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 張健曉
(1.山東廣播電視臺;2.山東教育電視臺,山東 濟南 250000)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它的影響力范圍之廣,覆蓋人口之多,意義之深體現在當今國際社會的方方面面。舉一個層面的例子:1945 年成立的聯合國,會員國有193 個;1894 年由顧拜旦發起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有206 個國家和地區;而1904 年成立的國際足球聯合會有211 個會員。當然,這里面有些存在地區特殊問題,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說明了足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盡管足球界有一個著名理論就是足球無關政治,但其實足球不僅僅是競技體育,他同樣能夠折射出很多問題,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同樣舉一個片面的例子:2019 年5 月8 日英國下議院會議上,英國反對黨領袖杰里米·科爾賓與首相特蕾莎辯論脫歐事件時,雙方引用前一天英超球隊利物浦與西甲球隊巴塞羅那的歐冠比賽來唇槍舌劍針鋒相對,你以為他們談的是政治道理,他們卻都是說的足球;你以為他們在談論足球,可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里面卻都是政治。
更加極致的例子是四年一屆的世界杯,如今世界杯比賽的影響已經不僅僅是在足球領域,它會影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對于普通大眾來說,世界杯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一種社會現象的存在。
足球比賽的轉播如今已經成為廣播電視和網絡媒體職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足球賽事的轉播頗有歷史的淵源——1937 年9 月16 日,BBC播放了當時的英甲球隊阿森納與其預備隊之間的一場友誼賽。這場比賽成為歷史上第一場在電視上播出的賽事,足球從此進入轉播時代。1946 年,同樣是BBC 首次以直播形式播放足球賽事。
通過直播的轉播,足球比賽讓不在現場的球迷觀眾也能夠了解到比賽的精彩,這樣的方式在國際大賽中更加凸顯了重要意義。實際上,世界杯從1954 年瑞士世界杯開始實現了現場直播,而1960 年的首屆歐洲杯賽事便已經有了直播信號。
中國的足球轉播最早開始于1978 年的世界杯。中央電視臺對阿根廷隊參加的半決賽以及阿根廷和荷蘭的決賽進行了錄播。請注意,那時候還不是現場直播!只是通過錄播加配音解說的方式跟觀眾分享比賽。
等到1982 年西班牙世界杯,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全程直播了這一足球盛會。不過當時央視并沒有派人到西班牙現場解說,而是從亞廣聯購買了報道權,中央電視臺再派出報道組赴香港,解說員宋世雄是在香港給大家進行解說的,然后央視再連同畫面轉回自己的頻道。那個時代,宋世雄,包括后來的孫正平、韓喬生等解說員的聲音,也伴隨著那些經典的賽事畫面,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
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的轉播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播出平臺也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但是不論如何變化,足球賽事轉播的一些元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解說員。
足球賽事解說員是播音與主持藝術行當里非常特殊的一個分支。它不同于普通播音員或者是主持人,它是足球賽事轉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對賽事轉播的效果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根據播出媒介特點的不同,可以簡單將足球解說員工作分為兩大類:廣播解說員和電視(視頻網絡平臺)解說員。主要的區分依據就是前者受眾只能聽到聲音而看不到比賽畫面,后者受眾則可以看到比賽畫面。因為這種播出媒介的差異,也給解說員的解說工作特點帶來了不小的差異。
電視(視頻網絡平臺)解說中,觀眾能夠看到比賽畫面,所以解說員的解說節奏相對廣播而言,語言量不必那么滿,允許有適當的停頓;而解說內容除了適當的比賽畫面描述外,更重要的是對場上技戰術的分析及拓展話題的解讀。
廣播解說中,聽眾能夠接收到的信息只有解說員的解說及現場音,所以要更加注重詳細的比賽畫面的描述。在技戰術等內容的解說分析時,節奏要短平快,不宜過度長篇大論的解讀,影響受眾對比賽進程的了解。同時廣播解說中沒有畫面的字幕介紹,因此對于比分和重點信息(如進球、換人等信息)要適當重復播報。當然,廣播解說的語言量要更多一些,這也是廣播媒介特點決定的。
但是有趣的是,在語速的統計上,廣播反而是慢的那個——廣州體育學院的郭小春在《電視足球解說與廣播足球解說的比較分析》中針對2007年女足世界杯的三場比賽進行了比較,電視足球解說的平均語速是5.03字/秒,而廣播足球解說的平均語速是4.08 字/秒。電視足球解說語速比廣播足球解說語速快12%[1]。當然,不同的解說員有不同的習慣,這個數據的統計只是滄海一粟的案例,但是也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了。
當然,不論廣播足球解說還是電視(視頻網絡平臺)足球解說,一名優秀的解說員在解說比賽前是要做大量功課的。1978 年世界杯央視錄播的比賽,對于當時的解說員宋世雄老師來說是一個考驗,因為當時條件的制約,他無法獲得太多比賽隊員的資料,只能是通過新聞的只言片語來拼湊和認知。盡管如此,他經典的激昂的招牌解說風格和語調,仍然讓大家記憶深刻。
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獲取途徑變得非常豐富,包括每一位球迷也能對自己感興趣的足球內容了如指掌。這種背景之下,對于解說員的準備工作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筆者看來,足球解說的準備分為兩個大類:廣義的準備和狹義的準備。
廣義的準備應該是在每天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積累的。足球解說員作為播音員主持人中一個相對特殊的分支門類,在比賽直播的解說中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在平時就應該對解說的項目有充分的了解,對于相關新聞資訊和社會人文知識、運動生理學知識等有廣泛的涉獵和儲備。
比如,在世界杯等一些重要的國際性比賽中,看臺上經常會出現一些社會名流和演藝明星到場觀賽,如果直播鏡頭掃到了,解說員應該能夠說出他們的名字。而這種狀況是沒有辦法在賽前突擊準備的,需要的就是平日的積累。
同時,現在很多解說員并非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其他專業的知識結構和足球相結合反而會有不一樣的火花。沈陽體院蔡曉楠在《央視近年大型足球賽事解說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中舉了一個例子:2012 年歐洲杯四分之一決賽德國對希臘的比賽,中山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的央視解說劉嘉遠就談到了德國和希臘的經濟問題:“希臘是歐洲最大欠債國,德國則是最大債權國。對于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出現希臘球迷似乎并不友好。希臘球迷也說了,如果默克爾來到現場,他們就會送上巨大噓聲。”從當時的歐洲經濟現狀出發,以球迷這一新銳的角度作為切入點烘托了比賽激烈的氣氛,效果非常好。[2]
此外,當下的足球解說已經不再是過去宋世雄老師、孫正平老師時代那種單純解說項目本身的風格,現在更要求在解說中有解說員自己的解說評論風格。這也是為什么像“詩人”賀煒、詹俊等國內著名解說員備受歡迎的原因。他們在解說中恰到好處的旁征博引,文藝又幽默的風格,是現在主流足球解說中的優秀代表。比如在2018 年世界杯上,賀煒在解說決賽時形容克羅地亞主帥達利奇那句“勝,不妄喜,敗,不惶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成為球迷津津樂道的出彩之作。這些都是靠平日的準備和積累才能做到在最恰當的時間做最精彩的點評。
狹義的準備是針對要解說的比賽本身而做的準備。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比賽背景
(1)比賽影響。是否是國際A 級賽事(這對雙方的國際足聯積分是有影響的,而不是一些商業比賽或友誼賽);對于雙方來說這個階段有什么大賽任務,是抱著什么目的來踢這場比賽,來的是不是主力,賽前兩國媒體是如何前瞻本場比賽的,雙方的教練和球員在賽前發布會如何表態的。
(2)比賽地點,球場等。球場要詳細到這里曾經舉辦過什么比賽、平時是做什么的、在這里有過什么經典對決等內容。
(3)裁判組。姓名、國籍(如果是國內比賽要了解屬于哪個省級足協),主裁判是什么級裁判、執法過什么比賽,有什么特點(比如尺度相對松還是緊),有過什么典故(比如哪場比賽出牌特別多、給哪位大牌球員出過牌等)。
2.比賽雙方
(1)交手記錄,在過往的交鋒中有沒有經典比賽。
(2)雙方球員名單。首發和重點球員要格外詳細,球員的年齡、位置,效力的俱樂部,簡單的職業生涯履歷,個人特點或典故。
(3)雙方主教練。執教履歷,執教風格,擅長的陣型,執教本支球隊的時間以及率隊成績。個人特點和典故等。
(4)雙方各自的國際足聯排名(國家隊或俱樂部),近期比賽戰績,以及球隊獲得過的榮譽和大賽成績等。
3.其他方面
(1)比賽的特殊意義。比如可能是某位隊員的第100 場為國出戰?可能會出現球隊的第多少場勝利?
(2)球員個人和球隊的特殊情況,如傷病或個人的特殊情況。舉例說明:2016 年歐洲杯小組賽第二輪,克羅地亞vs 捷克的比賽,在賽前奏唱國歌時,鏡頭掃過每個隊員,當掃到克羅地亞隊長,著名鐵漢斯爾納時,他卻熱淚盈眶地在哭泣。如果沒有做足充分功課,可能就不會了解到這個信息點:鐵漢柔情,是因為從小支持他踢球的父親在這場比賽前剛剛去世,當國歌奏響,他想去起自己的父親,砸鍋賣鐵培養他支持他的足球夢,如今卻再也不能在場邊看他踢比賽,看他為國爭光了。念及此,硬漢也止不住淚流滿面。
不論是廣播解說員還是電視(視頻網絡平臺)解說員,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解說員,就必須充分做足功課。因為如今互聯網時代的球迷可能知道得比解說員都多。因此需要根據媒介特點,做好準備。在準備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盡量熟記于心,別指望到了比賽中的某個節點,需要這條資料還得去臨時翻閱筆記,那很有可能就錯過了最該表達的時間節點。
做解說準備的資料也有講究——多分條目,每一條都不宜太長,這樣在引用時比較方便。另外,不要指望每條都能在比賽解說中用上,更不要為了賣弄準備的充分而在直播里強行加戲,反而會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