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娟
(江西省樟樹市張家山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 331200)
小學語文教學肩負了學生對于語文的啟蒙,語文作為弘揚國家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最為重要的科目,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重大,小學語文教師更應做好減負增效。但是在傳統的課堂中,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減負增效這一方面所做的具有欠缺之處,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育時,多采用的是灌輸式教育,即老師完全主導課堂,占用課堂90%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減負增效的策略之一,就是要使師生關系互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來確保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在小升初考試中,可以順利進入教學質量較好的初中進行學習,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老師的灌輸式教育加上題海戰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會過多地關注他所講解的知識點是否會在考試中出現,而不是關心學生是否從語文學習中獲得了樂趣,這跟我國現在存在的應試教育理念,有著莫大的關系。應試教育下的教學環境,以“分數論英雄”看待一個老師,看待一個學校,均會以分數來作為評判老師的標準,往往看這個老師所教出學生能考多少分,這個老師教出的學生有多少可以進入優質學校學習。而家長對于擇校理念往往是:會挑選什么樣的學校作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校,就是以“分數論”哪所學校所教出的學生考試成績好,家長便會將該學校列為自己的理想學校,這樣唯分數論的思想就會直接導致學校對于孩子施加壓力,對于孩子僅僅提出分數這個唯一的要求。
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語文的啟蒙階段,學生因為年紀小,十分容易受到老師觀念的影響。如果老師是一個唯分數論的教育者,那么,學生往往會受其影響,只看重分數,成為一個考試機器。相反,如果一個老師在重視分數時,更為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愛好。所教育出的學生往往會成為真正熱愛語文,喜歡語文的學生。因此,為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老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對于語文的講授過程中,老師要將自己原來唯分數論的觀念拋棄,而選擇一個引導學生喜歡語文這項科目的理念,并且將自己的教學體系重新更新,使得自己的教學體系與時俱進。在課堂上形成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下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班集體,這樣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大膽地進行思考,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勇于回答問題,勇于向老師提問。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能夠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并且老師需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學生可以相互詢問,促進了學生自主回答問題的能力,也加強了學生的與人溝通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學中,老師要細心耐心地向學生講解問題,與學生建立一個和諧的關系,是學生在學習上不會產生抵觸心理。尤其對于剛剛上小學的孩子,不會產生害怕、恐懼心理,對于沒有負面情緒的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更利于開展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另外,教學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教學方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摸索自己所教學生的整體氛圍,選擇最為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去教育針對性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課堂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為主,學生為輔,老師負責對學生一味地進行教學生只負責對知識進行吸收。在千百年的中國教育,老師一直處于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但是這樣的灌輸式教育能讓學生吸收的知識到底有多少?這是新時代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當學生在不停地吸取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學生會產生抵觸心理。并且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有限的精力可能會分散出現走神等現象。這樣的問題出現,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下降,老師的教學出現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就需要進行翻轉課堂,也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的幫手。在翻轉課堂中,學生需要自己在課前預習,并且將自己認為所有的重點羅列于紙上,進行獨立思考,拿到課堂上去向其他同學講述。而老師則負責在一旁聽課學生在精心準備知識過后,對于知識的了解是最為深刻的。并且,在向同學講述過程中,學生也會產生一種自豪的情感,并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在多人面前的講解能力。而在一旁的老師并不是單單的是聽眾的狀態,而需要針對學生沒有講解到的部分進行補充,面對學生在自己準備知識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答疑。最關鍵的是,面對學生自己由于思考產生的錯誤想法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經過自己獨立的準備,再經過老師的點撥,會使學生對該課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記憶。除此之外,這樣的翻轉課堂上課氛圍更加的輕松愉悅,能夠使學生精神放松,再這樣精神放松的狀態下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能力會更加好。
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在課前都會對教學大綱以及學生的情況進行摸底,然后根據摸底情況設計教學內容。但由于之前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更加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所以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面忽略了學生本身的承受能力,在前期進行教學研究時,就以知識積累為主要目標,教學過程設置了大量的語文知識點和背誦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違背了學生的成長規律,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最后的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發育方面還不是特別成熟,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對學習壓力的承受能力都非常有局限性。所以這樣違背成長規律的高壓教學也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們無法快樂地成長,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所以在語文課程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以課前教學調研的結果為教學依據。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在課程開展之前對學生的語文水平進行科學評估,主要可以針對學生對于現有語文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已經掌握漢字和詞語以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進行測試,通過這些科學的測試,可以幫助教師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一個基礎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對將要開展的語文教學內容的大綱要求進行課前研究,通過對于大綱的科學把握,并結合之前語文課堂涉及的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這樣的研究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對自己將要開展的教學課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語文知識的完整框架。同時,因為小學又是引導學生養成正確學習方式的重要階段,而且語文知識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樣將前后知識相互聯系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里以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中《燕子》這篇課文為例。在開展具體教學過程之前,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課前測評,從對燕子這篇課文涉及生字的掌握情況、學生對燕子這種動物的了解情況、學生對燕子進行簡單的文字描寫的水平等幾個方面進行測評,之后可以將寫作能力好但生字掌握不好的學生與寫作不好的同學分在一起開展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對之前的課文中寫到其他動物或者也涉及燕子的文章進行匯總,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連接。同時,教師也需要對燕子這篇課文的教學大綱進行研究,科學設置教學內容,這樣就會極大程度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堂提問,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較長時間的集中在某一個地方,所以教師需要通過提問及時了解到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狀態和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但是不同難度的問題需要適配于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如果較難的問題給程度較差的學生,則會打擊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讓學生過早地失去對語文課程的信心。而較簡單的問題交給程度較好的學生,則容易使較好的學生產生懈怠心理,或者是驕傲自滿的心理,也是不利于學生開展后續學習的。所以為了使后續的教學順利開展,老師一定要先掌握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提出與其水平相適應的問題,做到針對性提問,并且與學生合作解決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樣以課堂上針對性對不同學生開展課堂提問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建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緩解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帶來的負面情緒。
比如將班里的學生分為程度好中差三類,對于程度好的學生,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基于課本基礎內容所產生的拓展問題。對于這類同學,這些問題一定要具有難度,并且經過他對于資料的查找以及思考,能夠正確回答。針對成績中等的學生設置的問題是基于課本的,但是這些問題在于,課本中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可以保證這些同學在翻閱課本仔細思考后,便可以答出。而對于程度較弱的同學提出問題,老師只能基于課本,并且這些問題要是最為基礎的,可以直接從書中找到的問題。
這里還是以小學語文課本中《燕子》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為例。在具體開展教學過程時,教師可以先請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同學選取其中自己覺得優美的詞語、句子等與大家分享。這樣的問題比較簡單,但又可以讓這些基礎較差的同學在分享的過程中完成對于詞語句子的積累。同時,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按照之前同學的分享,再自己仿照哪些句子、詞語再分享幾個相似的詞語,這樣的問題會讓基礎較好的同學補充更多的詞匯量和優美語句。最后,可以邀請班里寫作能力強的同學,簡單地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于燕子或者其他動物的喜愛之情,這樣的問題讓他們的寫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給其他同學形成了示范。
從現在的教學大綱來看,減負增效是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減負應該從減少學生的習題量,減少大量重復地對學生進行習題的布置、考試,來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以及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增效則是通過更為科學的方法,諸如:更多的增加實驗課的比例來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應試能力等。落實減負增效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尤其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減負增效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完成語文知識的積累,同時要保證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