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清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依靠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技的支持下,智能手機的普及性和功能性越來越廣泛,這都為網絡直播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網紅”們的出現,使懷揣明星夢想的人們通過視頻就可以展現自己,不少人也因此一炮而紅。網絡直播的互動性和不可預見性,也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高校的學生們當然也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參與進網絡直播這個大浪潮中。這豐富了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高校學生參與網絡直播的方式主要分為兩類:觀看直播和成為主播進行直播。
觀看直播的高校學生占主要群體。主要涉及的網絡直播平臺是抖音、快手、虎牙、斗魚、美拍為主。觀看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涉及面很廣,主要包含:生活類、電商網購類、才藝秀類、電競游戲類、明星綜藝類以及體育賽事類。觀看直播的高校學生中打賞主播的情況較少,即使打賞金額也較小,說明當代大學生還是比較理智,只是把觀看直播作為消遣娛樂的方式之一。
由于網絡直播的門檻還是較低,只要一臺電腦或者手機,網絡條件良好,用戶通過身份證審核和銀行卡論證后即可直播。一些高校學生出于物質或者心理的滿足及需求也開始嘗試進行直播。高校學生直播的主要場所是宿舍及校園。直播的內容與觀看直播的群體相比,涉及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生活類——分享自己的校園環境和校園生活;才藝秀——以音樂舞蹈展示為主,聊天脫口秀為輔;電競游戲類——展示自己擅長的某項游戲。不少大學很也確實通過直播吸引了一些粉絲,甚至獲得了可觀的薪酬。
1.滿足好奇、獵奇的心理需求
眾所周知,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具有地域性,日常生活直接接觸到的人群也有局限性。通過網絡,通過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可以充分滿足人們了解廣闊世界,觀察校園外大千世界的需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參與直播會以一種更直接的形式進行探索和感知,從而了解不同的文化生活習慣、各地的奇觀美景、見識從未想過、做過的事情。觀看直播的學生們對主播本身和主播的直播內容也充滿了好奇心,滿足了人們獵奇的愿望。
2.滿足自我實現和認同[1]的需求
對于進行直播的主播們來說,也許在現實生活懷才不遇、不能到得其他人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或者因為自己的才藝特長不能被同學們所接受而悶悶不樂。而在網絡上卻實現了自我的價值體現。直播的內容會得到觀眾和粉絲們的喜愛,不僅可以展示自我、收獲一大批粉絲,還能獲得可觀的收入。而觀看直播的學生們也許在現實生活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人,而在主播的粉絲群里會因為自己的某些表現和言論獲得了粉絲們的認可。也有某些學生通過打賞主播,得到了主播的青睞和粉絲的尊重,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3.滿足自我內心情感的需求
很多學生遠離家鄉,來到千里之外的大學學府,難免有思鄉之情,部分學生因為性格比較內向或者不太擅長交際,這類學生在學校里的朋友較少。他們一般也都不愿望主動去交往,因此會感到孤獨和寂寞。他們內心深處也渴望交際,而直播平臺恰好正好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不露臉也能暢所欲言。依靠網絡直播平臺很多學生可以暫時忘卻煩惱,逃避現實世世的不快,情感得到寄托。
1.豐富了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
大學不僅僅是知識的殿堂,還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和自我提升的舞臺:社團、志愿者服務、選修課、進修考研等等,這些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志向愛好參加。而面對學業的壓力,適當的調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網絡直播就提供了這樣一個舒適便利的平臺。課余活動的選擇面也更寬了。無論自己心情如何,開心或是壓抑都可以足不出戶看看直播里的娛樂節目或者其他城市的美麗景色,也可以和主播或者粉絲群里的朋友聊天傾訴,還可以自己上陣進行直播,表演分享自己的才藝特長。
2.有助于個人的發展和就業選擇
很多大學生通過直播了解到網絡直播平臺的運作模式,也學習到了通過直播平臺盈利的經驗和模式。部分學生在直播平臺上實踐自己所學的專業特長,把平臺作為一個鍛煉自己、正確評價自己的舞臺,也有大學生通過合法、正能量的直播在平臺上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可觀的收益,實現了自己的“經濟獨立”。這都為以后踏上社會后如何就業,如何選擇就業方向帶來了更多思考和論證。
1.容易影響正常的教育管理和大學生活
學生主播們的直播環境是以校園為主,因此不可避免會拍攝學校的某些場景,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直播中有意無意觸及的人或物也有可能侵犯學校和他人的隱私。很多主播在宿舍進行直播,校內宿舍都是多人合用,在宿舍直播肯定會影響他人的休息與學習。這些都給校園管理增添了新問題。而觀看直播的學生們一旦上癮沉溺其中,很有可能在課上偷偷看手機,在宿舍熬夜觀看,也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休息和教學秩序。這都是需要高校學生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們需要引起重視的新問題。
2.容易散播不當的價值觀,影響當代青年人的正確思維模式
大部分大學生在參與直播時都能保持理性,正確看待是非,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大學生們畢竟閱歷比較淺,長時間的觀看直播的娛樂游戲內容,受網絡主播們的影響,潛移默化會產生各種消極想法,慢慢成為網絡的附庸品。
(1)容易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2]的思維模式
很多學生看到很多主播們通過吸引眼球的表演來吸引粉絲刷榜,只要觀眾肯給錢,有求必應。這就形成了一切為了錢,有錢啥都行的錯誤想法。部分主播為了錢不惜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甚至違法犯錯的行為。而觀看直播的學生覺得有錢可以讓主播和粉絲對你刮目相看,會錯誤得覺得金錢是萬能的。主播們在直播間只需要簡單的表演,打打游戲,甚至說說話就能賺很多錢,使很多學生覺得原來賺錢可以如此輕松,放棄了努力學習,實現自我價值的艱苦奮斗的理念。這些想法都是和正確的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相違背的。大學生一旦沒有正確的“三觀”,就無法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更無法體現當代青年人的精氣神。
(2)發表不良言論,產生負面社會影響
主播們為了自身的各種利益,會發表一些特立獨行的、與眾不同的言論。很多言論都充滿了負能量,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甚至是反動的言論,從而構成了違法行為。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對平臺直播的內容和主播們進行嚴格的把控,制定一套綠色有效的管理體系。堅決抵制各種反動的不良言論、各種嘩眾取寵的夸張表演、各種鋪張浪費的吃播內容以及炫富炫耀的生活秀。高校也應該制定相關的網絡直播使用規范,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直播環境。讓網絡也充滿“綠水青山”。
正因為網絡的普及、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性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不少學生使用手機時長每天超過5 小時,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休息,更不要說有時間去積極鍛煉。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令人擔憂:體育考試掛科,體質測試不合格的學生比比皆是;大學生肥胖率每年都在增加;各類心血管疾病也在大學生人群中不斷出現。身體素質都如此堪憂以后如何去為社會做貢獻報效祖國,如何能夠肩負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希望每個大學生都能夠行動起來,學習為主,健康生活。
大學生應該養成自律的習慣,制定合理的學習休息計劃,控制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早睡早起,加強體育鍛煉。高校也應該引導學生多去戶外進行活動,出臺一些對應的鼓勵性政策。多措并舉,才能真正把全民健身、強健體魄的精神落實在每一位高校學子身上。
高校應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的力度,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同時對沉溺網絡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及時糾正學生的消極思想。
很多學生看到主播們賺錢很輕松,甚至一夜成為網紅,于是他們逐漸失去了努力深造,提高專業能力的動力,覺得以后只要做做主播、網絡賣貨也能成功。首先,很多主播的直播內容低俗,只能一時取悅觀眾,在網絡健康化、規范化的未來,爆紅也只是曇花一現。其次,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各行各業都出彩,祖國的強大需要青年們扎實的專業技能,需要青年們吃苦耐勞、敢于奉獻的精神。再次,正能量的網絡直播未嘗不是今后一個就業的選擇方向,尤其是對身體有一些缺陷的人群。我們并不反對正能量的直播內容和網絡宣傳,只是希望廣大青年學生能夠在大學校園里努力學習本領,今后的就業選擇可以多層次多方面一些。
高校應該引導學生們更關注身邊的見義勇為的榜樣們、抗擊疫情的醫生護士以及志愿者們、保衛祖國的武警官兵、為國爭光的奧運健兒等那些傳遞了更多的正能量的英雄。例如東京奧運會上打破亞洲紀錄的百米飛人蘇炳添,他一直是自律和刻苦訓練的典范:從不喝碳素飲料,科學飲食;刻苦訓練,努力拼搏。類似的榜樣人物數不勝數,相比直播間的網紅們,高校學生更應該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