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雷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人民政府城東街道辦事處,河南 開封 475100)
智慧社區作為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組織等多種數據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企業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類應用,提升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的一種社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內涵逐漸豐富,智慧社區概念不斷發展。1992 年,“智慧社區”概念首次在圣地亞哥大學被提出,成為一種全新的變革方式。IBM 在 2008 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直接引發了全球智慧革命,這場智慧革命的核心是通過一種更加智慧的模式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來改變政府、企業以及人們之間交往互動的方式。一年后,IBM 對“智慧城市”概念進行再次細化,使整個城市通過先進的信息與通信技術,以更為智慧的方式運行[2]。多年過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不斷發展,智慧社區憑借其完整的體系結構引起了公眾關注,“智慧社區”實踐體系逐步形成。
在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為了滿足人們對智慧社區的服務需求,應擴大社區的服務范圍,改善社區管理的網絡信息化服務制度。在互聯網科技、物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下,為了提升社區的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應解決社區中的資源分配問題,再進行智能公共服務建設和智能化的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智慧社區建設會涉及多個居民居住區在同一個社區管理下的情況,信息的數據處理需要智能化社區帶來更快捷高效的處理方式。
智慧社區的建設符合信息化社會管理的基本要求,科學技術的創新建設推動了互聯網、物聯網的穩步發展。在這兩種科技的不斷發展下,推動了智慧社區的建設,提升了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要求,社區是相關部門下的基本單位,在城市基層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社區管理中,社區之間、社區與相關部門間在管理協作上會受到一定制約,出現較多的問題,信息無法及時共享,降低了管理和服務的效率,影響了智慧社區的管理效果。
在智能化科技的支持下,相關部門利用智慧社區提供的新型的管理模式,實現了社區間、社區與相關部門間有效溝通溝通。建設新的管理智能化平臺,可達到信息及時共享的目標,使信息傳遞更簡便快速,提高了社區的工作效率。建設智慧社區促進了社會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增強了地方社區的管理能力。
智慧社區的建設要求提升社區居民的居住體驗,同時,應在獨立社區的基礎生活服務、信息化共享交流水平、休閑健康設施的建設、社區醫療、社區安全保障等方面進行新時代的智慧社區建設。社區居民的年齡段比較廣泛,涉及的社區服務領域較多,學習生活、工作生活、養老健康均應體現在智慧社區的建設中。從不同社區人群的生活方式出發,全面進行智慧服務社區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居民的自我管理,提高社區管理效率,提升社區的服務質量,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工作的滿意度。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慧社區建設的深入融合,技術為智慧社區帶來更加便捷、智能、安全的社區服務與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5G 等新技術在智慧社區設計、施工、建設、運維、改造等全生命周期的應用,為智慧社區發展拓寬了數字邊界。
在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引入CIM 平臺建設,建立社區范圍建筑、地上基礎設施、地下空間設施、植被、水體、各類設備等物理實體對象的三維立體可視、可感知、虛擬化的社區和信息模型,通過社區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和數據集成,透徹感知和模擬社區范圍各類物理實體以及各類法人、自然人的生產、生活活動,實現多源數據分層呈現、多維數據一體關聯、基于跨行業數據的管理邏輯與科學決策,為社區設計、施工和運維提供協調一致的信息模型,以及分析研究社區乃至整個城市內部運行規律和活動間的耦合關系,為實現狀態的及時感知、風險及問題的早期預測預警和高效處置應對提供可靠的信息模型支撐。
通過BIM/CIM 及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孿生社區,實現各職能系統的互通互聯、有效整合及數據的疊加計算,使社區政府、各級職能管理機構、轄區市民都可以從豐厚的社區各類資源及區域環境中受惠,實現管轄區域內“人、車、地、事、物”的全面監控,輔助小區事件快速感知、快速處置,提升小區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了物業管理者的管理成本和操作難度,助力打造智慧靈動的社區生態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堅持黨建引領、重心下移、科技賦能,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改革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等基層管理機制經驗,推動資源、管理、服務向街道社區下沉,加快建設現代社區。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精準高效滿足群眾需求。
全國智標委堅持黨建引領原則,秉承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理念,牽頭建設完成的智慧社區基層治理平臺(以下簡稱“治理平臺”)此前正式落地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管委會。治理平臺是以社區為核心、居民為主體的一站式市級輕量化平臺,服務居民群眾、社區組織、政府機構、企業組織四端用戶。
治理平臺的應用正是構建城市與社區之間的連接渠道,上接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為政府管理社區提供直接抓手;下聯數字家庭,為居民的日程生活提供服務,建立信息反饋渠道,反映居民訴求與意見。實現居民家庭、社區物業與政府管理的數據互通、信息共享。通過治理平臺的引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優勢地位,構建社區“治理+服務”的基層治理體系,締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針對社區人員的服務與安全保護,社區可安裝可通過人臉識別可快速進出的道閘,同時在社區公區布置的幾臺人臉抓拍攝像機進行精準記錄,識別到可疑人員后自動告警;業主可以通過手機APP“海客會”可查看社區中家人活動的實時畫面;快遞、外賣等外來人員通過身份證與人臉雙重比對記錄,連同在社區的行動軌跡全部上傳至社區“IOT+IOC”平臺,建立人員數據黑/白名單,實現業主便利與社區安全并重。
多場景智慧應用構建綠色、安全、和諧社區,針對節能減排、社區出入、消防隱患等“老大難”問題,社區可在內全面落位智慧能源、智慧車庫、智慧電梯、智慧消防等多個場景解決方案,智慧能源管控系統的應用則實現了智能電表、水表、消防設施的終端數據上傳與智能分析預警,提高能源使用安全和效率,降低人員管控成本;針對業主親朋來訪停車困難與家庭多輛車調換進庫這些生活中的停車痛點,提供智能訪客車位邀約與雙車入庫方案,并且在“IOT+IOC”平臺的智慧管控下,智能除濕與智能新風系統可精準感知車庫濕度及空氣指標自動啟停,按需運行,提供更好除濕效果與體驗的同時,節能降耗實現最佳的功效比;同時智慧電梯場景構建,實現對文明用梯的實時管控,以及瞬時故障的即時反饋,有效提高電梯故障處理效率,助力打造更加高效、安全的智慧社區環境;智慧消防則能夠實現消防設施全天候智能監管、監測與故障報警,火災發生后,應急聯動指揮,一鍵完成調度,火災消防響應從7.5 分鐘降低到1 分鐘,筑牢安全屏障。
智慧社區通過數字化技術將社區管理者、服務者和居民連接起來,是提高社會整體信息化水平、提供基礎性服務的有效形式,在城市建設、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智慧社區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房地產企業、物業公司、社區居民、社區商圈、智能終端設備廠商共同建設與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