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春
(青島天一環灣置業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在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結構是一種常用的結構形式,在總結施工經驗后發現,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十分普遍。但產生裂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水灰比例、振搗方式、添加劑過多或者過少、養護不及時等,需要施工人員對工民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對裂縫處理技術進行優化創新,以控制裂縫的發生,提高工程質量。
建筑物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后,最大的危害就是嚴重影響工程的使用壽命和工程質量。結構裂縫將導致建筑物各部位的應力發生明顯變化,不僅影響整個工程的結構質量,而且嚴重威脅建筑物內居民的人身安全。另外,建筑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后,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修補和處理措施,裂縫問題會逐漸演變成較嚴重的質量安全問題,使整個混凝土結構各部分的承載力發生明顯變化,大大縮短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使投資大的項目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降低投資效益,一旦發生重大人員傷亡,施工企業也要承擔嚴重的法律責任。為了提高施工企業的施工質量,保證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周期,需要深入分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的原因,進行有效探討,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措施,防止裂縫的發生,保證工程質量,延長工程使用壽命。
混凝土是一種非均勻材料混合體,經骨料、砂石、水泥和其他成分混合、振搗、攪拌而成,具有脆性。化學物理性質各異的原材料眾多,混合集成后的混凝土結構在凝固過程中產生很多裂隙和孔縫,這是混凝土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原始缺陷。混凝土結構中微小裂縫并無危害,對建筑工程的抗壓、承重等不會帶來較大影響。但倘若混凝土結構在惡劣溫度和外界環境的影響,若遇超強荷載,材料中的微小縫隙的擴展會形成大裂縫,二氧化碳或有害氣體等空氣成分,與雨水混合后順著裂縫進入結構里,導致混凝土工程整體質量下降,鋼筋遭到腐蝕,催化了鋼筋腐銹的過程,影響了混凝土工程和整個建筑的壽命
混凝土的混合料配合技術,是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的基本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需要嚴格把控各種材料的配合比以及進行配合的環境條件。將預先配好的材料放入攪拌池中,在合適的溫度下進行一定時間的攪拌工作,為了提升樣品的質量,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此時轉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防止出現結塊等問題,影響攪拌質量。攪拌完成后,需取出一定的樣品,進行抽屜實驗,并且根據實驗的結果,進一步的確定樣品是否能夠滿足需求,從而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防止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外部溫度、濕度的變化對混凝土整體結構影響較大,外部溫度突然變化對混凝土內部的自收縮有較大影響。雖然熱脹冷縮現象在混凝土結構中很難觀察到,但是在大型復雜結構的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熱脹冷縮現象,就會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發生,這種漸變變化無法控制。在澆注過程中,如果外部溫度相對較低,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水分不能被充分蒸發,就會大量凝集。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隨外部溫度的逐漸升高而升高,由于內部存在大量水分,在蒸發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膨脹現象,反復冷、熱交替會對整個結構材料造成一定的破壞,最終導致結構扭曲,出現輕微的裂縫現象。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只要施工單位具備相應的資質,一般不會出現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問題。但也不能排除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盲目縮短工期,不注重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或在某一環節上存在漏洞,或是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的有關要求進行施工,最終影響整個施工質量。另外,一些施工單位在項目施工前招聘施工技術人員時,不能嚴格把關,造成施工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偏低,也缺乏豐富的施工實踐經驗,在施工過程中,不能按照施工方案的有關要求規范施工,隨意更改進度和方案,給整個項目的施工質量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還有一些施工企業一味強調施工成本控制,在施工材料的選擇和采購過程中,往往采用一些低質量的材料。尤其在水泥材料的采購過程中,盲目考慮水泥價格,忽視現場施工的要求,用劣質水泥配制的水泥砂漿質量較差,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結束后,很快就會出現裂縫。建筑工地澆筑完畢后,要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定期的養護管理,通過適當的養護,可以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度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度差。但許多施工現場只注重施工前的維護,不注重施工后的養護,造成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度明顯升高,最后出現嚴重的裂縫問題。
原材料的質量決定了工程的質量,因此在施工前必須要監督管控好原材料的質量,防止在施工時或施工完成后出現問題。混凝土是由多種原材料混合而成的,因此要對這些材料進行相應的檢查。同時在選擇原材料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選擇,不要選擇不合理的材料。施工場地的原材料需要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查看,以防止材料質量的損壞。對原材料進行審查,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嚴格審查,防止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影響施工質量。進行房建時,常用的材料時混合料,該混合料由多種原材料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較原料相比有一定的優勢。由于混合料的重要性,在生產混合料時,一定要做好檢查工作,從而有效保障質量。混合料的生產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時溫度,特別是出場溫度,控制好出場溫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合料的穩定性,提升混合料的性能。必須時刻監控混合料的生產過程,要做的精益求精,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進行處理,確保混合料的質量始終滿足公路工程施工要求。在運輸混合物料之前,運輸人員應首先清洗運輸車輛,并在運輸車輛上涂上薄膜劑,以免污染建筑混合物,影響施工質量。
第一,覆蓋的材料,要選擇厚度最佳,通常都是利用塑料薄膜或者是三層厚度的毛氈,一般厚度在0.14mm。第二,要合理地配比骨料級,與此同時,要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氣劑或者是適量的塑料劑,要在混凝土中降低水泥的使用量。第三,要控制碎石的溫度,適量地降低,才能確保在混凝土澆筑中控制住溫度的變化。第四,如果外界的環境溫度太高,就要適量地減低澆筑混凝土的厚度,要利用澆筑層面進行散熱,可以在混凝土中設置冷水管,起到降溫的效果。第五,拆模的時間要嚴格地按照施工標準,如果天氣氣溫出現下降,就要針對表面進行保溫的處理,要防止表面出現溫度急速下降等問題。第六,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下,如果混凝土暴露在外很長時間,對于混凝土的結構要加強保溫的措施。
為了最大限度地緩解房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問題,必須在實際施工期間加強原材料的質量控制。一方面,在選擇水泥品種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中低熱、低收縮品種。同時,在選材過程中,有關人員應盡量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包括硅酸鹽水泥。此外,由于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水泥用量很大,有必要加強水泥的使用。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如果應用硅酸鹽水泥,那么一定要保證每立方米的用量不超過280kg。另一方面,在對石子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該對其用量進行嚴格把控。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得知,通常應該選用細小的石子,以保證能夠提升混凝土的強度,進而對施工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另外,在具體配料階段,還應加強控制。如上所述,混凝土配合比對裂縫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針對這一環節,相關人員必須從多方面加強優化控制,確保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提高。需要明確的是,在材料的攪拌過程中,水泥是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應合理配置施工人員,科學計算,以確保有效防止裂縫的產生。
表面修補法。在淺層次表面裂縫應用較多,在裂縫表面均勻抹上水泥漿和環氧膠泥。將油漆、瀝青等防腐性較強的材料涂刷在混凝土表面。用玻璃纖維布覆蓋或粘貼在裂縫表面,避免裂縫變大;結構補強法。主要用于裂縫對混凝土結構影響較大的情況,將鋼板安裝在混凝土構件上作加固處理,讓構件更加牢固。通過噴射混凝土方式提升強度,作加固處理。使用預應力法加固,增加結構截面積,增加支點數量實現加固;化學防護法。利用電化學原理,發揮出防腐作用,讓環境中相關條件得到改善,讓鋼材鈍化,這樣可以提升防腐效果。還可以采取氯鹽提取法、陰極防護法和堿性復原法等;填充封堵法。在裂縫中壓入水泥和樹脂等,在所有膠結物都凝固后,可以將加固填充作用發揮出來。沿著裂縫方向做好槽位開鑿,在槽位中加入丁基橡膠等塑性止水材料;置換混凝土法。將原有混凝土移除,在原來位置上灌入新的混凝土,這樣可以解決較大的混凝土裂縫。
混凝土施工的養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施工企業需要加以重視的,因為養護工作不到位,一方面不僅會導致混凝土的強度下降,另外一方面在硬化中也會造成失水問題出現收縮,就會出現裂縫。在夏季如果溫度太高或者濕度很低,此時就要多進行澆水作業,目的是預防出現收縮裂縫,還可以降低溫度出現裂縫。要確保水泥砂漿處于濕潤的狀態下,就能降低裂縫。通常情況下,管線比較密集就是極易發生裂縫,預埋管線如果直線很大,就要提升鋼筋的抗裂性能,同時要增加鋼筋的密集型,來大大提高混凝土的牢固性,可以防止管線的四周出現裂縫。另外,后澆帶還有施工縫的位置也是極易發生裂縫的位置。首先要將施工縫進行清理,然后將多余的雜質全部清理,要確保水潤,確保混凝土交接的位置沒有裂縫或者是雜質存在。后澆帶施工,要按照施工的圖紙完成,結合設計規定來合理地設計附加筋,其中后澆帶施工中混凝土中需要添加適量的膨脹劑,目的是增強混凝土的強度,提高施工的質量。
綜上所述,混凝土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產生裂縫的可能性很大,裂縫的存在不僅影響工程的施工效果,而且會進一步影響整個建筑的穩定。為了減少房建工程混凝土結構裂縫,有必要根據裂縫產生的原因,編制綜合處理方案。筆者認為,在房建混凝土結構中,不能只注重出現裂縫后的修補,還應注重對施工過程中裂縫的預防和控制,從根本上降低裂縫產生的可能性。在裂縫處理過程中,項目管理人員應綜合考慮施工特點、施工工藝及混凝土材料等因素的優缺點,在各個施工階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