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教授口語交際時,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書本知識化、教師中心化、課堂中心化”。隨著社會交際活動的頻繁、廣泛和活躍,口語交際能力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小學生應當“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可見,語文教師若想讓學生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農村的語文口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口語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下面,筆者針對農村的口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以便針對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存在的問題: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往往是話說不完整,不規范,還不注意用上禮貌用語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給予方法的指導,加上嚴格的實踐訓練,讓小學生初步體驗要怎樣傾聽別人的發言,學會應對的交流,而且說話時注意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語言表達清楚完整。另外,農村小學對學生的漢語拼音教學不夠到位,有的地方又因為受方言的影響吐字不清晰、發音不準,甚至錯誤,造成了普通話教學的困難重重。一直以來,語文教學重讀寫、輕聽說的傾向積重難返。語言的訓練,應是指口語表達的訓練與書面遣詞造句作文的訓練,這是一種不言而喻的常識。口語表達訓練和文字訓練,本來應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從教學的角度看,口語表達訓練與文字訓練也應該是兩條腿走路的。然而事實上現在的語文教學往往一條腿長、另一條腿短,一條腿極力邁開、另一條腿卻拖在后面,形成一種極不協調的“跛足”現象。
解決的策略:要強調讀寫訓練的重要性、有效性、多元性,要求學生立意謀篇精深周詳,遣詞造句文從字順,字斟句酌;要求學生說話不能隨隨便便,語無倫次,詞不達意。多舉辦一些活動,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比如:課前三分鐘演講。在演講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每學期開學時,對所教的班級的學生提出課前三分鐘演講的要求,學生對所提的這個要求基本上都愿意接受,接著就課前三分鐘演講提出具體的要求:演講內容由演講的學生自行確定,但是內容應該積極、健康;演講時應該脫稿;演講時間不能超過三分鐘;演講順序由學生抽簽決定;演講時應用普通話。
存在的問題:書籍來源少。這也是影響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原因。書籍來源少是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最大區別,也是最讓農村教師頭痛的。城區學校圖書館、閱覽室藏書豐富,學生家中也有不少藏書,而農村卻很欠缺。閱讀興趣不高,老師或學校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及對閱讀速度和閱讀方法的指導有限,不利于學生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提高。
解決的策略:學生課外閱讀,很多時間應該是在圖書館完成的。所以,學校要盡量開設各式各樣的圖書閱覽室和提供各種機會使學生接觸多媒體視頻音頻。另外,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借助各種方式比如開家長會、發校訊通等方式,向家長介紹閱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向家長介紹輔導孩子讀書的方法,向家長推薦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轉變家長眼里只有分數的觀念,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給學生營造更好地家庭閱讀環境。由于農村的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學生讀書的指導意識不強,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只有從家長入手,教師要積極耐心地做好家長的工作。
存在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國家整體教育機制的完善,農村教育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基礎設施逐漸完備,基本達到了城鄉均衡。但由于部分農村地處偏僻,消息閉塞,農村學生很少與外界接觸,學生的視野得不到開拓,這種現象嚴重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發散以及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尤其是在倡導合作學習的新形勢下,學生視野基本一樣,無法達到知識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解決的策略:無論城市或是農村孩子,興趣是開發眼界的前提,而作為興趣的啟蒙開發手段,書是一切知識技能的源泉。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家都相當崇拜那些飽讀詩書的名士。因此,即便我們在孩子的物質條件上捉襟見肘,也請各位父母不要吝惜在教育和培養讀書習慣方面的投入。其次,讀書要注意培養興趣點,違背興趣的讀書是會產生反作用的。最后,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注重對于興趣的初級培養,物質條件是在變化的,但下一代青春時光的流逝是不可挽回的。最后,想要拓寬視野,物質和精神上的投入是必須的,為了下一代的和諧成長環境構建,作為父母,更應該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幫助孩子拓寬視野。
存在的問題:由于農村學生每天所處的環境都是固定的,閉塞的,很少有機會上大的舞臺上去展示自己或鍛煉自己,所以學生一張口就表現得扭扭捏捏、很怯場,學生很難有機會走到外面的世界去開闊眼界,除了閱讀書籍、看電視、看手機外,沒有太多的渠道,所以腦子里裝的東西也不多。正是因為視野不夠開闊,通過閱讀課外讀物來增長見識的方式也直接影響了寫作,其實,寫作和口語交際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寫作水平高的人,口語交際自然也有話說。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作文寫作,雖然寫作要求字數不多,但每當交回文章時,學生的文章總是缺乏一些“光鮮亮麗”的東西,我們不能說這樣的文章沒有優點,最起碼是樸實的,真切的,但是總是缺少那么一些亮點。新時期對于語文寫作能力培養的要求,警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力戒“千篇一律”。
解決的策略: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望向世界的“眼睛”。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成長、學習、培訓、生活經歷來拓展學生視野。通過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讓學生了解一些他們從未見過和接觸的“新鮮事物”。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幫助。利用網絡優勢,篩選優質資源。如今的學校已經實現了班班通、校校通,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篩選一些可以拓展視野的優質資源。例如,可以在網絡搜集旅游節目,讓“足不出戶”的學生,可以坐在教室里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可以搜集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名家講座,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開拓農村學生視野是我們教師在當前教育形式下,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創設情境,尋求多元化拓展方法。
存在的問題: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時,千篇一律,別的同學說啥,自己也說啥,或者說來說去,永遠都是那么幾件事情,無論在表達上,還是內容上,都沒有絲毫創新,主動性、積極性特別差,并且創新意識也缺乏,根本不想去追求一些新穎、有創意的表達,導致學生們的創意表達不夠精彩、不夠豐富,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不強,腦子的思考受限制。
解決的策略: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口語交際資源,然后據此進行創新。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注重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于小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激發他們產生交際的欲望,寬松愉快的環境會使小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在情境中練習說完整話,在情境中發展語言,就會逐步提高小學生的實踐交際能力。引導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組織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組織小學生春游、秋游、故事演講等活動,比如:當小導游、當小主持人等,為他們創設一個展示自我的良好環境。
存在的問題: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師教學理念單一,沒有完整的口語交際訓練體系,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以日常訓練為主。另外,口語教學實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口語教學理論研究的蒼白,反過來,蒼白的口語教學理論研究又加重了口語教學實踐的匱乏,使得實踐與研究整個兒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這一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健康發展。
解決的策略:教師可以在利用各式各樣的教材培訓和講座中,提升自己口語交際教學的水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利用教材,并且自由地進行相應的口語對話練習,實現準確的語言表達,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舞臺表演對口語交際訓練也有很好的效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課文組織成課本,編寫自己的腳本,安排演員,簡單的表演,不僅熟悉課文,學習知識,而且鍛煉組織能力。同時,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這種口語交際訓練形式也適合農村學生,豐富了農村學生的課堂生活。例如,老師可以安排學生改編教材,組織語言,制作道具,把故事搬上舞臺。學生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并在表演過程中發展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口語交際訓練課程中,學生可以模擬或創新課程。學生擔任記者、采訪者、攝影師等角色,作為記者的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回答問題,促進學生合作交際能力的培養。
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幾年來,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有頗多認識和感受,也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現狀進行了一定的調查和研究,發現情況不容樂觀,特此作了這篇研究報告。
由于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對其進行反復訓練。對此,可以將口語交際教學滲透到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綜合實踐教學等各個環節,所涉及到的諸多的有關于自然風景的文章,以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扮演游客和導游,對某一自然景點進行介紹,在介紹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直觀的畫面,將教材中的內容講述出來,同時可以將自己所觀察到的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內容講出來。而其他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所看到的畫面向導游提出問題。如此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口語交際的模板,使學生有話可說,還可以使學生在情境參與中對交際產生濃厚的興趣。
盡管小學生在實踐活動開展中會有畏懼心理,但是其內心還是想表現自我的,想要在自我表現中獲得教師、同學的關注,教師要學會借助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扮演小主持人,使學生在自我展現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然后根據學生表演內容適時對其進行鼓勵,使其在教師的賞識下樹立口語表達自信心。
綜合以上的原因,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造成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薄弱的局面不是偶然的,它是長期以來多種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個痼疾,造成農村小學口語交際差的原因不外乎是:表達不清晰、閱讀機會少、見識面窄、羞怯心理、創新意識不強。認識到這些原因,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