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
(寧夏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2)
高校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陣地,課程建設是“立德樹人”的主戰場,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就是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要義,根據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特點,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個環節,構建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應用文寫作》是面對我校各本科專業開設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實踐性、文化性和政策性強,本課程以大量的現實中的黨政公文等典型案例,初步嘗試將課程改革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篩選并提煉課程思政元素,將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職業道德融入課程教學建設中,使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各類公文的文體特征、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能根據工作和生活需要寫出符合國家政策法令、觀點正確、結構合理、表達清晰的常用應用文,尤其具備未來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寫作技能。因此,樹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的各環節是新時代教學的必然選擇:
應用文古已有之,在歷史長河中始終承擔著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作為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的憑證和依據的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是貫徹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基本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需要。通觀《應用文寫作》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成果,其研究現狀大致如下:
1.多見對《應用文寫作》課程進行的常規化傳統化研究,此類研究成果數量多,所占比重大,多單純從應用文的格式、內容、語言、主旨和處理辦法等傳統維度,分析課堂特點,提高教學效率,用以提升大學生的應用文寫作的能力。如劉秋香的《對應用文寫作特點的教學探索》、趙玉芳《應用文語言特點的透視與反思》、佘麗娜《應用文寫作語言特點的研究》、周華旭《信息素養的嵌入式教學——以<應用文寫作>為例》等;
2.伴隨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思政元素融入《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研究趨于豐富化和成熟化,如陳彥坤《基于育人理念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探索》、王祥《“課程思政”視閾中的高校公文寫作教育教學改革》、張維功《應用寫作“三位一體”課程育人實現路徑研究》、張美娟,劉樂樂《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思政探微》等文章,從育人的理念出發,注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品德修養等方面培育,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推進教學改革,實現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應用文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辦理公務和個人事務時使用的具有慣用體式的文書,作為社會信息溝通的傳播媒介,應用文寫作既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工具,又是依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來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因此依托《應用文寫作》課程內容,將其劃分為應用寫作基礎知識、黨政公文寫作、事務性文書寫作等三大版塊,充分挖掘該課程中經典范例所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按照“抓準切入點挖掘思政元素、結合特色案例融入課程教學、創新授課形式潤物細無聲”的總體思路,通過開發課程內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等途徑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堅持寫作知識技能的顯性教育和情感精神的隱性教育相統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把文章寫作與社會現實大課堂結合起來,將寫作內容與社會實踐有機統一,注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人文綜合素養,進而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政治認同,在實際的課程學習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一種實用性文體,應用文歷史源遠流長,從內容到形式有明確的規定性,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約定俗成的,具有歷史繼承性。縱向梳理應用文的歷史沿革,從概念和文種演變來看,歷朝歷代的應用文都記載著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情況,發揮著憑證依據的作用,文種的產生與消失都與社會政治生態“互為表里”,承載了大量的意識形態內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分類梳理不同應用文中使用的特定句式和遣詞造句等知識內容,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深刻領悟母語文化的魅力,領會應用文在用詞規范簡練、行文簡明扼要、語言表達準確的寫作特點;明確應用文主旨確立的原則之一是主旨要正確,所謂正確就是以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為指導,保持與黨中央的高度一致。從歷史演變、文體沿革、材料主旨等多維度剖析該課程的思政元素,從而加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熟知度與認同感,激發其愛國熱忱,提升對博大精深母語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實踐自覺。
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提煉,是“課程思政”重要和關鍵的一環。黨政公文寫作的教學,內容涉及黨政公文種類、特點、行文規則和格式,通知、報告、請示、意見、通報的概念、特征、寫作格式及要求。在具體教學中,結合每個應用文種的寫作教學,輔以國家行政組織架構、制度運行等國情社情的知識介紹,進而增進學生對國家體制制度、社會各組織結構關系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行政公文的特點,提高應用寫作能力。
學習《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2012)》、“疫情”期間有關部門發布的通知、通報等,以及各級各部門發布的公文,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黨政機關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政權觀念、依法行文。從公文撰寫的思想高度、政策依據等,教育學生關系國家大事,樹立“兩個維護”“四個意識”。從公文的發文方向,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德規范、禮儀文化、制度文化。講解公文的秘密等級與保密期限,增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自覺性。從公文格式的嚴格規范,教育學生“嚴”字當頭,在學習、生活、工作中要遵章守紀。
事務性文書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計劃、總結、報告、消息、求職信等應用文的含義、文體特征、寫作要求及注意事項。在講解“計劃”的寫作時,引導學生“凡事預則立”,要有遠大理想,立長志、早立志;“總結”則要求學生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善于反思,“三省吾身”;在講“調查報告”時,引入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讓學生了解當時的革命環境,掌握調查報告的文風要求和格式要求,增強革命歷史感;消息的寫作要了解黨的新聞政策,傳播正能量,謳歌新時代;護理類文書注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扎實的工作態度,會計類文書要求學生牢固樹立“不做假賬”觀念,求職文書要求學生樹立崗位意識、培養高尚職業操守,要把個人需求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申論的寫作,則可通過解讀古代文學大家們寫的經典“策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民生,培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通過各類事務文書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三種能力,突出良好職業素養,營造和諧人際關系,遵守倫理規范、道德準則,誠實守信。
提升應用寫作技能必然需要大量時間反復強化訓練,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多元化豐富融入路徑,積極將思政元素融入實踐性極強的《應用文寫作》中,由課堂向課后延伸,實行學、練一體,在課堂教學中以精講多練、以練促學為原則,理論知識夠用即可,重心放在寫作技能的實際訓練中:
1.講授法。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政內涵滲透于課堂當中。通過剖析優秀例文中語言的簡明性、內容的有序性、文章結構的完整性、寫作流程的規范化,引導學生欣賞寫作中的語言美、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遵章守紀的誠信觀念;從名人作品教授中進一步挖掘其內在哲理價值,教會學生識人識文,學會做文與做人。通過課堂講授引導學生理解應用文的社會功能,由此能夠理性認知和看待世界,客觀對待人事,尤其是要從中感受到“文章乃經國之大業”的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感。
2.案例教學法。應用文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案例。精選來自當今社會生活的鮮活案例,選擇不同領域的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內涵的滲透性教育。通過反映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斗爭足跡的“紅色經典”案例,作為導學內容,引導學生細讀、體味,了解成文背景,分析結構格式、歸納寫作方法,進行摹寫,既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又能掌握文種寫作要領。
3.小組討論法。通過選定寫作課堂上能夠思考辯論的思政習作題目,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小組內互相點評、小組間交叉評價、教師穿針引線或最后點評,進行思維碰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團結協作和勇于接納別人意見,明事理辨是非,以此把培養寫作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如何做人做事緊密結合起來,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健康成長。
充分利用學校慕課平臺、智慧課堂等優質教學資源,上傳《應用文寫作》的相關教學內容,重點推送一批具有思政內涵的經典應用文,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選擇自治區及銀川市部分政府部門網站、我校網站等,對學生進行應用文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和技能訓練,進行課程思政教育;上傳系列課堂及課后練習題,建成具有思政特色的《應用文寫作》的課程網站。
寫作能力的培養功在平時、功在課外。提供課外閱讀的應用文篇目,向學生推薦有關應用文緣起的書籍,如《尚書》《文心雕龍》等其中介紹我國應用文種類的章節,推薦古代優秀的章、奏、表、議等,要求學生上網收集當前國家、省市政府網站發布的公文,一些企事業單位發布的各類事務文書,了解國家大事,關心現實生活,提高政治思想素養。可設定與現實密切相關的寫作任務或題目,比如關于大學生消費意識與觀念的調查、銀川市某社區居民生活狀況調查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實地調研,進行資料搜集、數據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既進行實際的應用文寫作訓練,同時又感受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成就及精神風貌,增強“四個”自信。
在《應用文寫作》的實際教學中,通過在推敲用詞造句和安排層次結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做事的嚴謹性和思考的邏輯性,培養其實際應用寫作能力,并由此逐步培養學生寫作態度的認真踏實和做人做事的遵章守紀;注重剖析優秀例文中感動人、啟發人、陶冶人的部分,理解作者關注社會現實的視角與眼光,品味文中透露的理想信念、人文精神,感受文中彌漫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理解應用文的社會功能,能根據工作需要,寫出符合國家政策、法令的各類應用文,并從中引導大學生關注時代和社會,關心國家政治,不斷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因此,找準思政教育的切入點,系統化分析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目標,最大限度發掘思政教育要素,最終確保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與學生的專業特點的契合度的高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