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職業院校是我國高技能人才輸出的主力軍。職業院校培養出一批掌握相關工作知識與技能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這樣的人才具有精湛能力,在我國的基礎建設的道路上添磚加瓦。這樣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精湛的職業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
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出適應本工作崗位的高技能人才。其目的是讓職業院校的學生獲得過硬的專業知識、精湛的職業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實訓教學是現代職業院校的學生在院校學習的重要課程內容之一,也是職業高校學生成為高技能人才的必須經歷的階段。對職業院校的教育而言,大部分專業課程的內容需要實訓教學,實訓教學可以將抽象的課本知識具體化,同時職業院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來更直觀地了解專業課程內容。
職業院校的學生來到職業院校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獲得相應的工作崗位,并且有能力勝任相關的工作。那么實訓教育基地可以更好地讓職業院校的學生了解將來的崗位環境和崗位內容,可以有效地節約職業院校畢業生步入社會的適應時間,更快地融入工作中。對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習抽象的專業課程內容是比較枯燥的。那么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被實踐訓練很好地調動出來,更加主觀地去了解抽象地實驗步驟及實驗內容,將抽象的內容具象化,同時也加深了相關知識的記憶。在步入工作崗位時能快速地上手,大量縮減其步入崗位后學習機械操作和實驗步驟的時間。
實訓教師將會是實訓教學的基礎,學生的實踐技術大部分都來源于實訓老師。那么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也間接地體現了老師的職業技能和執教水準。同時教師的自身才華將會在實訓基地得到展示、實踐技能得到鍛煉和加強,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開辟出另外一條新的道路。培育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同時也能推動“1+X”證書制度的進行。雙師型教師能更為熟悉當下社會的工作需求和現代教育的弊端,他們在執教過程中可以盡力避免當代畢業生初入職場的零動手能力的現象,能更好地扮演好職業院校與社會銜接的角色,為即將步入崗位的職業院校畢業生獲得更高的職業技術能力。
我國部分職業院校已經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在實訓基地的推動下這樣的模式將更好推廣下去。在職業高校和社會企業的緊密聯系下,職業院校能夠更直接地了解當下企業崗位人才所遇到的問題和需求。長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運行,職業院校可以引進一批一線工作崗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為職業高校培育人才的方案帶來建設性、指導性和針對性的建議,把專業人才培養帶入社會的背景下進行,能有效地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職業院校的學生在通過實訓基地的鍛煉下,使得自身的執業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升,同時職業院校教育水準和教育質量得到提高,職業院校的人才輸出效率和質量將會達到新的高度。具體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闡述:
1.提供知識轉變為技能的場所
知識與能力相輔相成。知識轉化為技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訓基地為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場所,能夠更高效地為學生消化理論知識,加速專業知識轉變成職業技術能力的效率。實訓基地既是學生消化知識轉變為職業技術能力的場所,也是學生提高動手能力的場所。在這其中,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抽象的知識內容,避免學生空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能力的現象。
2.豐富專業知識面
動手實踐永遠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只有在實訓練習中才能更有效地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才。復雜的實踐環境下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鍛煉學生不同的職業技能,讓學生在復雜的情況下熟悉運用不同的知識解決其遇到的各種問題。實訓練習中遇到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其可能不在職業院校的教育范疇之內,那么就需要學生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相關的專業知識,用來解決職業院校教育范疇以外的問題。實訓基地可以使學生不局限于書本知識,開拓學生的思維,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為以后步入崗位后遇到同類型的問題打下奠定基礎。
3.創造崗位實踐環境
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是學生拓展專業知識最簡單的方法,那么就需要這樣一個環境和場所讓學生去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技能,為即將步入工作崗位地學生積累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經驗。這樣的環境和場所需要無限的貼近于工程現場,盡最大力量與還原現場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在實訓基地的模擬中,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與研究,了解并掌握本行業中所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和實驗工具,掌握本行業生產工藝、專業技能、行業標準等,縮短就業與上崗之間的時間,做到就業及頂崗。
4.學習高新技術
隨著社會的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適應現代行業的需求,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掌握高新技術,以至于不會被市場淘汰。為達到這樣的目的,實訓基地應該跟上行業技術發展的同時又要包含高新技術,使學生能夠學習到當下的高新技術,避免職業院校的實訓教育培訓與社會相脫節。我國部分職業院校的實訓基地設備和工藝遠遠落后于行業水準,造成高校畢業生步入社會中重新學習新技術,體現了在實訓基地內學習高新技術就顯得異常重要。
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現存的職業院校的教育設施遠遠落后于社會行業中的工程設備,特別是實訓基地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遠遠落后于豐富多彩、快速發展地現代工程設備的步伐。部分高校出現實訓設備老舊、工程技術工藝落后等問題。
目前許多高校注重學歷的培養、輕視技能培養、忽視市場發展需求使得職業院校的學生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同時職業技能培訓設施不全且老舊,實訓內容中的高新技術含量不多。校內實訓基地利用性不高、維護和管理成本較大、教育資源有限、雙師型教師較少。實訓基地的推廣和應用被這些因素所限制,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
校外實訓基地一定程度上改善并解決了校內實訓基地的部分問題,同時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例如:組織和管理學生難度大,學生安全得不到充分地保障等一系列的問題部分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利用企業設備培育學生,但是學生上手率較低,大部分都處于觀摩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限制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有悖于建設實訓基地的初衷。
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先進地實訓基地和尖端的生產工藝。但職業院校的教育資金有限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隸屬于公益性活動,必須由政府機關領導,院校與企業加入,結合自身優勢,充分整合資源,讓參與各方相互取長補短達到共同建設、共同利用以及共同進步的局面。
建設公共實訓基地需要在前期階段投入大量資金,為了充分發揮資金的高效利用,避免因規劃問題導致的資源浪費,故在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規劃階段做到統籌規劃、科學論證、合理布局。避免資源重復投入,充分利用有限資源,加強學生的時間動手能力。
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屬于高投資項目因此需要慎重考慮。其中考慮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和建設規模。若公共實訓基地分散修建,建設規模較小,則與我國職業院校的現狀一般無二,建立公共實訓基地將毫無意義。反之,將會存在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地理位置較遠,使得學生在來往公共實訓基地的途中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為本就有限的教育資源增加負擔。倘若在公共實訓基地內為實訓的老師和學生提供住宿和餐食設施,將會迎來新的問題,其中包括學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問題。
公共實訓基地屬于公益性的基礎教育設施,必須以政府機構的注資為主,多方融資或者金融貸款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政府機構在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活動中必須占據主導地位,避免后期運營違背建設的初衷。
實踐永遠是最好的老師,那么無限地接近于現場的實踐環境,可以激發職業學生的潛能。因此,公共實訓基地的環境建設需要貼近當下的現場環境。實訓的基礎設備和生產工藝需要同實際的生產水準一般無二,最好能領先一步當下社會的實際生產水準。同時實訓基地的設備和工藝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斷地更新和完善。
我國提倡同工同酬的政策,故而實訓教師的職稱評選、薪資待遇、崗位津貼和教學工作量核算應與理論教師同等對待。為了更好地了解當下生產工藝和基礎設備,職業院校加大兼職教師引進力度,邀請科學研究院或一線生產技術人員中職業技能精湛且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工程人員參與職業院校地教學內容的制定,指導學生的實訓工作,同時也壯大了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職業院校原有地教師應該多參考兼職教師的建議,合理安排教育課程規劃。
面對教育工作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作為公共實訓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單位之一的職業院校,在公共實訓基地投入使用初級階段需要提出新型且高效地管理和運行方案,加強管理、開源節流、節能降耗。在職業院校地學生實訓教學內容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可以有償向他校學生開放,合理收取費用,用于設備的維護和更新換代。同時也可以接受部分企業的產品加工等簡單的工作,使得教學與生產有效結合,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前接觸現代社會的工作積累工作經驗,使得實訓向技術開發等方面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經濟、技術、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將成為現代市場的中流砥柱。那么我國職業院校教育培養出一大批的人才能否適應當下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樹立自己應該有的形象,完全取決于其培養出人才的質量和效率。實訓基地在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劇本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環保的政策中隨著現代職業院校教育培訓的發展和進步,公共實訓基地迫切被廣大職業院校的學生所需要。
綜上所述,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任務,隨著技術書評的發展和進步,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為國家建設培育出大量的、專業的技術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