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翔云 張莉莉 盧也 許立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1300)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指出護理教育要“以需求為導向,探索建立護理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緊密銜接的供需平衡機制。”并在發展目標中提出了“有計劃地培養一批專科護士,滿足臨床護理需求。”護理工作是醫療服務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護理隊伍的建設、提高護理質量是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護理人員的技能和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整體的需求量也呈現出了高速增長的態勢,需要優質的職業教育培養更多能工巧匠。從長遠影響來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高職護理專業的發展,若想實現人才的穩定輸出,滿足崗位和社會需求,需探索構建“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加優質的應用型護理人才。
對于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而言,為實現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持續性、學校教學與崗位實踐的無縫銜接,學生在掌握豐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具備熟練、規范的實踐操作能力。“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既是將崗位能力、課程體系、技能大賽、職業資格證書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有效融合。課程體系以護理崗位需求理念為核心,融入技能大賽賽項提升崗位技能,以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為目標,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必須根據護理崗位需求、技能大賽賽項、職業資格證考試要求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具體來看,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為高職護理專業發展帶來了轉機,該模式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基于“課崗一體”角度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將護理相關崗位要求融入課程教學,以培養應用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調研醫療衛生行業和社會需求為起點,將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課程教學進行規劃設計,使職業院校教學活動的開展符合行業和社會發展所需。就具體落實而言,高職護理專業可以參照當地醫療機構內部護理人員的執業要求制定教學標準,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育人項目,定期聘請專家到校指導,實現崗位和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
基于“課證一體”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將學生參加的職業資格考試大綱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以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為目標,與職業教育實施“1+X”證書制度改革發展是一致的。將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內容融入理論教學活動中。同時對接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設計實訓教學內容和項目,有效保障院校護理課程的內容設置和職業資格考試具有一致性,為學生在畢業前成功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于“課賽一體”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與技能大賽進行有效銜接,將技能大賽賽項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技能大賽護理賽項的內容融入教學活動、將技能大賽職業素養融入評價標準等,以大賽為引領,有效提升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一方面,將大賽技能項目作為常規實訓技能考核項目,舉辦校級技能大賽,有效利用大賽的機制,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感,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技能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以技能大賽為標準,促進實訓基地的建設,改善實訓條件,使學生能在更真實、專業的環境中進行訓練,為他們未來參加技能大賽和走向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務院于2019 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將推行“1+X”證書制度,將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在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納入護理專業崗位技能和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保障了學生取得畢業證的同時,也成功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力。
基于“崗賽一體”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將護理專業崗位技能和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的內容進行融合,并將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綜合相關調查和研究發現:行業內在崗位技能要求和職業技能競賽的考核標準方面,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如果可以將二者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可以讓學生通過參加技能大賽不斷完善、提升、規范自身技能操作能力。同時,學生在崗位實踐過程中反復加以運用相關技能操作,為其后期參加技能大賽奠定良好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助力學生的成長。
基于職業資格考試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角度進行分析,二者在本質上存在較為明顯差異。職業資格考試偏向于理論知識,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則偏向于實踐。但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技能操作,二者均需要護理專業方面的知識。唯有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融合之后,才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通過調研醫療行業和社會需求,明確護理專業所對應的護理崗位,以崗位需求為主線進行分析,設計基于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以“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操作”為原則。具體實施時,充分調查當地醫療機構內部護理人才的需求,社會發展變化的需求,整合分析后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同時,院校和醫療機構之間展開深度合作,構建臨床行業專家庫,研究和探討制定出更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到校指導工作,實現崗位和課程教學有效銜接的目標。同時,職業院校與合作的醫療機構需要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收集醫療機構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滿意度,及時反饋培養的人才是否符合崗位所需,根據反饋學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從“崗課證賽”融通的立體角度來設計課程體系,首先,應定期組織和引導相關教師對當前階段的社會需求、崗位技能標準展開深度的調查和研究。明確護理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要求,確保崗位需求和課程體系的精準對接。在深入分析職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合理調整課程考核體系,融入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比賽賽項,構建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對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做出針對性調整,以提高學生職業資格證書過關率,參與技能競賽的培養機制,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有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操作的能力,使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具有一致性,課程教育與職業技能大賽具有統一性。
其次,要緊扣護理崗位技能要求設計實踐教學。要基于臨床護理崗位技能要求,凸顯實訓教學的重要性,需要結合崗位技能要求的內容,適當調整實訓課程設置和考核體系,保證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能滿足護理崗位的需求,學生在畢業后能勝任相應的護理崗位。將“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劃分為公共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操作。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配合實訓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了技能操作的熟練度、規范性,培養應用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實踐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貼近臨床護理工作任務及護理崗位的技能要求,校內實訓建設盡可能貼近實際臨床工作環境,教師可邀請臨床行業專家參加課程設計,將臨床所發生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教學內容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處理能力和應對能力。比如:使用理實一體多媒體實訓教室,運用標準化病人(SP),營造呈現更加真實的工作環境和病人狀態,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能操作訓練和技能考核,并設置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校外實踐是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提升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實現角色轉換、培養綜合職業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場所,可和當地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搭建學生見習及實習的實踐平臺。
高質量、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和關鍵,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崗位技能。且通過護理技能大賽能拓展教師的視野,在競賽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有效實施實踐教學的開展,有效保障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精神,有利于提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結束語:綜上所述,“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運用到高職護理專業中,可以實現課程教學、崗位實踐、職業資格考試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有效結合。課程教學能培養滿足護理崗位需求的人才,以通過職業資格技能考試為目標,通過參與職業技能大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因該模式仍然處于初期的研究和探索階段,在未來實踐中會繼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助力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