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玲
(吉林省紅石土地房地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考慮到我國的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國土利用、生態保護等多方面因素,對生產、生活、生態三個大空間進行科學布局,使我國形成綠色生產與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得以建設、實現“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
我國對國土空間進行規劃的進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①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頭十年,結合了對區域的規劃,以及對我國城市的規劃,其中又包括以下三個層面,即以前對城市的規劃得到恢復、當前對區域的空間規劃得到重視、呈現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雛形;②我國進入城鄉統籌發展階段,規劃重心不再局限于我國的城鎮地區,而是前往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③進入21 世紀之后,我國迎接的新時代又被稱之為“城市時代”,重點升級對空間以及區域的規劃,在此之中有我國開展的第2 次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城市未來發展戰略、戰略性較強的區域建設。而在具備戰略性的區域空間內部,又被分成了國家級的新區、開發區、扶貧區和生態保護區。除此之外,跨區域的空間規劃也開始發揮作用,在2010 年之后,獲得了更快的發展。現今,我國大部分省級地區都已經啟動專項規劃,總計50余個,在北上廣、珠三角等一線城市或地區,專項規劃取得了顯著成績,已經成為國土規劃的領頭人。不僅如此,國土規劃工作之中存在諸多空閑的位置,因此在我國部分區域已經將目光轉移至空間規劃,以便補充當前的空位,從而促進區域規劃、城鄉規劃等各項工作的良性開展。
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很多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導致土地的使用率下降,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新時期的國土空間規劃要充分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使每個國土資源都能夠發揮出應用的價值,符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考慮利用率時也要注意發展戰略需求,例如:對于城鄉一體化的規劃首先需要充分地進行了解,在結合發展趨勢進行合理規劃,由此提高國土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國土空間規劃的優化發展。
在這一層面,國土空間規劃需要統籌陸海、城鄉、地上地下空間,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物質方面,滿足城鄉發展的生產、生活、生態以及安全需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在精神方面,保障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的國土空間。滿足這一層次需求的空間尺度主要在市(縣)。
根據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指南(試行)》的要求,規劃信息化建設成為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的必然趨勢和必備工具。以“一張圖”為基礎,結合國土空間信息化的有關需求、要求,構建國土空間信息化的總體框架,共分為四個層次一個體系:應用層、數據層、平臺層、智能層,以及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其中,應用層主要是著眼于實現國土空間的高水平治理,針對部門事權展開應用;數據層是基礎,主要是多元數據的匯集入庫和空間表達;平臺層是支撐,主要是系統平臺工具的開發;智慧國土是實現國土空間智能化規劃和智能化治理;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是保障。
盡管國土空間規劃屬于在一個空間內的跨領域、跨行業規劃,但是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導向始終是為人民服務。以往的規劃工作主要針對物質環境,其原因是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情況會通過物質環境的優劣體現出來。但是當前的國土空間規劃需要做到以人為本,將“人”作為規劃核心,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需求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及時轉變原有的思想觀念,意識到“人”才是空間的主體,要想改造空間必須先改造人。不僅如此,規劃之中的以人為本,并非只是單純地將人口總量與人口分布作為標準,而是要對人均標準以及均等化的公共設施構建進行配置,還要規劃區域內部各個階層和群體的人,從而真正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在編制規劃過程中,要讓公眾參與其中,把以往的“經營規劃”轉變為“公眾參與規劃”,保證公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不被侵犯,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
國土空間資源規劃應該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腳步,進行技術的創新發展。只有通過創新的科技手段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水平,減少規劃工作當中出現的問題和因素。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需要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例如,可以通過互聯網對規劃的信息進行整理,方便查找與了解相關問題。還可以通過自動化的監控技術,對國土資源規劃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能夠及時地發現規劃工作當中出現的問題,并且盡早得到有效地解決,還可以針對一些不利的因素進行合理的優化。另外,要結合人工智能與國土規劃工作,才能有效地對國土資源規劃工作進行全面分析,更加有利于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盡量減少出現的失誤。其次,先進科技手段的引進,可以減輕規劃人員的工作壓力,有利于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發展。
①保證“雙評價”和“雙評估”工作隨著規劃工作同時開展;②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深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規劃的不同類別;③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相關草案進行編制并送審,落實上一級傳達的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編制涵蓋全屬性、全區域的國土空間規劃。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掌握自身所在級別的國土空間規劃深度;④聯合審查國土空間規劃草案,不僅要征求該領域內專家的意見,還要征求公眾的意見,最后面向大眾公示規劃草案。
綜上所述,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過程中,雖然主要方向已經得到明確,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舊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發展已經進入新時期,對于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在面對已經出現的國土空間規劃問題時,需要積極采取相應的策略予以解決,從而有效促進國土空間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切實保護我國現存的國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