中生來說,高考和升學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作為一名教師,不應忽視高中生進入高等教育的壓力。老師需要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壓力狀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多種心理疏導和干預方式,幫助他們減緩壓力。若是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得到恰當的緩解,抑郁癥很難找上他們。
老師可以使用課堂教學向學生傳授緩解壓力的方法。例如,在教學正確消費觀相關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借用計劃的概念來引導學生規劃自己的生活。教會他們將自己面臨的事情按優先順序列一個清單,然后有計劃地逐項完成。每當完成一個,就將其從列表中刪除。由此帶來的成就感,足以緩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在涉及到“分配方式”的相關教學時,老師可以引導高中生學會分高低分配學習任務,帶領他們暢享美好的未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緩解壓力。此外,老師還需要用好課余時間來實現學生的心理干預,比如,可以讓高中生擴大閱讀面,用美妙的文學作品、積極向上的勵志故事來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態。還可以讓學生多參加體育鍛煉,從運動中收獲積極的情緒。也可以讓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破除他們的消極思想,促進其心理健康發育。
缺乏理解是導致高中生抑郁的主要因素之一。對于全力沖刺高考的高中生來說,他們渴望被理解和關愛。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給予高中生全方位的關懷和關愛,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老師的理解和關懷,是預防和緩解高中生的抑郁癥的“良藥”。老師不僅要高度關注每個高中生在學習上的表現,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的具體問題,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度過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關。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高中生,要教會他們通過糾正學習習慣、樹立自信心、端正對考試的態度等方式來擺脫消極情緒。對于生活中有問題的孩子,老師要積極與其家長溝通,幫助他們破解難題。
明確的目標是個人不懈努力的方向。如果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高中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并變得沮喪。因此,老師要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當高中生自信地努力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時,就能夠成功地遠離抑郁癥了。在高中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做好人生規劃,確定明確的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
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樹立以下目標:做一個勤奮努力的人;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在高中三年閱讀50 本以上的好書;培養至少一項體育愛好或者一項藝術愛好;選擇一個人,跟他成為互助對象,共同進步等等。
校園活動也是心理干預和輔導的有利契機,通過活動的開展,能夠給高中生提供交流的平臺,能夠幫助他們及時疏導心理問題。所以,學校要盡可能多地開展校園活動,通過知識競答、體育賽事、歌舞表演、美文朗誦等活動,幫助高中生減緩學習壓力,幫助他們放松身心,也可以為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還可以拓展高中生的視野,培養其各方面的才能,陶冶高中生的情操,磨煉高中生的毅力等等,有利于高中生積極樂觀心理狀態的形成。對于那些有抑郁表現的高中生,老師要盡可能多地激勵他們參與到校園活動中來。還可以在活動過程中,為這些學生安排一定的工作和職責,在他們完成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老師要及時給出正面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在此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中收獲愉快的情感體驗,在于同伴的溝通中建立自信心,擺脫抑郁情緒的影響。
綜上所述,高中是學生形成堅強個性的黃金時期。面對高中生中抑郁發病率越來越高的情況,教育者應高度重視,強化抑郁癥的干預和輔導。心理老師與班級其他老師之間要加強交流協作,盡早發現高中生的不良心理狀態,采取有效的干預和輔導措施,幫助他們走出抑郁,創造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