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衛
(煙臺自然博物館,山東 煙臺 264003)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人們已由物質層面的追求轉變成精神層面的追求。所以,強化博物館展覽設計水平,讓其陳列展覽更具多元化,才可以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唯有突破以往的陳列格局,提升博物館展覽過程中所展示的科技水平以及藝術價值,才可以對觀眾更具吸引力,充分展示展覽的內容,讓人們能夠一定程度的了解歷史文化、賞析藝術。當中基于歷史紀念類為主的博物館占總數約百分之四十。可是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通常具有相似的情況,很多博物館在陳列布局方面極其相似,單一的模式也讓參觀者喪失觀賞的趣味性,對博物館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從而對文化藝術的傳承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為中華文明的歷史以及發展非常豐富多遠,并且各種藝術形式都有著相應的價值,如此就要通過空間展示不同條件的展覽內容與物品,提高國民對古代文明文化更好地了解與認知。博物館是我國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經過有效的搜集,把各種形式的文物通過科學的處理方式呈現出來,不但有著相應的鑒賞價值,還有著一定的保存作用。此方面對我國教育、科研以及考古等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綜合社會形式的不同價值特性,提高博物館的實際價值。并且在文物陳列展覽中,綜合收藏品的陳列以及展廳設計等,運用不同審美形式科學的評測,充分體現“工藝”與“服務”的兩點特征,并且有著極大的審美意義以及價值意義[1]。此外,在對參觀者服務過程中,要基于教育的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參觀,讓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有深刻的理解,提升學生思想意識。博物館有著啟迪教育的作用,可以做到對各個年齡段、各類專業人群的相應需求,能夠提高其藝術感知。
當前,我國博物館在陳列布局與館內風格設計上還需進一步提升,重點是由于總體展示形式非常單一,很多博物館都運用以往單一死板的方式,此種單調的設計風格會使參觀者缺乏趣味性,一般博物館當中就會單一的存放人物雕像、模型,展示柜當中存放歷史展品,并且展品旁放置相關簡介,部分模型為還原當時場景,運用簡便的裝飾、燈光或是音效進行渲染,可是因為太過粗糙缺少創新性,最后并未達到理想的成效。此種單一的設計方式使參觀人員的總體感受是走馬觀花,對陳列展覽缺少興趣,乃是無須進到館內參觀就可以想象到展覽的總體效果。因此,目前博物館展覽陳列必須要首先提升其設計水平,讓展覽陳列更具創新性,讓展覽方式更具多元化,從而有效提高參觀者的趣味性。
博物館展覽陳列過程中要對展品歷史背景、作用、文化等展開介紹,對歷史人物傳記展開陳述,可是此種展品信息的呈現太過書面化,特別是針對人物以及著名物品的介紹乃至全部根據歷史教科書的內容進行闡述,甚至還有較為呆板的解說詞語不但讓低年齡段的參觀者很難理解,乃至讓很多成年人都很難明確理解。此種刻板的形式僅僅單一的讓人們被動接收內容以及相關思想,難以讓人們深層次的體驗都當中包含的歷史內容以及文學知識[3]。過于按照教科書知識展開講述,讓人們會感覺枯燥乏味,讓小學生很難充分理解,因此,單一、刻板地對展品進行介紹,無法切實滿足參觀人員的實際需求,其參觀體驗極大程度的減少國民對博物館參觀的趣味性,從而限制博物館的良好發展,進而影響歷史文化的有效傳承。
部分博物館由于自身展品儲存有限,歷史信息并未精準的掌握,又或是為提升吸引力,蓄意夸張一些展品的效用與價值,此類展品信息和歷史真實狀況不契合的講述,不但對參觀人員有所舞蹈,還會體現館內水平不高,缺少信服力。比如,在林則徐紀念館在抗擊英國侵略的介紹中,當中戰斗過程就和真實歷史存在差異,在介紹過程中有一段水手手舉裝滿火藥的壇子,成功炸毀英國軍艦的介紹,首先,當時并沒有如此強的火藥烈度,因此單憑裝滿火藥壇子就可以炸毀艦船的介紹有些夸張,這就極易讓參觀人員質疑信息的真實性,從而讓博物館信服力大大降低[4]。此外,部分博物館的展覽物品中,還具有虛假現象,此種虛假展品,僅僅是為提升館內展品數量,忽視真實性,對歷史極其不尊重,更是對其信服力造成極大的影響。比如,河北一所博物館展品陳列出意見注有元代青花釉鬼谷下山罐,可是對其了解的人士發現,此展示物品無論在外觀或是圖案都和真品具有極大的差異,此種展品不但無法參觀人員更好地了解歷史信息以及國家藝術發展,還會對其產生誤導,讓博物館喪失信服力,讓國民對于了解的歷史文化趣味性有所影響。
明確掌握陳列展覽的目標產值,在此前提下對歷史與文化間的相互交融進行衡量,進而提高陳列展覽的現實價值,有助于提高國民思想意識。文化思想作為博物館物品陳列展覽的最為直觀的體現,在展覽過程中,通過相應的陳列主體與呈現方式深刻他那就各種文化的內在形式。此方面內容要通過精細管理展開藏品設計。并且陳列展覽是歷史、文化、思想的直觀體現。例如陜西歷史博物館設計空間當中,展示的十二生肖雕像和各個時期房屋建筑的特征。包含瓷片設計方式,瓷片當中一般有著獨具特色的圖案。并且還可通過相關造型結構,基于各個角度構建書畫真跡、雕刻藝術等形式,有助于讓國民對我國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有助于人們對歷史文化空間的想象。經過博物館對各種形式書畫與藏品的深化,使人們情感獲得生化,不斷了解生活的含義,不但可以塑造各種形式的人格魅力,還可以提升人們對于人文文化的逐漸了解。
影視劇內容和真正歷史具有一定的區別,由于目前很多影視劇影響,人們對一些歷史存在理解偏差。加強陳列展覽思想意識的理解,體現不同環境下文化已經以及歷史特性,有助于體現地域歷史文化特色。比如西安博物館重點對“十三朝古都”進行描述,經過確定重點人物特色,了解西安城墻建筑、大雁塔建筑以及小雁塔建筑等對人們思維導向,同時經過大雁塔的恢弘,小雁塔的斷層,體現人們向往和平的目標。可見,針對陳列展品的選擇與確定中,要綜合人們的思維模式展開綜合性探究,重視基于主觀與客觀的評價標準了解博物館的歷史文化,確定博物館針對各種形式歷史文化的尋求[5]。
目前博物館對語言意境體現更加重視,實際建立模式應當基于博物館文化體系與藝術內容建立相應的布局模式,進行在一定空間內體現博物館思想語言意境。如此也可以引領人們在欣賞中發覺不同歷史形式的語言表述。并且每件歷史文物都有著相應的發展歷史以及目標建立模式,并且相應歷史文化均有著相應歷史故事。經過確定歷史氛圍下的文化意境和空間價值,對文化途徑探究充分重視,提高國民對歷史的認知以及多層面藝術方式的啟迪探究。此外,文物所體現的語言藝術和語言特點有著獨具特色的形式氛圍,經過理解不同藝術品包含的內容,關注對該領域的探究,激發人們對歷史語言文化理解。
博物館產業有著相應的創造性價值。例如弘揚部分歷史文化,就要基于博物館為載體充分體現其價值。經過建立各種形式的空間氛圍,不斷轉變不同場景空間模式,提高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與創造。在這一過程當中,博物館體現出生活價值,經過體現被創造元素的特點,比如空間設計特點,可以把人們引領到有著社會價值的思想模式。并且在空間模式創造當中,不但要重視人文文化的探究,還應當對博物館展品特點、形式展開整合歸類,在空間模式下構建天人合一的氛圍。此外,在色彩藝術探究中,應當把不同基調的建筑風格以及色彩明暗程度、疊加管理與矛盾關系展開全面調查研究,從而保證陳列藏品可以把人們引領至創作模式的空間氛圍當中,彰顯空間展示模式的目標作用。
針對建筑審美價值體現過程中,博物館應當重視對各種形式建筑的復原。體現出宮殿形式以及史跡形式的價值氛圍,同時經過科學的空間布局,體現生活、及時以及皇宮等不同房屋建筑的需求,有助于凸顯房屋建筑特殊審美。可是現代博物館通常基于模仿為主,例如陜西歷史博物館模仿建造古代建筑物,進而在空間上體現文化歷史模式,有助于提升建筑審美的作用。
時代藝術不但可以通過實物鑒賞展開整體性理解,還需要運用3D 模型鏡像系統進行體現。比如,在選擇展廳材料過程中,要描繪不同藝術形式的特征,從而基于傳播效用為宗旨,綜合情境在線模式展開空間藝術的呈現,此種藝術也可運用數字化體現形式展示,從而實現視覺沖擊的成效。比如,可通過AR 技術體現科技的發展形式,運用音頻、視頻以及文字等形式體現不同藝術內容。并且在藝術氛圍理解過程中,就要通過文化創新的價值展開不斷創新,確定創新設計理念以及藝術氛圍的差異性與兼容性,有效做到和諧統一的構建宗旨。在藝術創新設計的體現上,博物館可以經過房建設計,把合理的設計方式和設計審美充分融合,可以提升參觀者對該內容的充分理解。租后,在多元化的空間創作與空間設計中,藝術審美創造不單單限制于對靜態事物的體現,更多是綜合動靜融合的體現形式,把各種形式的組合及歷史發展充分融合,全方位體現觀賞性價值。
當前社會更重視人性化發展,在陳列展覽過程中可通過展廳屬性,拓展相關配套服務機制,通過模擬形式充分施展文物的具體效用。從而展廳的采光水平就需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展開控制,例如設計、分析不同明暗環境下的文化藝術特性,通過合理的換色方式體現各個區域的主題,有助于加強陳列展覽的觀賞性。
由此可見,全面意識博物館存在的藝術特性以及觀賞價值特性,不但可以充分施展陳列展覽的實際效用,還可以讓參觀者通過展覽的歷史內容、文化主體全方面了解展品內容對于社會的價值意義,彰顯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社會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