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香菊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9)
起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追隨設計的民族化、本土化的逐漸蘇醒,從直接摹仿明清、唐宋時期等室內擺設中逐漸孕育出具有民族特色、含蓄幽靜的新中式風格?!靶轮惺斤L格不是單純的傳統中式風格,而是中式風格與現代元素的集成與創新,在傳統中式風格中汲取“營養”,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轉化為莊重又時尚的風格[1]”“梁思成先生認為建筑的最高境界就是“中而新”,新中式風格設計便是此類代表[2]”。新中式風格不是對傳統元素的直接拷貝,而是將中國傳統精髓文化元素選取提煉與改良,結合現代設計理念與材質使用,融入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并結合現代設計感的一種綜合風格,同時兼具表達含蓄優雅,寧靜安詳的室內效果。
1.選取吸收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新中式風格主要通過空間造型、室內擺設、工藝品及色彩等方面進行體現傳統文化。中國明清時期的家具是中國家具史上的巔峰時期,明式家具具有造型簡潔、材質講究,紋理優美、比例適宜等優點,因而可直接使用或簡化造型、裝飾后陳設于現代室內空間。清朝家具造型龐大,注重裝飾,雕刻精美與鑲嵌,可精簡優化后進行設計使用。此外,具有典型的中式特征元素有:文房四寶、山水畫、瓷器、臉譜、盆景、蠟染、刺繡等優秀的民族文化,因而對傳統元素的運用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篩選吸取適當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
2.融合現代設計理念
現代設計理念具有線體簡潔輕快、造型清晰硬朗、色彩明快的特點,相對傳統設計元素而言需要進行適當的刪繁去簡,采用現代材料與傳統設計元素進行融合設計。如金屬材質、拋光瓷磚及石材等材質,具有一定的光澤度和反射性,與質樸自然的木質家具形成鮮明的差異。現代山水畫、蟲鳥畫等壁紙、壁布即具有傳統文化同時兼具現代工藝。因而隨著現代新型材料及新工藝的出現,結合民族文化的特征進行設計表現,形成獨特意義的新中式風格。
1.空間造型注重層次感
新中式風格在室內空間上講究虛實對比、動靜結合,借助紋理多樣的木質屏風,亮麗光澤的金屬隔斷、通透纖巧的月洞門、優美精致的窗欞進行遮擋視線,形成流動性的空間,延伸空間的縱向感,形成空間的對比與變化。通過差異性營造空間的形式美,賦予空間層次感。
2.家具布置多對稱呈現
中式傳統建筑內空間多采用對稱的家具布置形式,表現空間嚴謹、端莊、大氣的效果,這與中國傳統審美文化一脈相承。而經過演變的新中式風格依然注重空間嚴格的對稱布局,營造自然美、協調美及秩序感的審美藝術形象。平衡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客觀世界的本質規律在藝術中的反映,任何完美的藝術作品都能生動地體現出其獨具匠心的平衡關系[3]”。
3.色彩設計和諧、穩重
新中式風格空間設計整體色調傾向柔和、溫暖、舒適為主的暖色調,整體空間色調諧和,當整體空間界面為淺色系或白色,家具多采用木質原色或深色,與界面呼應,少數工藝品采用對比色、補色等進行強烈對比,統一中存在對比,強調空間整體氛圍的營造。新中式風格空間色彩設計還需與燈光的使用緊密相連,設計色調柔和、潔凈、古色古香的空間氛圍,燈光多采用暖色調或少量冷色調,體現溫馨、安詳、穩重的效果。
新中式風格的設計元素主要通過傳統工藝、民族民俗特有藝術形象,結合不同朝代的文化痕跡與成就進行精煉,獨創體現新中式風格的設計元素。
1.室內陳設方面
新中式風格室內陳設多采用家具、工藝品及景觀植物等方面進行展現。為突出民族特色及中式傳統文化的特征,室內陳設多采用仿制明清時期的家具進行裝飾,如太師椅、官帽椅及圈椅、羅漢床及案幾等傳統家具進行空間表現與擱置。家具各種配飾色彩艷麗,如靠墊采用檸檬黃、暗紅及靛藍進行擺置,桌面表層擺設采用青花瓷、釉里紅及中式盆景等進行裝飾,結合中式特有的盆景進行對比變化;墻面采用中式山水畫、花鳥畫等方面進行點綴,地面使用現代的材料進行展現。
2.界面造型設計方面
新中式風格界面設計主要體現在墻體、地面和天花。墻面設計方面多采用隔斷、屏風、亭臺長廊及山水景墻進行空間分隔,豐富空間的縱深感,加強空間效果。山水景墻源自山水名畫中的山水設計元素,山水相映營造東方式獨有的寧靜風雅。在室內陳設方面多采用山水景墻進行界面設計,將蘊含深層次的文化置于山水墻內,有效的劃分空間,造成虛實相間的空間效果。亭臺長廊多用抄手游廊方面,空間狹長,一側多用多種類型的隔斷進行設計,用于連接相鄰的空間進行借景使用,多呈現半開放的狀態,借景易于欣賞室外的宜人景色。
新中式風格地面多采用現代材料進行設計與裝飾。如瓷磚、石材及微晶石等進行鋪設,圖案類型豐富,呈現獨立生動或靜謐的狀態,效果大方沉穩,同時結合中式古樸的地毯進行美化,地毯花紋選材于中式古老的花紋及寓意吉祥的圖騰,展現民族價值與高雅的藝術性。
中式傳統的天花多采用藻井、和璽彩畫、掛板、宮燈進行裝飾。而新中式風格中將復雜的藻井進行簡化使用于現代天花,造型簡潔,同時兼具民族化的特征。適當采用掛板和傳統的宮燈進行天花表現,含蓄再現中式風格的延續。
“隨著全球化的東方潮流和中式古典主義的流行,中式風格重新發掘出中國文化的經脈,并延續到現代生活中來[4]”?!白鳛檎蔑@中華民族傳統居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而又不失中國當代特色的新中式風格,不僅在文化上得到支持,在實踐上也得到了肯定”[5]。
新中式風格的餐廳借助傳統文化的設計入手,如山水景墻、亭臺長廊、形色各異的拴馬樁、紋飾多樣的隔斷等,這些獨特的民族工藝見證了歷史發展與融合的征程,探尋民族特有的文化,將傳統美學、精致的工藝品與材質、現代設計美學結合,追尋已有的造型元素進行餐廳再設計,讓餐廳傳承民族的歷史文化,潛移默化延續民族情懷。
新中式風格傳統元素歷史悠久,設計元素品種繁多,精良雅致,蘊含中式民族民俗傳統文化,如明清家具、蠟染、刺繡、盤扣、鳥籠、京劇臉譜、紫檀木雕刻、紫砂壺、掛板等具有民族象征性的工藝品,均可用于餐廳室內空間裝飾。或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色進行打造餐飲空間,進而劃分多變的餐廳包間,闡釋別樣精美的東方式意境美,為餐廳設計融入新鮮設計元素,拓寬餐廳設計的思路與范疇,打造質感精美、自然拙樸的新中式風格餐廳。
新中式風格在餐廳空間劃分中需融合室外景觀設計,借助室外空間延伸、豐富室內視覺效果,常借助亭臺長廊進行環境營造,借助狹長的長廊營造移步成景的室內景色,豐富餐廳內的整體環境。拴馬樁以堅固耐用的石材進行雕刻而成,其頂部雕刻精美,蘊含吉祥寓意與期盼,可在餐廳入口設置成排的拴馬樁,避免餐廳空間一覽無余,豐富餐廳的造型設計元素。傳統中式屏風、博古架進行簡化,造型優美、典雅大方,結合各種金屬邊框、玻璃材質及新工藝制成含有現代感的隔斷,形成相對安靜具有隱私性的獨立餐廳空間,對餐廳空間劃分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中式風格餐廳設計講究空間虛實對比、銜接與過渡,通過餐廳空間分隔形成敞開式、半封閉性式及封閉式的空間,即滿足消費者就餐時的要求,同時又形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也延續民族的精髓文化。
新中式餐廳在現代設計的基礎上演繹出民族餐飲文化的特性,在滿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更擅長采用仿制的明清、唐宋家具等進行布置餐廳空間。新中式風格的餐廳多采用對稱的手法進行設計。根據餐廳功能使用劃分空間,公共部分可采用簡化的太師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炕桌、香幾、禪椅與方桌進行對稱或均衡設置,包房空間可采用太師椅、案幾、凳進行獨立區分設計,或根據地域性民族特色設置成主體突出的包間。如苗族,擅長使用蠟染、銀飾及馬尾繡等傳統工藝進行包間設計,配合中式家具的對稱使用,突出民族特色,創新包間設計風格。
新中式風格餐廳的色彩整體色調以深褐色、深棕色或淺色系為主,尤為體現古樸、穩重的感受,追求寧靜、返璞歸真、賦予禪意的生活狀態。新中式風格餐廳色彩設計在室內空間的使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墻面、地面及天花,這部分色彩面積占據較大,但色相使用數量相對較少,多以淺色或白色為主,同時搭配深褐色、胡桃木色、紫檀木、灰色、金銀色等較小色彩面積進行適當點綴。其次是家具部分,占據空間色彩面積的30%,家具的色相主要采用深色、深褐色、紅木色等進行設計,家具色調與室內空間界面的色彩相呼應,整體空間色調處于和諧統一的效果。最后,空間工藝品的色相面積占地最少,主要在體現在工藝品、室內陳設擺件方面,多采用朱紅、土黃、群青、湖藍等色相進行裝飾。通過與界面、家具形成對比色,增強空間對比效果,表達活潑、輕巧的特點,借助強烈的差異性豐富餐廳空間的色彩裝飾效果,。
新中式風格不是對傳統元素的直接堆砌與模仿,而是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將其融合至現代室內餐廳設計風格中,打造充滿古典意蘊、含蓄雅致的新中式風格。
新中式風格通過亭臺長廊、拴馬樁、屏風及博古架進行室內空間分隔,采用仿制簡化的明清、唐宋家具進行餐廳布置,結合各少數民族文化及傳統歷史進行再現餐廳空間設計,為餐廳空間設計提供設計理念,進而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兼具文化底蘊的餐廳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