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成都文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1)
引言:高校是培養技術性人才的場所,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幫助其更快地融入到社會中,為此,校方應加強對學生的重視程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應將注重黨建工作的發展與進程,此工作蘊藏著深遠的知識,有利于高校學生的成長。為此,校方應將文化教育與黨建工作放在同等地位,有助于培養全方面發展性人才,有利于達成黨建工作的目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大學生思維模式、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已發展健全,致使其在對黨建工作有不同的見解,存在差異性,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利于黨建工作的實施,對高校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不利于開展引導工作。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從小就接觸新鮮事物,致使其對枯燥乏味的知識不感興趣,以至于不愿去了解黨建工作,甚至會忽略其重要性,極易影響工作的效率。黨建工作隸屬于國家政治內容,為此,校方應加強對此工作的重視程度,以便將其落實到高校教育中,有助于創設良好校園空間,以此來解決價值多元化的問題,形成系統性工作體系,以便達成工作任務。高校是學生與社會的橋梁,為此,高校應充分發揮其優勢,為學生保駕護航,推動其快速進步以及發展。黨建工作者應運用多種途徑來搜集信息,比如,觀看教育頻道、微博熱點、參與教育講座等等,這些方式能夠幫助黨建工作者了解現代教育的變革,有助于增添其知識儲備量,有利于增加其見識,便于提高自身能力,以便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標[1]。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黨建工作者明確政治方向,并在此基礎上了解互聯網與工作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創設途徑與空間,便于發揮黨建工作的優勢,有利于體會其價值。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這給高校學生提供了了解社會的途徑,能夠拓展其視野,便于增加見識。網絡技術便捷、開放、傳播快等優勢,能夠擴展獲取信息的途徑,避免其局限于校園,便于提升其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助于了解社會的變革。網絡技術平臺資源豐富,形式多元,極易傳播黃、賭、暴等不良信息。如若高校學生科學合理的運用網絡技術,就會沾染不良習慣,對其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網絡技術有利也有弊,這種情況對學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阻礙了黨支部黨建工作的效率。同時,如若不能夠合理的引導黨建工作,極易產生校園輿論,甚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由于黨支部人員對黨建工作的認知不夠深刻,為此,校方應開設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課堂,以此來幫助同學們增加文化積累,促使其對國家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激發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認同感,有助于創設一元化價值觀。大學生對新鮮事物較為了解,致使其能夠充分挖掘互聯網的優勢,這時,黨支部人員應給予鼓勵,促使其將互聯網與黨建工作進行有效的融合,有助于達成目標,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解決價值多元化引導問題,有助于實施價值一元體系,以此來推動黨建工作的進度。
黨支部領導人大都年齡大,致使其思維方式已被時代遺棄,不在符合高校黨建工作的需求,甚至會阻礙其發展。現在信息化時代,高科技技術已步入到各個階段的課堂中,高校課堂也不例外。由于工作者個人原因,致使其不能夠將黨建工作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融合,以至于無法形成系統性思維,影響了工作的進度。高校的改革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致使網絡技術已步入到高校中,以至于出現了一系列的突發問題,這為工作者增添了挑戰。突發事件的出現對社會和公共安全有一定的影響,這需要黨建工作者具備臨時應變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錯過解決問題的黃金時間,讓突發事件不在擴散。由于黨支部學生尚未步入社會,致使其分析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解決能力較為片面化,極易錯過最佳時間,影響著工作效率[2]。黨建工作與其他工作不同,存在差異性,這對黨建工作者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避免出現不好的影響,從而出現惡性循環。高校是由學生與教師組成,學生占據重要地位,對黨建工作的實施情況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應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就,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工作中,以便讓黨建工作者能夠掌握互聯網的運用方法,以此來提升工作質量。為了解決能力問題,校方應按照以下幾個步驟為準則:(一)設計工作準則。為了能夠規范黨支部人員的行為,工作者應設計準則,這樣能夠讓同學們明白校方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助于進行系統性管理,便于提高效率。準則的設立能夠讓工作人員保持警醒,以便組成人才隊伍,有助于提高工作質量。(二)創設培訓環節。由于黨支部的思維能力、知識儲備以及理解能力不同,致使其對工作有不同的認知。這種情況的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極易出現浪費時間的情況,對工作的進程有著很多影響。為此,應設計培訓環節,讓其能夠將每個人的意見統一起來,經過分析、探討、實踐的方式來檢測意見的適用性,以此來提高工作的質量,以便進行有效性工作。同時,培訓環節的設計能夠提升黨支部學生的素養,有助于養成良好的習慣,便于培養出技術性人才,以此來提高黨建工作的傳播效果。(三)樹立工作作風。如若依舊采用以往的工作方式,會讓黨支部學生喪失興趣,讓其產生敷衍工作的態度,從而影響工作環境,影響工作的進度。為此,工作者應樹立工作作風,以此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其以黨建工作者為榜樣,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風氣,便于養成事實求是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通過以上的步驟,能夠讓工作環節更加完整,有助于解決黨建工作者能力的問題,便于加強人才隊伍的見識,有利于開展信息化黨建工作。
高校是學生成長與學習的場所,對黨建工作有著影響。因大學生生長環境、家庭因素、社交因素不同,致使其想法、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狀況不同,存在差異性。但唯一的共同點在與每位同學都離不開網絡,對其產生了依賴性,甚至會出現交流困難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利于工作的進度以及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黨建工作者應立足現實社會,將線上與線下進行結合,以此來達成授課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來促進線上線下的結合:(一)提高黨建工作者思維。由于工作者對網絡的了解不夠深刻,致使其忽略其重要性,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工作范圍狹窄,不利于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此,黨建工作者應運用網絡技術來查詢資料,以此來提高自身能力,增加文化底蘊,提高其思維能力,有助于落實與現實生活,以便來創設線上、線下環節,有助于進行系統性結合[3]。(二)提高高校學生自身能力。由于大學生自控能力差,致使其精力分散,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教育中。“手機不離手”“網絡綜合癥”等現象在高校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出現回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其心理發生改變便于走上錯誤的道路,從而影響黨建工作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黨支部人員應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黨建工作,引導其產生正確的認知,便于挖掘其深層內涵,幫助其提高自身能力,有助于改正不良習慣,以便發現黨建工作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有利于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提高工作效果。(三)增強黨建工作者與高校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最嚴重的問題,高校也不例外。由于工作者與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同,致使其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極易發生差異性,對師生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不良的關系會影響黨建工作,讓其逐漸虛擬、空白,不利于進行政治改革,淡化了黨建工作的效果。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工作者應時刻關注學生情況,與其建立聯系,以便了解其想法,有助于掌握學生對黨建工作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將工作融入到生活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助于聯系線上線下,以此來發揮其價值,便于達成工作目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逐漸信息化,致使其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符合其需求,校方將大量的網絡技術引入到校園中,以此來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有助于增長見識,以便提高教學力度。隨著時間的流逝,網絡技術的弊端也隨著展現出來,對黨建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互聯網內資源豐富,平臺較多,如若不能夠科學合理的運用,極易讓教育內容雜亂無章,讓學生無法抓住教育重點,甚至阻礙了能力的提升[5]。同時,會浪費社會的資源,致使其無法發揮優勢,不利于體會其價值,這種情況的出現增添了黨建工作的成本。為了能夠更好的傳播校園文化,吸引生源,高校會創設大量的公眾號,經常推送相同的內容,這會對資源與成本造成浪費。為此,黨建工作者應對資源進行分析與整合,以此來挖掘其深層價值,有助于創設適用的平臺,為工作的實施提供便利。
因互聯網資源豐富、內容多樣,材料致使大量人員會在網絡上查找信息,甚至會出現隨意運用的情況。這種情況違背了黨建工作的標準,對其發展有不良的影響。由于工作者沒有很好的傳播黨建內容,致使其黨支部的同學們對黨建內容認識不夠深刻,無法理解其深層內涵,以至于出現了違反規定的情況,這就是典型的拿來主義問題。黨建工作隸屬于政治工作,致使工作者對其印象停留在表面,不利于挖掘其深層內容。因理論知識薄弱,這就出現了黨建工作者運用互聯網搜集資料,采用復制粘貼的方式來完成工作教育內容。運用這種方式會讓教育內容雜亂無章,內容不符,出現“驢唇不對馬嘴”的情況,從而影響工作效率。由于高校教育時間有限,致使黨支部學生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黨建工作中,為了盡快地完成任務,致使其運用不正當的授課來完成任務,以此來節約時間,為其他工作空出時間[5]。這種情況的出現會讓學生養成不良習慣,對其道德品質有一定的影響,不利于成為綜合素養性人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黨建工作者應提高自身素養,運用多元化的方式來搜集教育理念,以便構建統籌兼顧的模式,以此來確保工作的進度,從而進行有效的黨建工作。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黨支部應通過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牢固價值一元的防護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黨建工作者信息化,始終立足現實社會,促進線上線下緊密結合,注重黨建資源整合,優化新媒體矩陣聯動平臺,提高黨建隊伍素養,構建統籌兼顧的黨建模式來黨建工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有助于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