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筱菊 舒均桂
(懷化學院中文系,湖南 懷化 418008)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自問世以來,以其清新華美的語言、流暢瀟灑的文筆、卓爾不群的風格震驚文壇,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該篇文章入選中學語文教材,也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寫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文本。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中學教學側重文本分析,大學教學側重方法訓練。
長久以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文字清新、修辭講究、意象優美著稱,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們往往對文本的語言和修辭進行具體分析,要求學生背誦段落,并掌握其修辭手法。
《荷塘月色》的第四段,著重介紹了荷塘、荷葉、荷花、荷香等景物。作者運用細膩的筆法,濃墨重彩、精雕細琢地描繪了荷塘的景色。與作者的其他散文,比如《背影》,《祭亡婦》相比,《荷塘月色》的描寫極其細致和華美。作者毫不吝嗇地使用了疊音、比喻、擬人、通感等多種修辭,描繪出獨具審美品格的景色:亭亭玉立的荷葉既清新又裊娜,星星點點的白花既明媚又奪目,若有若無的荷香既淡雅又沉醉,脈脈流淌的流水既溫柔又悅耳。作者用極其優美和燦爛的語言,向讀者呈現了荷塘的迷人風光。這一段是《荷塘月色》中最膾炙人口的一段,中學的作文教學往往側重文本分析,尤其是修辭手法的運用。朱自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荷葉、荷花、流水的美麗和清新,其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多姿多彩的修辭,賦予文本綺麗的色彩。
在這一段中,朱自清運用了大量疊音詞: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一粒粒、星星、縷縷、密密、脈脈。這些疊音詞大都可以置換為單音詞,而且語意不變。但是,疊音詞的使用,使得文章語意更加委婉、文法更加曲折,這種委婉和曲折與文本要描述的中心意象荷葉、荷花、流水的質地是一致的。朱自清巧妙運用疊音詞,生動地描驀出荷葉亭亭玉立的形狀、荷花美麗裊娜的姿態,以及流水溫柔細膩的感覺。這樣的描寫,讓讀者如見其影,如聽其聲,如聞其馨,朱自清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正是中學生應該細細領悟的,也是中學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一句用“舞女的裙”比喻“葉子”,引發讀者充分想象荷葉的柔美和飄逸;“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一句用“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比喻“白花”,“明珠”折射了“白花”純潔明亮的顏色,“星星”描驀出“白花”奪目耀眼的光彩,剛出浴的美人展現了“白花”濕潤嬌嫩的品質;“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用“閃電”比喻“顫動”,表現出“荷葉”與“荷花”楚楚動人的氣質。這些比喻既美麗,又脫俗;既賞心悅目,又意味深長。
荷葉、荷花、流水這些自然界的事物,客觀上說,只有形,沒有情;只有態,沒有心。但是,在朱自清的筆下,這些無情無心的自然風物,儼然具備了人類一樣的情感和心靈,從而更加綽約多姿,引人入勝。“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是比喻,又是擬人,把無情的“葉子”擬成有情的“舞女”,“葉子”因而更加生動形象;“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把“白花”擬成“美人”,顯出“白花”的高潔和尊貴;“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用“肩并肩”把“葉子”擬人化,對荷塘的荷葉進行了整體描摹,顯得氣勢非凡;“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流水”本是無形無色的,“脈脈”二字使其變得靈動溫柔;“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風致”包含了“風情”和“別致”兩層意思,朱自清用這個詞對“葉子”做了極高的禮贊:荷葉既具有女人的風情,又具有男人的別致。
現代文學作家在寫作中運用通感的不多,現代漢語中通感的范本也很鮮見。朱自清在這一段中運用通感,是他藝術極度嫻熟的表現,是一種不假思索的藝術表達。“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把“清香”這種“嗅覺”與“歌聲”的“聽覺”融為一體,使文字超越了感覺,超越了載體,獲得了更為幽深和久遠的意義。
中學作文教學側重作文基礎,側重具體的寫作技巧:詞語、句子、段落的選擇和錘煉。因此,中學語文在教學《荷塘月色》時,側重遣詞造句的分析、修辭手法的學習、段落排列的運用。通過字、詞、句、段的學習,給中學生們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為大學階段進一步提高提供了保障。
中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文學寫作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門課程。可以說,文學寫作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終極目標。大學文學寫作的教學,在中學作文教學的基礎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說,中學作文教學側重具體的寫作細節,用文本分析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大學的寫作教學則側重抽象的寫作方法,用宏觀的方法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教學中的“觀察”,并不限于眼睛的“看”,包括了寫作主體的整體感知能力:聽覺、觸覺、視覺、味覺和嗅覺。“所謂觀察,就是充分運用五官感覺全面、深入、細致地感知外在事物的活動。”[1]寫作主體觀察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寫作主體寫作能力的高低。因此,大學寫作教學中,對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不同的解讀。
大學寫作在教授《荷塘月色》時,強調觀察的方法。比如第四段對荷塘的描寫,融合了多種觀察方法。這一段有動態觀察,也有靜態觀察:葉子與花的顫動,以及葉子與葉子的緊挨是動態觀察;葉子出水的高度和形態,以及白花綻放的形狀與顏色是靜態觀察。這一段有個體觀察,也有整體觀察:前三句是個體觀察,以特定的荷葉、荷花為觀察對象,感知個體的形狀與顏色;后三句是整體觀察,寫作主體站在一個較遠的角度,對荷塘進行了整體的感知,并獲得了與個體觀察完全不同的動態體驗。“觀察并非單純的視覺活動,而是一種以感覺器官為主要媒介,同時又包含 情感和思維活動的知覺過程。”[2]大學文學寫作教學中的“觀察”這個概念,與日常生活中提及的“觀察”含義是不同的。因此,大學文學寫作教學中,必須厘清“觀察”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科學、系統的闡釋,對學生進行方法訓練。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運容,視通萬里。”[3]大學的寫作教學,是中學作文教學的深化,是對具體文本的拓展。寫作主體面對浩瀚的寫作客體,有一個去粗取精,去蕪存真的過濾過程,完成這個過濾的關鍵在于寫作主體的思維能力。大學的寫作教學中,對寫作主體的思維能力做了比較全面科學的界定和教學,大致包括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思維的速度與精度、寫作思維的視角轉變等方面。在大學的文學寫作教學中,教師側重寫作思維的教學:寫作主體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荷塘月色》的第四段描寫了荷塘的風光,第五段描繪了“月色”。這一段充滿奇思妙想的描寫,充分體現了作者廣袤的文思。朱自清之所以能成為散文大家,與其非同凡響的語言能力密不可分,也與其獨特深廣的思維方法緊密聯系。“寫作是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從選材到立意,從構思到表達,無論哪個環節都離不開人的思維活動。”[4]大學的文學寫作課程,從思維的類型、思維的特點、思維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對寫作的思維做出了比較詳盡的探索,旨在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并進一步促成學生的創新能力。朱自清這一段對荷塘月色的描寫,充分展示了他非同凡響的思維廣度與深度:“葉子與花像籠著輕紗的夢”,“葉子”與“花”是具體的實體,“夢”是抽象的概念,這是寫作思維從形象到抽象的拓展;“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彎彎的楊枊”是現實的客觀存在,“畫在荷葉上”是虛構的主觀幻象,這是寫作思維從現實到虛構的拓展;“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光與影”是中國清華園中的月色,“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是外國樂器彈奏的琴音,這是寫作思維從中國到外國的拓展。
綜上所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教學,中學階段和大學階段有著顯著的差異:中學階段側重文本分析,大學階段側重方法訓練。同樣的文本,為何教學方式截然不同?其緣由在于二者的教學要求不同。中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對中學生的要求是熟讀經典文本,學習文本的語言、形式、思想和風格,通過學習和背誦不斷強化對經典文本的掌握程度,提高中學生的中國語言文化素養。中學階段開設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將來的生活和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學生都是未成年人,他們的心智和興趣都未定型,中學階段的教育,側重引導學生學習經典,感受經典,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為將來的繼續深造留下足夠的空間。
大學階段的教育,側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將來進行創造性工作提供方法。寫作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一門極其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有著極其顯著的學科特點。該門課程既對學生進行了專業系統的理論教導,又全面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大學的寫作學是智能型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起點和終點。大學第一學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就要學習寫作學課程,學習系統的寫作理論,接受專業的寫作方法。之后的六個學期,漢語文文學專業的學生要學習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西方文論等專業課程,在第8 個學期,他們以寫作專業論文對自己的專業進行一個總結。大學的教育目的是超越文本,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大學漢語言文學的寫作課,側重方法訓練,
本文通過《荷塘月色》這個教學實例,闡述了中學作文教學和大學漢語言文學文學寫作教學的異同。中學作文教學的目的是打好學生的寫作基礎,寫作教學側重文本分析;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寫作教學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寫作教學側重方法訓練。中學作文教學為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文學寫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寫作教學是對中學作文教學的提升。中學作文教學和大學文學寫作教學,兩者相輔相成,為學生的文學寫作提供了知識基礎和科學的方法論。
注釋:
①段軒如.楊杰.寫作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0.
②曾方榮.郭虹.現代寫作學教程,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31.
③劉勰.文心雕龍.神思[M].濟南:齊魯書社,1996:535.
④曾方榮.郭虹.現代寫作學教程,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