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功銘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數據信息的飛速增長,大數據技術應運而生。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海量的數據,而在于在海量數據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并進行專業化分析和處理,形成需要的結論。為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高校應轉變以往財務模式,結合大數據技術,構建高效的財務信息系統,保證財務工作的科學高效。
大數據屬于在處理新模式后得到的信息資產,信息量大、增長率高、多樣性明顯。大數據具備技術型與非技術型兩個定義,其中技術型認為大數據屬于數據集,來源多樣,具備潛在價值。非技術型認為大數據屬于新生代資源,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數據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開始納入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5G 技術等。實踐方面,可以通過采集、分析、整理、提煉后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依據。
1.有利于共享財務資源
我國的很多高校,各個業務部門都處于獨立運行狀態,數據也保持分隔狀態,財務部門需要與其他部門單獨聯系才可以獲得相關數據,且大多以紙質形式呈現資料,數據信息多而雜,需要費力鑒別。而高校引入大數據技術后,可以結合自身財務情況建立完整的業務系統,明確各部門操作權限與職責,保證財務部門可以直接獲取其他部門的數據信息,通過建立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共享財務數據與資源。
2.有利于精簡財務流程
以往的財務工作流程繁瑣復雜,存在較多中間環節。而引入大數據技術后,高校所有教職工均可以登錄系統進行線上報賬,統一了工作流程和運行程序,在整合歸類財務信息的基礎上,實現了批量化處理,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
3.有利于及時披露財務信息
高校及時披露財務信息,可以保證相關工作人員準確了解工作進行情況。以往信息披露主要通過個別了解、逐個通知等方式,無法及時全面披露財務信息,造成信息不對稱。而引入大數據技術后,不但可以加快財務數據的處理速度,還可以為財務人員查詢、了解數據信息提供橋梁,避免信息孤立,保證了財務數據信息的管理效率。
隨著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已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引入了大數據技術,實現了網上報銷與實時查詢,可以通過網絡收取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動態了解學校資金的使用情況。但實際運行中,財務信息化建設也存在較多不足。
首先是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共享性與集成性,并未完全融入至數字化校園管理系統中,人事、資產、教務以及科研等工作并未建立統一標準的管理模式,系統缺乏數據接口,無法及時獲取學校資源的分布與利用情況,更不能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無法發揮辦學資金的高效使用。其次是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決策功能薄弱,大多高校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完成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發放工資等簡單工作,決策支持功能較弱,無法科學精細地處理財務工作,更不能為決策層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最后是預算填報和審批信息化程度較低,預算申報和審批還是各個部門以紙質文件上報,最后由財務部門統一匯總、填制學??傤A算,導致工作效能較低,而且部門自身對于預算的執行情況也缺乏高效的管理。
高校應結合自身財務信息化建設問題,引入大數據技術,在整合資產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以及教務管理等系統的基礎上,共享財務信息,構建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強化財務監督力度,以更好的防范財務風險,深層次延伸財務工作職能作用。
為了建立集中核算、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財務信息管理系統,高校應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有效引入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預算管控、經費核算、收費管理、專項管理、財務監督、工資管理以及決策支持等功能,閉環運行財務預算、核算、執行以及決算等任務,互聯互通財務與教學管理、資產管理以及科研管理等工作,在保護國有資產的基礎上,有效監管多個利益主體,保證經費的使用效益,實現教學與財務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在建設財務信息系統時,應完成以下幾個目標。一是建立規范財務,統一業務與財務基礎數據;二是針對財務情況建立運行平臺,整合財務與業務系統,保證無縫銜接;三是外延財務管理范圍,保證財務管理綜合性;四是財務管理精細化,保證財務工作健康化;五是保證財務快捷性,引入銀校交換技術;六是保財務決策性,引入智慧數據分析模型;七是保證財務透明性,分級發布財務信息。
高校應結合自身財務管理需求,明確財會發展方向,構建適應財務管理發展趨勢的信息系統。
一是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數據交換與存儲中心,規范基礎數據資料,明確系統參數、接口協議以及交換規則,統一各個系統模塊,協調配合校內各部門、院系與外部財政、教育部門之間的關系,建立合適的數據傳輸制度。
二是建設財務管理模塊,包括綜合財務、核算管理等方面,其中綜合財務模塊完成日常財務報銷的人、財、物的業務處理工作;核算管理完成日常核算管理、資金使用統計等方面的工作,融合預算管理、核算管理等數據,據此編制財務報告,為此后績效考核工作提供依據,整合交互銀行系統、人事系統、資產系統等。
三是預算管理模塊,預算申報、分配高校收支預算與項目,并嚴格執行預算方案,保證高校整體管理水平。
四是決算管理模塊,整體監督管理高校的各項財務決策,專門為高校各級領導人員設計,包括預警分析、執行核算、績效評價以及防控風險等方面。
五是服務門戶模塊,融合數據倉庫、數據管理、集成登錄、即時通訊以及辦公OA 等系統,收集分析財務數據信息,在校園網查詢預算進度與項目經費執行情況,確定交費信息與獎學金補貼情況,充分發揮財務窗口作用。
首先是設計收費系統,在數據庫中錄入學號、身份證號、專業、學院以及年級信息等,并與收費系統對接,學生刷身份證或一卡通便可以自動生成收費數據,且上級部門也可以實現無紙化電子報賬。其次是設計預算系統,對接科研項目預算與科研管理部門系統,科研人員自行錄入項目立項時間、課題名稱、預算信息等,審核后將數據傳輸至財務系統,自動生成決算數據。業務預算可以在數字化校園上填報,結合學校整體發展戰略調整審核資金使用方向,并在學校審議后在核算系統中錄入數據,年末對比差異,為下一年的預算工作提供依據。再次是設計核算系統,電子發票在進入財務系統時應自動在稅務系統中識別真偽。核算系統不但應與財務其他系統對接,還應連接人事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以便通過數字校園網及時查看職能部門經費使用情況。
財務數據是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數據信息,在大數據模式下高校財務數據管理模塊應包括用戶界面、應用程序以及數據處理等三個方面,主要在Web 服務器端完整必要的程序設計。設計的關鍵在于優良的對象模型,包括用戶、用戶類型、學生、經費、審核信息等,均屬于高校財務管理使用的類。之后設定用戶管理模塊、經費管理模塊以及工資管理模塊等。比如用戶管理模塊包括以下幾個操作。
增加用戶:AUse:類,對用戶進行增加。
編輯用戶:EUse:類,對用戶資料更新編輯。
刪除用戶:DUse:類,對用戶的刪除。
重設置密碼:RPwsd 業務類,對用戶的密碼重置。
鎖定用戶:Dsers 類,對用戶鎖定。
列出用戶:LUsers 類,對用戶列表顯示。
用戶角色:Userp 類,對用戶角色進行管理。
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系統中的信息均會存儲于相應的數據庫中,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完成存儲、分析和備份等功能,系統采用的數據庫通常是SQL Server 或Oracle 數據庫。以SQL Server 數據庫為例,通常在工作時間內用戶訪問數量較多,尤其在每學期開學初期,用戶數量急劇增加,此時可以通過內存駐留技術來保證系統的處理性能,通過集群方式應對訪問需求,根據需要適當增加服務器數量,有效支持客戶端。同時,借助Always On功能,數據管理可以滿足處理業務數據時縮短服務器運行時間,在短時間內對數據信息進行修改和備份,保證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有效實現系統的高可用性和災難恢復。
數據的安全性是大數據技術應用非常重要的環節,數據庫系統可以利用數據加密技術和擴展的密鑰,實現系統的安全功能,通過數據訪問權限的管理和職責的有效劃分,實現數據操作的合理、合規,為大數據應用下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提供優秀的數據安全保護。
大數據模式下,高校財務系統的人員構成與組織機構均在信息技術的指導下完成,實現了資源共享目標,減少了重復性勞動與人員工作量,可以將更多人才分配于需要的地方,為師生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加強高校與外部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良好的業務鏈接,實現跨部門、跨組織的管理。
高校任何管理工作均需要財務信息的支持,涉及高校管理的各個方面。財務信息系統構建期間引入大數據技術,可以及時全面的建立高校財務信息,為領導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促進高校更好的發展。且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也可以最快程度的實現資源整合與結構優化,為信息使用人員提供科學準確的信息,保證管理對策的正確性,推動高校的順利發展。
通過大數據技術,財務管理平臺可以融合預算、核算以及決策等系統,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控制、預算調整、賬務核算、預算考核評估以及財務報告等過程,實現財務情況的全面展現。除此之外,大數據的使用也可以實現預算機制的動態監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預算執行的秩序化與可監控化。
在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基于大數據技術建立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具備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高校財務部門應找出自身不足與問題,采取合理的改進措施,將財務工作由核算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構建高質量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在數據交換過程中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