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峰
(甘肅省隴西縣南二十鋪九年制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
隴西縣農村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整體水平還不高,收入不穩定,經濟不緊氣。建檔立卡戶家庭的學生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心理出現偏差,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一)建檔立卡戶學生家庭類型及其表現。一是無親人照顧學生。由于家庭貧困,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養家糊口,他們不僅情緒低落,性格內向、孤僻、自卑,有了心理負擔,同時也背上了學習、生活的重負。二是祖父母照顧的學生。父母外出爺爺奶奶姑息遷就,寵愛有加,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他們試圖用物質上的滿足來撫平孩子心靈的孤寂而放松了對他們品行的教育和做人方面的基本要求,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任性、驕橫。三是寄養親戚家的學生。一般在親戚家,以前家庭教育的影子無形影響著這些孩子的生活。做親戚的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也是進退兩難:要求嚴了,孩子易出現逆反心理不接受,還會造成親戚關系的不合和旁人的議論。四是離異和單親的學生。這種類型家庭的孩子,本來家里一貧如洗,人群志短,在學生中有一種天然的自卑感,加上父母的離異無異于雪上加霜,于是便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對學習沒有了興趣。
(二)我校建檔立卡戶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我校共有建檔立卡戶學生114 名,這些學生大多所受教育先天“缺鈣”,加之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使這類學生極易產生不良心理和行為的失常。本人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校12 個班422 名同學開展問卷,其中建檔立卡戶學生114 份,占27%,普通家庭學生308 份,占73%。主要覆蓋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家庭概況 ②家長的教育態度及方式 ③子女的學習態度及狀況 ④子女的心理狀況。(見附件)
從調查對比中可以發現建檔立卡戶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這些問題不容忽視,歸納對比如下:
1.認知發展方面:一是成績下滑嚴重,智力發展偏低。他們學習態度、知識和技能上大相徑庭成績十分懸殊,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智力發展水準的不同而導致學習效率的高低不一樣。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低下,也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的高低而學習成績的低下又會阻礙了智力的發展,形成惡性相互影響的情形。
二是在自我認知上,自卑心理作祟。一些建檔立卡學生認為,自己在父母的眼中,是一個“多余”人,總是做錯事。部分認為自己在同學中間身份卑微,敏感多疑,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是一個問題多多、行為不檢點,而普通家庭的比例十分低,有一種先天的優越性。
2.情緒發展方面:喜怒哀樂,變化無常。建檔立卡戶學生通常情緒不夠穩定,經常與老師頂嘴或與同學吵架的現象較多。遇事盲目沖動不計后果、在家庭里感到孤獨寂寞,一些有不愿呆在家里離家出走的念頭。父母的外出、親情的冷漠使孩子忍受孤寂的煎熬,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使得他們惶恐不安,容易發怒。他們郁悶的心情無處宣泄,于是表現為性情暴躁,遇事易沖動,攻擊性比較強,潛意識自卑的心理體現在人際關系上為自大自強,常常出現打架、罵人、斗毆等不良行為。他們最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懷疑別人看不起自己,在背后議論自己,說三道四。他們害怕被同情、被譏笑,害怕失敗,對孤獨和黑暗的恐懼也在漸增,很容易顧影自憐。
3.社會發展方面:關系失調,封閉自我,主觀偏見。建檔立卡戶學生受了委屈選擇自己忍著,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經常主動找老師的學生寥寥無幾。他們缺乏安全感,在家里得不到完整、溫馨的親情,很容易自我心理封閉、自卑、憂郁、冷漠甚至厭惡與他人接觸,但他們心里往往又強烈渴望溫暖。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的形式往往是自尊心極強,極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對自己有不利言行,會馬上反抗,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建議即使正確也不會執行,對老師經常表揚的同學不服氣,表現出較強的嫉妒、猜疑、主觀偏見等心態。人際交往產生嚴重的障礙,愿意宅在家里。他們使用手機上網聊天比例非常高,絕大多數同學有手機蹭網聊天、看視頻、打游戲的經歷,在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厭學逃學。
(一)對子女寵愛有加。在父母打工外出之后,爺爺奶奶怕孩子受委屈,總想用最大的努力補償孩子失去的父愛或母愛,對孩子百依百順,形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依賴、懶惰、自私等不良個性。
(二)對孩子包辦代替。父母愛的缺失,爺爺奶奶惟恐孩子出事,不讓孩子受委屈,對孩子的生活包辦代替,百般依順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自理能力較差。
(三)對孩子期望過高。偶爾老師聯系,父母從不過問孩子的心理健康,唯獨關心考試成績,期望值過高,恨鐵不成鋼,一旦發現成績退步就嚴厲批評,使孩子產生過重的心理壓力,從而出現逆反、厭學等心理。
(四)對孩子教育簡單粗暴。部分家長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輕則罵重則打,絲毫不顧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壓抑。
(五)自卑心理作祟。人群志短,孩子在班集體中因自卑心理作祟而不合群,在學生眼中,自己成了“多余人”。于是心里邊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為學校,作為教育工作者,擔負著對學生教育、輔導的重任,要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正確引導,心理減負。分析他們的心理特點,抓住機會接觸他們,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并要幫助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意識上的偏差,學會寬容他人,走出心理誤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制止排擠,彌補親情。鼓勵同學間友好互助,照顧支持,不諷刺、取笑建檔立卡學生;動員熱情、有同情心的同學主動與他們交往,相互促進。這樣,他們就會生活在一個充滿真情友愛的班集體里,感受到充滿陽光的溫暖,投身于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班集體中。
(三)營造氛圍,消除自卑。積極鼓勵建檔立卡學生參加班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社會活動。定期在班里開展一些展現個性特長的活動,如朗誦、歌詠等比賽,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老師可有意識地把活動中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四)互相溝通,走出陰影。組織建檔立卡學生開展心理輔導,這是最有效的方法,讓他們了解到其他學生的不幸,不只是他自己才有不幸,因而能付出更多的關心給別人,讓自己走出陰影。
(五)學會感恩,珍惜親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比如感恩主題班會、感恩故事演講會、給父母洗腳等讓他們理解父母的辛苦,體貼父母,從而受到親情的感化和家庭的溫暖,在愛的沐浴中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
總之,建檔立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亟待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陽光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