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鳳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委黨校,湖南 永州 425400)
2020 年是一個不平凡之年,首先是疫情對國內及國外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進而使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以及政局遭遇了重要挑戰[1]。即使在這一復雜的環境下我國經濟仍然高質量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措施有效面對疫情,進一步使工業與經濟復蘇進而在國際領域充分發揮了典范作用。然而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仍然非常嚴峻。同時在中國經濟體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對內驅動力的上升,對外依存度的下降,使得國內國外循環主體發生著顯著改變。如何在這復雜的環境下進一步保障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基本國力穩固中國在世界領域的中心地位和穩定地位,實現階段我們應深入反思與研究的重要問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為當前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曾下所提出的重要戰略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促進我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構建國內國外的雙循環發展格局,通過“三位一體”策略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夯實自貿區發展,保障“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不斷實現,推動國內國際雙驗證模式的構建與完善,將在現有的國內及國際環境下是中國的國際多邊機制進一步發揮作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推動中國多編制建設不斷成熟,推動中國經濟穩定進步與提升[2]。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后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均GDP 以及國家整體經濟水平得到顯著進步與提升。經過40 多年來人們的努力奮斗,使得我國在多個領域已經徹底擺脫了被動挨打的局勢,在世界領域擁有了顯著的優勢,進而也為我國的國內水平提升以及國際地位感謝,作出了重要貢獻。基于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理論進行分析,現階段我國的經濟正在不斷發展成熟,由成熟逐漸邁向大眾消費的階段,因此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借助于居民消費來促進來提升經濟發展動力。然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仍然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問題[3]。因此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為了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引起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問題,進一步實現體制改革,使國內經濟體制進一步穩固,同時也有效扭轉國內經濟對國外循環系統所產生的依賴性作用。因此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作為主題,使國內的市場作為經濟發展與開拓的重要后方。以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戰略基點,不斷的進行區域投資重組,使國內資源分配更加合理,進而使國內人民收入分配格局得到改善。在保障國民經濟穩定收入、降低貧富差異的狀態下,使我國民間消費水平得到穩步進步與提升,進而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在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4]。另一方面應與國內市場經濟作為后援,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補齊短板,促進國內產業升級,使我國的優勢產業進一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領域,全面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保障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由下游逐漸向中上游轉變[5]。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市場與國際發展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在兩者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的情況下,才能使中國基于改革開放的政策更好的融入國際環境,進而拉動內需,促進中國經濟在國際環境中擁有穩固發展的地位[6]。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理念下,國內國際雙循環是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國際環境循環能夠為國內經濟注入新的動力,而國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又為中國經濟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多年以來,隨著我國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120 多個國際貿易大伙伴,在與這些伙伴深入經濟合作的過程中,國際化的價值分工體系以及高質量的經濟發展環境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廣闊的機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我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無論是“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還是雙邊發展模式,亦或是我國多個自貿區的建立都充分顯示出,我國與對外合作互惠互利的實質性進展。因此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理論指導下,我國會進一步以國內循環作為依托,促進國家對外發展更加穩定,將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進行融合,使中國能夠有效的聯合國內與國際市場,達到資源互通,利益互惠進而實現國內經濟乃至國際經濟的持續發展與進步。
2020 年5 月國家提出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基于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現狀和經濟環境,結合國際經濟發展背景進行綜合分析,針對我國的經濟改革與供需結構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后,為我國經濟發展乃至國際社會的共同進步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因此這一發展戰略無論是從國內經濟的發展還是從國際形勢的穩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國內形勢分析,雖然2020 年年初我國遭受疫情的影響,但是在黨中央科學有效的決策部署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于較為穩固的狀態,經過下半年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的市場空間發展潛力仍然較大,我國良好的經濟復蘇狀態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但是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格局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產業結構不合理,需要進一步發揮出宏觀政策對我國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多個經濟環境開展過程中的政策進行調控,也使我國的經濟發展產業鏈得到逐步完善,增強我國社會發展的動力,提升我國的經濟抗風險能力。在此狀態下進一步發揮我國國內經濟循環主體的作用,集中全國力量使國內市場潛力得以激發,進而推動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環境的優勢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動性及良好韌性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實現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環境實現雙循環互相促進的重要措施。
從國際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全世界在受到疫情沖擊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衰退現象較為明顯,不同國家都存在著產業鏈受阻、金融市場動蕩幅度較大的相關現象。在全球在國際貿易投資而嚴重萎縮、多邊主義發展模式受到限制時,我國應進一步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我國的國營大型市場能夠在國際經濟領域發揮出優勢作用和引領作用。因此我國的經濟發展應進一步適應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在國際競爭與合作關系中使我國產業鏈維持穩定發展狀態,防止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因素對我國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因此,我國提出雙循環新經濟格局,以結合國內經濟的發展優勢,聯合國際市場使兩者互相促進,互惠互利,進而維持國內乃至國際經濟環境的穩定性,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穩定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我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我國廣大人民的消費整體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仍然有很多城鄉居民沒有消費意愿,主要是這類居民在消費的過程中擁有眾多的后顧之憂。即使有城鄉居民具有較高的收入,但是面對著當前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眾多生活中常見的難題,仍然處于有錢而不敢消費的狀態。因此我國在未來的過程中要想促進消費升級應進一步通過教育醫療養老等相關產業的工業化和福利化解決廣大消費者的后顧之憂,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全國人民的消費升級,是廣大人民有更高的消費水平。首先,在教育層面國家財政部要不斷加強公共教育體系的建設,使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領域中的學前教育能夠作為公共教育體系,以降低廣大人民在學前教育階段的負擔。此外,對于工薪階層可以通過家庭又稅抵扣的方式降低,幼兒家庭的負擔,對于隔代撫養家庭應通過相應的財政補貼降低隔代撫養的生活負擔。應進一步普及我國的12 年義務教育,從財政層面進一步投入相應資金,使我國廣大人民在12 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更好的分配國家公共資源,獲得國家教育的投入支持。其次,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使醫療保障能夠解決廣大人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不斷的實施醫保談判政策,使我國的進口藥以及新藥價格不斷降低,更好的滿足廣大患者的使用需求。進一步健全我國的養老體系,使老年人的基礎養老金領取水平得到提高,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
在雙循環型發展格局下我們應進一步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也要結合現階段的國際發展環境進行分析,通過結構升級和產業改革以改善在部分技術領域出現的卡脖子問題。現階段我國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著重將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作為我國的產業核心競爭力進行發展,以此為基礎夯實我國的基礎產業,同時也注重在社會主義黨的領導下集中資源[7],將難度高投入大市場主體參與不足的相關領域問題進行改善,補齊短板,使我國的新型電子材料、電子元部件、信息基礎設施、智能機器等相關產業鏈得到發展與進步,進而使我國的基礎工業在各個領域能夠得到同步前進。
對外開放實施40 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進步,這種現實成績進一步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因此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應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貫徹實施黨所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使我國在國際環境中建立更多的合作伙伴,進而將我國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環境進行有效結合實現走出去引進來的重要目標,在協調統籌高質量的發展模式下使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目標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