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露
(江蘇大學,江蘇 鎮江 212000)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教師教育也要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努力走上內涵式建設道路,從而切實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與效率,為教育發展、民族復興、國家建設帶來新的希望[1]。5G 時代來臨,科技同教育改革結合是大勢所趨,這將深入推動教學模式在傳統意義上的改變,高校應當緊跟這條時代主線,加大5G 技術在教育中的投入,從而促進教師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的頒布,教育部正逐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從1.0 向 2.0 轉變,不同于 1.0 時代側重管理信息化,2.0 時代則著力于智能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直接應用,可以說智能信息化的烙印已經打在了高校教學發展的過程中[2]。5G 時代來臨,相關技術飛速發展,用戶可以輕松實現信息的交互,進一步獲取數據知識,5G技術在高校教育領域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物聯網、AIOT、WI-FI 6 等技術的應用逐漸廣泛,將其應用到教育領域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促進高校教育的智能信息化,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領其成才之路,在創新了教育模式的同時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2018 年 4 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并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高質量發展在具體經濟形態上是一個高質量、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供給體系,那么教育現代化也是意在提供一個優質且公平、高效又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供給體系[3]?!笆濉睍r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出臺了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表明要進行教育的深刻變革。以新理念引領教育現代化,結合時代最鮮明的特征,走好每一步,高等教育要滿足“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基本要求,須與5G 時代緊密相連。
高校的教學模式必然是朝著混合教學的模式發展,最終的目的是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讓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中[4]。情境觀認為,實踐不是獨立于學習的,而是在實踐和情境脈絡中加以協商的。同時,智能互聯是智慧教育發展到較高水平的典型特征之一,未來亟待加快推進智能互聯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入應用.智能互聯有利于構建強交互性智慧學習環境,更有利于教育系統各個業務流程的應用創新[5]。高等教育的不斷探索體現在與5G 技術相結合,將新科技因素融入教學方法,創新了教學模式,情景式學習更能體現時代特色,用現代先進思想和科學武器武裝,創新教學特色,提高育人質量,推動高校教育事業改革。
樹立現代人才觀,更新教育思想是培養人才的前提,時代在變遷,高校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主要表現在教師通過技術的學習提高信息應用處理能力,能夠靈活運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應用物聯網的數據分析,教師可以對癥下藥為學生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此外,依據D2D 理念虛擬現實,使學生們上課身臨其境,實景模擬一些經濟業務的操作流程,如銀行的辦理業務,票據的簽發等,有效的避免了知識的死板,使書本鮮活,也提高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具有創造性。而且,教師也可采用教學生態數據采集方式,即運用傳感器和定位技術,實時捕獲學生的學習動態信息,及時推送適應性學習資源、實驗、工具和服務[6]。5G 技術不斷發展,應用到教育領域實現為學生打造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環境,通過融合資源創新教學模式。
5G 網絡的發展,無疑將極大影響學習空間的重新設計,為重設學習空間帶來更強大的技術支撐。5G 將助力以基礎連接器、數字工具箱和生態共建網,來構建智能學習空間環境,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習深度融合,助推教育升級,不斷創造新方法、新策略與新模式,助力教育向“智能+”教育時代升級,實現學習空間更具交互化[7]。教師可以利用5G 技術智能備課,模擬上課情景,根據模擬場景中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改教學內容等;此外,課堂上還可采用全息投影方式實現遠距離授課,即相關人員在千里之外即可完成對學生實踐操作的指導工作,5G 高速發達的信息網還可為龐大的數據群提供了速度保障,有效避免中途斷網的現象發生?,F在已有部分高校在將5G 融入教育方式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和創新,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這種結合將會更加廣泛。
2018 年我國頒布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將完善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作為三大重點任務之一,強調“要完善學科布局、加強專業和教材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力度、開展普及教育、支持創新創業,全方位綜合性地提出指導高校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的指導方針”[8]。基于此,對學校而言,應當采取相應激勵措施,如加強5G 新技術的宣講,科普相關知識;舉辦信息化教學競賽,提高教師信息處理能力;課程的設置應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等;技術方面,學校應當引進一些先進設備提供硬件支持,定期開展培訓等;對教育主管部門而言,加強對5G的技術推廣,對建設現代科技型學校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引導,進一步加強對國內外優秀教育案例的研究和推廣,創新高校教育模式,促進人才培養。
當前我們仍然處于互聯網促進教育變革的起始階段,需深入研究互聯網環境下人才培養目標、學習方式和新型學習環境,并從政府教育供給、學校制度、教師制度等方面進行教育綜合改革的制度設計,才能確?;ヂ摼W教育變革有序而健康進行[9]。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學生,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配合,首要的是高校教師們依據時代特色作出相應調整,利用5G 大數據推陳出新,將新因素與舊方式相結合,創新教學方式,打造特色教學模式,方能引領時代潮流,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