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庫車市第五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綜合實踐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對于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這一時期運用生活化情景促進初中生的實踐活動課教育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具體性特點。該課程目標旨在幫助學生學會必要的實踐活動課知識,構建起基本的生活動手和社會交際能力。為了使教學課程同初中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特征和認知能力相匹配、相協調,需要不斷提高初中實踐活動課教學的趣味性。而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于增強初中生學習實踐活動課的積極性,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熱忱欲望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傳統的初中實踐活動課教育模式往往局限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刻板、固化的教學方式常常會局限學生的能力發展。因此,不斷強化初中實踐性和生活化理念,對于提高初中實踐活動課教學質量、培養初中生的整體素質來說意義非凡。
一方面,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進而引導初中生學會獨立思考和深度探索,營造互動性極強的課堂教學氛圍。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容易被忽略的事物或事項都同實踐活動課知識息息相關。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事務或事項本身是深受初中生喜愛的內容。另一方面,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活動課教育,可以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常識把原本枯燥的實踐活動課知識變成形象化和生動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在今后的生活、學習等實踐中學會舉一反三,由此形成有效的發散性思維。綜上所述,促進初中實踐活動課教學生活化即能夠幫助教師開展互動性更強的教學課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基于校園生活擷取綜合實踐主題,才能有效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深度,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生活是實踐活動課的來源,實踐活動課的學習也終將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合理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有助于在特定的環境內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除了在校內、在課堂時間內,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性實踐活動課知識之外,同時還應當鼓勵學生在校外時間及課外時間學會多多積累實際生活經驗,多多參與各類不同的家庭事務或是社會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生活和社會交往技能。
例如:以《身邊的美》為主題,引導學生關注學校、家以及身邊的事物。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支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搜集材料,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美景、美事,從而使他們更加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因為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常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能夠很強地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并且持續提高其學習成效。
根據活動方案,由各組小組長分配,組織成員利用圖書、網絡、采訪等多種形式查找有關資料,重點了解家鄉最具特色的美景,如風景區,建筑物等極具特色的美景,旁邊并配有自己的感受。最后,各小組通過家鄉美景圖、最美家鄉相冊集、PPT 等形式,展示收集到的資料及自己對家鄉美景感受。在展示過程中,教師根據同學們的表現及展示方式,綜合評議各種獎項,讓學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這樣的實踐方式,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保護家鄉。
課堂問題的設置具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可循。如果能夠在課堂上巧妙地設置問題,將生活化問題應用到實踐活動課教學中,那么,可以為促進初中實踐活動課生活化的教學質量提供一個可以借鑒、參考的有效手段。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初中實踐活動課教師應盡可能使學生全面掌握實踐活動課這門學科的學科知識,進而更加深刻地體會實踐活動課學習的重要意義。并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應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加以更好的化解。比如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信息融入問題的設置中,以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如,
可以結合當下的時事要聞,在同學生對社會熱點共同探討的基礎上,引出課程的內容。這樣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方式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多種不同的聲音發聲,以此了解更多學生的心理活動。此種問題的提法同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如果在課堂加以運用,可以使初中生并不會覺得乏味,而且還會激發起初中生的興趣和思考。如上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更多,更加靈活地將其引入到教學中。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初中教學工作有著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多媒體工具具有操作簡便,可重復使用,形象生動等特點。對教師的日常教授和實踐活動課知識點的積累具有積極作用。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可以使課程快速有效引入主題。同時,利用多媒體元素可以把實踐活動課知識同生活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在多媒體工具的運用過程中,很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果在多媒體運用過程中能夠加入更多的設計日常生活的生活化教學素材,可以形象且直觀地展示實踐活動課知識,以吸引學生注意,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初中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實踐活動課知識,提升初中實踐活動課教學質量與效能的持續增強。
例如:中國的傳統節日沉淀了千百年的傳統文化。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廣泛的民眾基礎。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不同的民風民俗,設置各種實踐體驗活動,開展有序的綜合實踐。在端午節到來之際,開展《走進端午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綜合實踐活動,以下是“端午節”的一些實踐活動準備。可以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途徑采集有關端午節的詩詞、故事、傳說等,負責運用多媒體開展“端午文化介紹會”。
通過引入合理教育教學情境,助于在設定的環境內激發起學生學習實踐活動課的主觀能動性,并且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在教學實際中,構建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運用趣味性強的故事和游戲作為教學元素。當教師在教授新的內容時,可以先設定相應的教學情境,目的在于吸引學生參與。教師要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來營造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多思考,調動學習熱情。強化學生運用實踐活動課方法來緩解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信心。
例如:在豐富的社會資源中,可以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熱點主題,、如“垃圾分類”,引導孩子去關注身邊的環境,形成一種環保意識,并實踐環保,實踐垃圾分類。
在調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調查結果,談談如何在校園,家里進行垃圾分類 。有的同學說到在家里,較多的是生活垃圾,其中就包括了廚余垃圾。所以可以放置兩個桶。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這比以往一味地灌輸效果好得多。在這一次活動中,我還明確了每個小組的任務,而垃圾又是每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所以在調查和實踐中,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
勞動教育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基礎性的素質教育,它屬于學校教育,也屬于家庭教育,家庭與學校是初中生勞動教育的兩翼。家庭與學校在初中教育上一直保持互相協助的方式,為初中教育的諸方面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實踐思路,這些思路對初中生勞動教育深入開展也提供了參考。
家長作為教育工程的參與者之一,同樣承擔著至關重要的責任。要想使實踐活動教育深入人心,就必須加強教學者和家庭之間的互動和聯系,改變家長落后的教學觀念。因此,教師可以以布置課外作業的形式,或者以“我的公益活動”為題來布置相關的任務,倡導家長帶領孩子來做公益類活動,比如圖書管理員、敬老院探訪,讓學生和家長能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感受教育,在教育活動中踐行道德行為,服務社會。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特征和認知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針對初中實踐活動課教學生活化的意義,本文認為,一方面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進而引導初中生學會獨立思考和深度探索,營造互動性極強的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活動課教育,可以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常識把原本枯燥的實踐活動課理論知識變成形象化和生動化的概念。在對于初中實踐活動課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中,本文提出了具體方法,以期能夠幫助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希望通過本文能對教師、學生和家長有所觸動,給教育改革帶來一些有益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