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
(河北省霸州市勝芳北環路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1)
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價值如下:其一,為每位學生搭建求知平臺,在其思考、探究、表達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其二,增強教學活動與學情的契合性,以免“教”與“學”脫節,利于師生聯動并創造高效課堂;其三,個性化教學為教師改進育人對策提供了明確的方向,為語文教學資源整合與利用給予支持。基于此,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研究個性化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作為個性化教學的實踐者及教學方案的設計者需充分了解學生,清楚其學習需求、內心想法、興趣喜好,還要根據其學習能力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參與且有收獲。因為個性化教學將學生看作授課的主體,所以教師需指引其自學,這就需要學生能深入了解自己,同時可根據個人的能力規設自學計劃,繼而達到個性化語文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靜夜思》教學時,給學生閱讀、體會、背誦的自學時間,有的學生已經接觸過此詩學習起來并不費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其嘗試現代詩改寫,還有的學生記憶能力較差,教師則需指引其熟讀并理解詩文內容,循序漸進的完成自學任務,繼而在教師指導及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提高個性化教學質量。
個性化教學屬于一種育人手段,為確保該教法能與語文學科教育規律、學生發展規律吻合,教師要依據課標設計個性化教學目標,確保該育人手段科學高效。新課標指出,學生合作、自學、探究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這亦是個性化教學的著力點。例如,教師在進行《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時可先讓學生獨立閱讀,而后給學生時間分享閱讀收獲,側重復述課文主要內容、正確讀出生字生詞、標明課文的段落,使學生可掌握基礎知識,還可強化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口語表達等能力,繼而落實基于新課標的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其中,學生獨立閱讀、學習成果分享、參與討論的過程,就是個性化的語文教學過程。
教師單純利用教材很難發揮個性化教學優勢,因為教材普適性更強,所以教師要通過課程深入開發滿足學生個性化求知需求。例如,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我的想法”教學時,可先為學生講一個故事,在帶給學生啟發的同時助其表述想法,教師還可將故事換成新聞、名人名言、生活趣聞等,為的是擴充課程內容并多角度引導學生口語交際,使學生能從個人樂于探討的角度切入自主表達[1]。
對于小學生來講興趣是其個性化學習的動力來源之一,只有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才能在教師引領下完成個性化學習任務,否則學生仍會陷入被動學習泥沼,并不能掌握個性化學習良策,這有礙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及自學習慣的培養。為避免出現上述現象教師要在語文課上踐行趣味性原則,用趣味因子激發學生自主探知熱情。例如,教師在進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學時可先展示一組圖片,在圖片中學生會看到漂浮在空中的水珠,還有坐在空中的人,學生會被這些奇妙的景象所吸引,這利于教師導入新課,引領學生帶著對太空的好奇心閱讀課文,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從課文中獲取靈感大膽暢想。其中,學生觀看圖片、閱讀思考、暢想表達的過程,就是學生在趣味因子驅動下個性化學習的過程。
雖然個性化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學生自學能力,使學生在求知路上能不過度依賴教師,從小養成積極思考、熱愛表達、獨立自主的好習慣,但個性化教學絕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教師在尊重、了解、善用學生的個性特征組建活躍、民主、自由語文課堂的同時應注重知識講解,在個性化教學活動中增強知識性。教師需要注意知識傳導的方式,摒棄“灌輸式”授課手段,能在師生互動進程中講解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趙州橋》教學時可先給學生時間獨立閱讀,而后提出問題,如“你有哪些閱讀感受”“你認為文中哪個詞可以代表趙州橋”等,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予以回答,達到個性化教學互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少用“是不是”“對不對”等提問方式,為的是滿足學生個性化思考與表達需求,在此基礎上學習語文知識并提升語文思維能力。
個性化教學與分層教學有異曲同工之處,那是因為這兩種教學方法能為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解決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育人問題。基于此,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應凸顯層次明顯的育人特點,從教學問題、內容、活動等角度出發為各層次學生個性化學習給予支持。例如,教師在進行《驚弓之鳥》的教學時可引入繪本資源,一方面用圖文并茂的繪本講述驚弓之鳥這一故事,另一方面把繪本作為引入更多成語故事的載體,引導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及能力進行群文閱讀,繼而從教學內容上引導學生個性化自學。為突出教學內容的層次性,教師可在繪本資源篩選環節下功夫,其中帶拼音、文字少的繪本為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準備,無拼音、文字多的繪本則可滿足閱讀能力較強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使教學資源更具個性化,教師要基于層次性原則創立資料庫,負責存儲個性化教學活動規設所需素材,如繪本、圖片、小視頻等,為提高個性化教學指導有效性給予支持[2]。
個性化教學除需育人為本外,小學語文教師還需推行科學的教學理念,為個性化教學活動良性發展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蟋蟀的住宅》教學時可采用STEM 理念,引入工程學、自然科學、數學等學科內容,在此基礎上擴充語文課程并增強閱讀理解教學活動的吸引力與趣味性,為學生在感興趣的元素帶動下個性化閱讀提供條件。在學生個性化閱讀后教師鼓勵其再現“蟋蟀住宅”,利用多學科知識及廢棄物品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因為學生想象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養的發展情況存在區別,所以會誕生諸多形態的“蟋蟀住宅”,實現小學語文個性化體驗式教學目標。
為使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要豐富育人手段。例如,教師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時可采用“情景表演+小組合作”育人手段,引領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分享閱讀感悟并提出“課本劇”創編建議,使學生能在獨立閱讀、頭腦風暴、分角色表演的過程中個性碰撞、互助共進、全面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合作學習與個性化學習并不沖突,語文素養存在差異的學生聚在一起還可打造良好的個性化學習環境,利于搭建協作學習的“支架”,在完成自學任務時互相幫助,繼而在支架教育理念滲透的過程中優化個性化教學效果。為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引領學生學習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教師還可應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革命題材的電影,如《八佰》、《金剛川》等,增強革命歷史的沖擊力及感染力,并為學生合作表演革命歷史故事提供靈感,使學生能在個性化發展讀寫能力、創造力、合作能力的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精神理念、思想品格方面能同步發展,繼而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屬于教學實踐及教學改革關鍵一步,其目的是通過反思積累經驗、發現不足、加強教研、深入教改,為教師進一步做好育人工作給予支持。為使個性化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要注重反思自省,以利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合作探究、“課本劇”創演為例,通過教學反思教師會發現有些學生并不能參與到“課本劇”編寫與表演,這與學生膽怯、自卑、孤僻的心理狀態有關,還與合作學習氣氛欠佳有關。為發揮“情景表演+小組合作”個性化教學優勢,語文教師需側重滲透賞識教育理念,在關注各組表現的同時及時給予學生鼓勵,通過適時的稱贊與恰當的表揚引領學生樹立信心,還能在個性化學習中感到幸福,使學生更加樂于協作、探討、創新、實踐,將合作表演視為學生彰顯個性的平臺,繼而提升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水平[3]。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利于每位學生自主學習并全面發展,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能了解學生并引領學生了解自己,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奠定基礎,可根據課標設定個性化教學目標,圍繞相關目標開發課程,在課上推行趣味性原則、知識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在此基礎上改進教學理念,豐富個性化教學形式并加強教學反思,繼而助推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活動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