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懿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重慶 404100)
引言:信息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不僅僅為當前社會的發展進程提供了催化作用,同時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互聯網+”的深遠影響,無論是對高校的黨建工作學習資源還是活動的開展空間都具有一定的擴張作用,有利于黨建工作價值的充分體現及高校的健康發展。
受我國長久以來的“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高校只是追求專業知識的教學情況和學校的整體招生情況,但是卻忽視了黨建工作對于高校以及高校師生的重要性,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在進行實際的黨建工作中都與國家和政府所設定的教學標準有著千差萬別,很多高校的領導階層認為黨建工作的進行與否對于校園建設無足輕重,這種以思想領導下的高校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中會出現教育上的偏差,在影響學生的培養基礎上阻礙了當前高校的發展[1]。
通過筆者的調查來看,當前的黨建工作中,除了輕視黨建工作,對黨建工作認知不足之外,黨建工作的模式老化,思想方式過于傳統也是當前黨建工作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其主要表現為部分高校的黨建工作過于保守,忽視或是拒絕工作上的創新和改革。眾所周知,互聯網技術本就是創新型的技術,若是將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和互聯網技術只是簡單地整合在一起,很難真正意義上取得工作上的完善和發展,這也是許多高校在黨建活動中缺乏新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傳統的開會、批評和鼓勵等單一的工作意識形態不僅使得黨建工作缺乏時代感,而且也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阻礙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有序進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快捷方便的生活工作方式是當代人們所追求的,“互聯網+”便是基于此背景而出現的,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高效的黨建工作之中,能夠提升工作的高效性,一是為黨建工作活動內容的多元化提供途徑,二是有利于明確黨建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在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其中,以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資源,打破傳統模式下黨建學習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在眾多的基層黨建活動中,高校的黨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因在于社會上大批量的人才都是由我國的各大高校所輸出的,所以高校在開展各項工作時,必須要將黨建工作落到實處,并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優勢,提升高校學生黨建知識水平,擴大黨建知識的影響范圍,進而促進高校的全面發展。
高校黨建工作的進行是學校及學生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政治方向。通過調查發現,若是一個高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一直名列前茅,那么該校的黨建工作機制一定是非常完善的。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引導大學生和高校自身的發展方向,簡而言之,高校發展的重要途徑就是黨建工作的政策保障,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黨建工作能夠更好地起到高校的領導者和推動者的作用[2]。眾所周知,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均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鼎力支持,同理可得,高校的長遠穩定發展也需要與黨和政府的思想步伐時刻保持一致,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和思政工作。
我國的高校建設工作需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順應新時代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這就要求學校建設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而學校的改革和建設是以黨建工作為重要載體而進行的,這是因為黨建工作的有序開展能夠給學校的發展提供方向,黨建工作的建設起著總領全局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的建設工作中應該將重點放置于黨建的工作的創新和建立上,只有貫徹落實我黨的組織領導,才能夠依靠國家的力量穩定快速地進行發展,因此高校的改革、創新路上離不開黨建工作的支持。
大學生群體是互聯網技術最重要的應用群體,所以,利用互聯網創造良好的黨建工作環境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向大學生普及當前的黨建知識和政治思想教育。再者,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和豐富性實現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共享以增強知識的了解,建立正確的黨建知識體系。比如說,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的局域網來了解學校的建黨資訊和內容;思政教師也可以定期將社會熱點問題、時政要點等放在校園網上以供學生覽閱,引導學生進行黨建知識學習,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黨建工作的質量和完善度[3]。
高校領導階層對于黨建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創新黨建工作的關鍵因素。學校應該加強落實高校黨建理論知識,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灌輸,使學校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風貌,為學生和教師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以確保學生和教師能夠構建正確的黨建知識理論體系,從正確的理論體系出發,將思政知識落實于實際的工作之中。除此之外,還需要學校自身能夠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主動地投身于黨建工作的創新和改革之中,通過創新性的黨建工作,結合黨的正確領導使得高校的黨建工作和高校自身能夠得到穩定的發展[4]。
大學生不僅是影響著學校的發展主流更是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所以在大學校園中建立大學生黨建平臺,打造黨建工作的陣地是確保黨建工作順利有效開展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將互聯網和黨建工作融合在一起,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化,打造和大學生學習方面有關的黨建平臺,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比如說,學校可以通過建設本校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論壇貼吧、網絡信息平臺等方式,通過實名認證讓學生既能夠學習知識又能夠在其中暢所欲言,進而提高學生對于黨建工作的參與感。因此,建設大學生黨建網絡平臺,不僅能夠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還能夠成為學校發展黨建工作的新陣地[5]。
我國的各大高校可以根據黨建工作的管理工作進行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以適應學校自身的發展狀況。比如高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升高校的信息平臺管理內容,在選取入黨積極分子或是預備黨員時,可以通過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投票、互聯網公示等方式對本校學生進行培養和發展,這樣能夠使得黨建工作在順應潮流的基礎之上使得黨建工作知識更加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人員是黨建活動組織、管理和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綜合水平和互聯網技術的掌握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黨建工作能夠是否有效落到實處,因此高校應該定期的對基層黨建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素養上的培訓以及先進互聯網技術上的培訓,促使基層黨建工作者將黨建活動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從而調動當代大學生對于參與黨建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確保高校黨建活動高質、高效的進行。
新媒體時代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各個方面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的新的挑戰,這就是應用新媒體的兩面性。在黨建工作之中,有效的監管是促進黨建工作順利有序開展的重要因素,缺乏嚴格的監管機制便會給黨建工作帶來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基于此,國家相關技術部門一定要加強對新時代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從而確保環境本身的安全性、信息傳播環境的安全性,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的信息溝通體系,從而及時發現并且阻止不良信息的傳播[6]。對于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和緊急突發事件,高校黨建部門需要及時地告知學生正確的信息并且加以正確的言論引導;對于群體性事件,高校黨建部門需要發現問題的導向并且及時化解,技術部門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平臺責任制和網絡認證實名制等方式實現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通過加強監管力度確保黨建信息安全建立一支“對黨忠誠”的服務型隊伍,以網絡為載體,輔導員為樞紐,學生及教師黨員干部為節點,讓全校師生都能夠最大程度的參與到網絡黨建工作的建設之中,切實落實工作任務,從而提升黨建工作在高校進行的實效性,確保黨建工作的高效進行。
結束語:綜上所述,加強高校對于黨建工作的認知度,黨組織做好在高校的政治核心領導作用,是目前黨和政府的政策需要,也是發展的必經之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地改革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的教學弊端,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結合黨和政府的教學要求對本校的黨建活動進行與之相對應的創新和改革,勇于接受新時代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獲得黨建工作上的機遇和進步。因此,高校基層的黨建工作者需要深挖互聯網技術的特點,以提升全校師生的思想認知為開展工作的總體目標,通過先進的互聯網科學技術,打破從傳統背景下黨建工作的局限性,優化創新和改革實際的黨建工作效果,對我國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促進我國高校黨建工作的有序發展,為社會培養符合當代社會發展進程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