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棲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幼兒園,云南 盈江 679300)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的教育目標和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造活動環境,并利用資料,使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能力,進行個性化、獨立的學習活動。它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適應,是實施個體化教育,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主題性區域活動是一種根據具體主題的目標和內容,緊緊圍繞主題建立相應的區域,提供多種多樣的層次化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是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延伸。幼兒與環境及同伴有效互動,共同健康成長。
伴隨著云南省德宏州幼兒園大班課程游戲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在實踐中對區域活動的實質、內涵有了新的認識。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困惑。
就區域設置而言,老師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結合活動室的結構,安排了一些固定的活動,結果有些區域活動內容基本上相同,完全不能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大班幼兒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從而使這些區域活動失去實際效果。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師對區域活動的要求認識不足,只是按照幼兒園大班區域化學習的要求,在語言區、數學區、建構區等常規設置;第二,教師對區域活動的作用、近期各班所進行的區域活動的主題、現階段大班區域化學習的興趣、本班幼兒在各區域應該安排的內容等缺乏了解。區域活動內容單一,大班幼兒興趣不高,可學性內涵不足。
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游戲材料來實現,直接影響到大班幼兒的學習質量。可以看到,有些班提供的區域資料是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有些班活動資料比較單一,比如校區只有幾張數碼卡或者一些教具,藝術區只有蠟筆和紙片等。這種單調、極少變化的教材,不僅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的需要,而且阻礙了這方面活動的深入開展,使幼兒從一開始的主動學習逐步轉變為無目的的游戲。
有些老師認為,區域活動是大班幼兒的自由選擇和自主活動,老師只要給大班幼兒準備一些活動材料,只要沒有問題,大班幼兒就可以隨意玩耍。結果,教師忽略了大班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況,忽視了大班幼兒在活動中的問題,更沒有給大班幼兒一些幫助和指導,使區域活動真正成為無目的的活動。
從以上區域活動中的問題和困惑可以看出:內容、材料、指導成了幼兒區域活動的三個“關鍵詞”。帶著這些問題與困惑,我們進行了思考、實踐與研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要有意義、符合需要、因時制宜、因材施教、靈活機動。有效地利用這個平臺,充分發揮主題活動的教學潛能,有效地促進大班幼兒的創造性發展。
舉例來說,為了舉辦“愛樹月”,我們先讓家長搜集各式各樣的樹木圖畫,并建議家長與自己的孩子到公園觀察樹木,以不同的方式豐富大班幼兒的樹木基礎知識。接著,我們進行了關于“如何保護樹木”的小組討論。幼兒很感興趣,都愿意給樹木一個穿上“新衣”。同時也建議制作一個標志來提醒人們保護樹木,因為傷害它們的事件經常發生。這條建議吸引了那些大班幼兒,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大班幼兒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想展示自己的創作能力。所以在教學在就可以把樹木保護納入了區域活動中去。
區域活動可以做為主題事件的先導。大班幼兒的學習是通過他們的興趣和經驗建構起來的,有效的主題活動必須以他們現有的經驗和技能為基礎。老師應確保孩子們能夠通過區域性活動增長知識,并為他們能夠成功參加主題活動做好準備。
區域活動的內容作為一種擴展也可以延伸。一些大班幼兒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區域活動能夠滿足這些大班幼兒的學習需要,加深活動內容;一些大班幼兒由于集體教學時間有限,反應遲鈍,被迫停止探索,而區域活動能夠讓他們繼續探索。另外,小組活動的內容可能不夠詳盡,而且有些有價值的活動可以作為小組活動的延伸而放在一個區域內。區域活動的內容有助于開展主題活動。區域活動隨著主題活動的發展而不斷增多,有的是集體教學活動的延伸,有的則是幼兒自我創造,體現了區域活動的自然性、連續性和發展性,使之更具意義。
材料是開展主題活動的物質基礎,材料是否投放得當,關系到大班幼兒能否對材料產生興趣,是否在區域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是材料要豐富
投放材料是否豐富,可能直接關系到區域活動的質量,以及大班幼兒積極參與世界探索的意愿。采用區域游戲前,應先征詢大班幼兒的意見,然后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結合其興趣和活動目標,運用足夠豐富的資料,激發其探索欲望,使大班幼兒在與資料的互動中,主動獲取相關知識,以求發展。
二是,材料的排列并非是越多越好
投放材料時,要充分考慮材料與教學目的的關系,做到有的放矢,增強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并根據大班幼兒的觀察情況,定期更換和補充材料。也應該考慮到大班幼兒的發展階段,讓合適的材料與大班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是,材料應該分層排列
逐漸深入的專題教學,要充分觀察和理解大班幼兒的學習需要,為其提供針對性、適用性和挑戰性的材料。大班幼兒如果反復操作某些材料而不加改變,很容易失去興趣。為此,教師要根據本區域設置的教育目標,及時提供適合大班幼兒的材料。投放材料時,要注意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要循序漸進,根據游戲故事的發展情況,對材料進行適當的補充、刪減和調整。鼓勵幼兒探索欲望,引導其積極參與游戲,自主地與材料進行互動,能使其理解和發展,達到與主題學習的真正有效結合。
《綱要》指出:“教師在游戲中應發揮觀察者、組織者和協助者的作用,正確處理教師在游戲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轉換。”區域性活動中教師的引導以適時適度引導為主。
1.把握介入時機,適宜地指導
區域活動是大班幼兒的自主活動,教師應關注大班幼兒的獨立性,給予大班幼兒充分的信任,努力為大班幼兒創造獨立的環境和空間條件。如果大班的孩子確實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才會給予一定的支持。
2.放手讓大班幼兒處理,指導隱蔽性
要讓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大膽去操作,去想象,就要放開手腳,讓大班幼兒有充分發揮自己才能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杜克伍斯曾說過:“良好的教育一定會為孩子們提供一種情境,讓孩子們在其中嘗試事物,發現其意義;操縱事物,找出其因果關系;提出問題,然后自己解決問題;比較事物的前后結果,并與其他孩子們的發現相對照。”通過主題性區域活動,為大班幼兒創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的園地,使大班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具有主動探索精神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