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通過了解以往的文獻和相關的報道可知,智慧課堂真正開始實施是在高校,而后才逐漸推廣到中學。平板電腦進課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是在一段時間過后,它的消極影響便日益凸顯。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絕大多數的智慧課堂都是將舊有的方法直接生搬硬套到智慧課堂中,只是“給舊東西披了件新衣服”,殊不知這樣的實施并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智慧學習。
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他的工作就結束了。這種現象在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中尤為明顯。但教學不僅于此,教師需要不斷收集學生的反饋,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尤其智慧課堂在中小學中并不是成熟的事物,它需要逐步提高完善。這個過程,需要每一位教師參與。
目前中學中的智慧課堂主要是為每一位學生配置平板電腦學習,學生會在一開始保持極高的熱情,但是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后,學生會對這一方式產生厭倦,新鮮感和求知欲會驅使他們不斷探險,在有限的平臺里探索無限可能,如此一來,智慧課堂就會“變味”。
傳統的課堂更為注重的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也主要是由應試驅動。在智慧課堂中,課前環節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堅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原則,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多設置一些小組探討、情景分析和自主思考,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讓智慧課堂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育育人。
傳統的政治課堂基本上是一種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只是背下來了,并沒有真正理解知識。智慧課堂下的政治課,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對學生有更清楚地了解,在布置作業和上課回答問題時可以更有針對性,教師的教學設計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的特點進行改進,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很有效。
智慧課堂背景下,教師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要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達到核心素養的要求。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體現核心素養,制定學生能夠達到的核心素養,以期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成長。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以應試為根本目的,更注重的是教師的知識傳授,對學生的要求是“記住沒有”。這種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核心素養取代三維目標,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實現,對學生的要求也變成“理解沒有”。智慧課堂能夠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智慧課堂的構建一定要體現出教與學的融合,在設計上要構建出一個“三步十段”的教學流程。
在課前準備部分,教師就應該樹立“為了一切學生”的宗旨,要緊緊把握住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備課。
1.課前預習
在這一部分,教師首先應該在上一節課末尾布置預習下一課的任務,并讓學生去預習。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搜集各類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視頻、文字資料,讓學生根據興趣有選擇的觀看相關資料。這種方式最能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如期達成教師的計劃。適當情況下教師還需要布置預習作業,最關鍵的是要檢查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并且把學生的預習情況編排進教學計劃。
2.學情分析
與傳統的教學不同的是,智慧課堂可以全面、具體的了解學生的情況。在智慧課堂中可以設置學生的成長檔案,可以讓教師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此,教師可以根據每一位同學的不同情況來安排不同難度的任務。在智慧課堂中,學生直接通過智能終端將課前預習任務發送給老師,老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來調整教學設計,以兼顧到每一位同學。做好學情分析,教師才最有可能完成教學目標,學生才能達到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學才有針對性。
傳統的政治課在教學實施環節就是簡單地教師講、學生聽,不僅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而且還很容易讓教師產生倦怠心理。智慧課堂下的政治課,強調的是基于網絡技術的智能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1.創設情境,吸引學生
導入環節,教師要利用好課前預習的成果,還需要創設出好的情境來吸引學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最近發生的時事新聞來進行導入,也可以通過讓同學們來分享相關的故事導入,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但是,要尤為注意材料選擇的恰當性,要搜集學生能懂、感興趣的話題,材料一定要保持客觀中立性,要注意對學生三觀地引導。教師在分析材料時也不要帶有個人主觀色彩。一個好的情境,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課堂探究,引發思考
在這一部分,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情境設置引出探究題。探究部分的內容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就搜集與之相關的內容,在探究時按一定順序、依據學生探究的具體情況有選擇的把相關的資料發送給每一位學生,學生在這些資料的幫助下達到課堂探究的目的。同時,智慧設備要記錄下學生探究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后可以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表現,這樣就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課堂探究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的思維都得到發散,提高小組合作能力,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但是,這里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組織課堂互動時一定要維持好課堂的秩序,確保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課堂探究。
3.回答問題,適當鼓勵
無論是復習課或者是新授課,都免不了會有回答問題環節,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上各種設備,比如在講選擇題時,教師可以設計四個選項,讓同學們選擇,這樣教師就可以整體把握學生的對錯情況,還可以知道每一位學生每一個題的正確與否,這樣可以有利于教師對癥下藥,同時每一位學生也可以知道自己在班級中的答題情況,有些題非常簡單,但是學生由于粗心答錯了,他就能看到只有他一個人錯了,于是他就會受到一個激勵。
4.評價反饋,總結提升
教師根據小組活動情況以及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對同學們普遍疑惑地問題進行解釋,然后評出優秀小組,并且為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頒發獎勵,這個獎勵要記錄在學生的智慧平臺上,這樣就可以讓其他老師知道,學生之間也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競爭,學生會為了這個獎勵而不斷奮斗。關于課后作業,教師要提前設計好課后作業,并且設計一個有趣的評價機制,讓優秀的孩子得到鼓勵的不會驕傲,讓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得到鼓勵繼續努力。
課后以布置課后作業和個性化輔導為重點。傳統的課后階段,有的學生會因為性格內斂,害怕受到老師的責罰而不愿意去找老師答疑,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學習越來越吃力。在智慧課堂中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通過智慧平臺向學生布置任務,任務的內容不是完全相同,而是任課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不同的任務,這樣有針對性的題目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學生完成任務就直接提交到智慧平臺,系統會自動把答案推送給學生,學生自己核對答案,不會的可以通過智慧平臺向老師求助,這種非面對面式的互動可以減少學生對教師天然的害怕,拉近師生的距離。
在智慧平臺上還有專門班級交流群,學生們可以在里面交流學習和生活,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個群來了解學生們的內心所感,更好地了解學生,同時還可以通過智慧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政治課不管是在中學還是高校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學生的成長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政治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政治教師和學校要抓住機遇、面對挑戰,用網絡環境更好來培育學生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