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高校是國家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孕育搖籃,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肩負著培養國家希望的重要責任和使命。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都應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以確保高校所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進步的大趨勢,符合國家對人才的需要。而高校改革的重點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作為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的重要方式,如何對其進行有效構建,讓其發揮高效的育人作用,已經成為現階段高校教育工作者重點探究的課題。
高校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政治立場,社會性和開放性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基于大思政教學理念對教育教學的內容結構體系進行革新。將思政教學的主要內容融入大學生的日常課堂學習中,構建全新的大思政教學體系,進而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讓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性思政教育相輔相成,然后將傳統教學模式與新型教學方法相結合,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大思政教學機制。大思政視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是以三融合觀念為基礎,依托于三塊板設計,再將三協同作為主要教學方式而構建的。在落實開展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高校思政育人的效果。同時還能借助三協同教學模式的特點來實現高校和社會資源的整合,進而更好的幫助實現學生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的升華。
第一,大思政視野下,教師可以明確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的前進方向,推動思政教育機制的革新。所以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導下,高校思政育人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需要以引導者的角色來引導學生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發揮主體地位,配合教師構建大思政的思政教育新格局。第二,在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支持下,高校的思政理論在與實踐教育融合時就有了更好的平臺和思想支撐,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整合也是極為有利的。[1]新時期的思政教育是需要與社會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相結合的,更具現代化和時效性,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育人,可以推動思政教育與社會實際的融合,進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質量。第三,大思政視野下的高效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教學平臺,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的所有課程和教學活動中,通過多平臺的聯動教學,完善思政教學體系,優化思政教學環境,提升學生對校園的親和力和安全感。
任何教育的實施和引導都離不開教師隊伍,大思政視野下的思政教育實踐育人亦是,只有高質量的教育隊伍做基礎,才能轉變傳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輔導員和思想政治教師孤軍奮斗的局面。[2]所以高校需要壯大思政教育隊伍,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兩個方面出發,整合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力量。學校可以邀請精英教師、教授和專家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不一樣的思想政治,提升學生的大局觀。然后將各科教師都納入思政教育團隊中,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有效落實,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學校要針對新的教學模式完善教師職能和管理模式,為高校思政實踐育人的教育工作提供保障。兩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勤溝通,多交流,在明確分工的同時保證雙方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核心相統一,在教育工作中重視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引導,通過自身積極向上的能量來影響學生,進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保駕護航。
大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的落實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創新教學自身的教學模式,將合作交流學習、辯論學習、情境教學、實踐教學、任務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于課程教學中,還要借助多樣的信息技術和豐富網絡教育資源來改變傳統照本宣科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展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比如:組織學生針對時政新聞進行辯論交流,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堅定自己政治立場。或者教師也可以借助慕課來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多元化和信息化開展,讓學生體會不同教師和專業教育人員的政治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可以理性的從不同角度看點政治問題,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辯證唯物主義思維。同時教師還需要將生活實際、社會資訊、國際新聞信息等密切連接社會實踐的教學內容融入思政教學中,讓思政教學具備現代化特征,同時也保證思政教育不會讓學生與社會脫節。[3]比如:組織學生根據黨的建設標準來完善高校內部學生黨組織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環節,讓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和改進,并提升學生對黨的領導的認可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效的思政教育是離不開實踐教學的,實踐育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社會。比如: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及黨組織的線上思想教育活動等,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實現自我的內在升華。同時也要強化校企協作育人的力度,真正實現學生與企業與社會的無縫對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根據學校的教育現狀,與合作企業進行多次有效的溝通交流,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讓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到學生課程教學計劃的制定中。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可以感受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以及二者與黨的先進思想的融合,進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另外,要實現大思政教育理念的落實,學校和教師需要從課堂教學、校園生活、社會體驗三個方面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空間。學校要優化完善校園文化,將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作為校園文化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學校內榮譽墻、展示窗等公共區域做好思想教育宣傳,或者定時通過校園廣播節目來豐富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氛圍的創設形式,進而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社會實踐和企業實踐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是非觀和榮辱觀,提升學生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和職業素養。
大思政教育理念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思想方針和指南,為了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育人使命,學校領導者和教師必須積極革新教育觀念,革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系,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將思政理論和思政實踐育人進行有機融合,將生本教育落實到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施科學、高效的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實現全方面地能力和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