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西豐縣自然資源保護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鐵嶺 112400)
當今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城市化建設腳步不斷加快和進行優化,但是站在長遠的角度上進行分析,這種加快則是根據犧牲農業作為基礎的,多數的耕地成了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征用地,這樣便是使其我國的農業進入了一個倒退的局面中。然而農業出現倒退的情況下,那么會存在較多的問題,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便是糧食問題。所以要做出相應的改進和優化,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農業可以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會犧牲。然而改善這種情況的重要措施便是建立起全新的土地管理機制,使其能夠在根本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但是我國土地問題一直都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多數的矛盾問題并不能夠簡單解決,因此便需要我們從深處探究找到問題的所在,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保證問題得到有效處理。
對于耕地保護而言,一直都是現如今所關注的問題,在實際進行耕地保護的過程中,是需要嚴格的根據管理的要求,對各項管理工作進行做好,但是因為受到了各種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在現如今進行耕地保護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相對比較多的問題,其中問題主要是如下所示:
當今在我國工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其城市計劃的整體水平也是得到了相應的提升,但是在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土地的需求增多。為了加快發展速度,盲目地進行項目審批,具體的規劃階段存在違規操作的現象,導致土地資源存在濫用的現象,甚至對耕地掠奪。
在現如今土地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依然是存在較為嚴重的出率低問題,目前農村區域的人口到城市進行打工,農村區域人口不斷減少,多是老年人和留守的女性,對于耕地保護的重視程度相對比較低,加上在農田發展中缺少必要的勞動力,因此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耕地存在閑置的現象,究其原因是農民對耕地管理沒有引起重視。干部群眾的管理意識對整體管理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當前干部群眾的耕地保護意識比較差,并沒有注意到土地的管理,整體的發展觀念相對比較單薄。
在現如今的耕地保護過程中,是需要對農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現如今政府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已經引起足夠重視,開展園藝工程和畜牧工程等,各種地方的工程不斷的落實,占用耕地面積較大,在農業結構的內部管理過程中,由于耕地面積減少,糧食產量下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在整個農業發展中,耕地面積降低,產量下降,影響糧食的安全。在農業發展中,由于整體結構不合理,將耕地耕種改為種植果樹,沒有能夠對具體的程序引起重視,進而便出現耕地質量下降和損失嚴重等問題。
由于長期的開發復墾以及整理,耕地的后備資源出現了嚴重的變化,后備資源比較少,占補平衡壓力較大,后備資源可以不斷地開發和應用,將其開墾之后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應用。在實施階段,將實施的補充耕地等級折算,增加了占補平衡的壓力。在當前的投資管理中,如果開發的難度比較大,剩余的后備資源出現片塊小和分布零散的特點,因此很難進行管理。在后期管理中,資金投入多,新增加的耕地比例比較低,加上劣質耕地,其整體管理必然會受到影響。
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腳步十分迅速,人們對于物質的要求也是也越來越高,所以很多人是需要能夠用最少的人力成本換回最大的資金收入,進而提高人們自身的生活水平,對于這種情況而言,不僅僅是出現在城市地區,同時也是出現了農村地區之中,多數的農民現如今覺得花費大量的勞動成本去進行耕地,經濟收入并不如外出城市進行打工獲得的收入,所以便放棄了務農耕地的想法,靠外出打工的方式進行生活,這樣便是使其耕地者對于土地保護的意識越來越淡薄,現如今農村的土地多數都是處于荒廢的狀態之中。此外雖然是農民希望外出打工掙錢的方式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種情況則間接影響到了農村土地保護工作,導致其土地無人耕種。另外的一個方面便是因為我國十三億人口的食用需求依然是需要通過耕地來進行實現的,所以不能不重視耕地保護問題。
對于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的基礎工作便是動態監測,通過耕地的質量動態監測工作進行實施,可以更好地將耕地質量和生態狀態等情況客觀和全面地反應出來,更好地去幫助相關部門和人員對耕地質量進行保護和提高方案等科學制定。現如今我國一些地區的耕地質量監測工作已經是開展起來,且對監測結果定期公布,但缺乏完善的監測指標體系,導致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的效果得不到保證。針對這種情況,為促使耕地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廊坊市需結合實際情況,對監測指標體系、監測網點等進一步完善,將更多現代化監測技術引入進來,動態監測耕地質量變化情況。相關部門需要提高成本的投入,創新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的技術,將其耕地質量監測和評價體系等進行構建,同時還需要創新耕地污染防治技術,通過相應的扶持政策推出,進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參與其中,不斷提高耕地修復技術的水平。
一是需要提高宣傳教育工作工作。如果單純地依靠政府力量難以充分的實現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目標,還需要將人民政府群眾引入到其中,形成合理的作用,通過電視和廣播以及微信等多樣化的方式,對耕地質量保護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宣傳,幫助農戶充分認識到耕地質量保護的價值,進而自覺抵制各類破壞耕地質量的不良行為,積極革新農業生產觀念與技術。二是加大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首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業生產活動中,需將土壤測試、肥料田間試驗等工作開展下去,結合試驗結果,對有機肥著重施用,同時還需要將氮磷等肥料的施用量和施肥時期以及使用方法等進行確定下來,通過測圖配方的施肥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作物的需肥和土壤供肥間的矛盾進行調節,有利于向農作物平衡供應養分,這樣不僅農作物的養分需求得到滿足,土壤污染狀況也可以得到控制。其次綠色植保技術。病蟲草害防治過程中,部分農戶單一采取化學防治手段,帶來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所以要大力推廣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以及物力防治等相應的綠色植保技術,如果需要施用農藥,那么需要選擇低毒和無污染農藥。
在實際耕地質量提升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將其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技術等進行綜合的應用,使其可以高效的改善耕地質量,維護耕地的生態健康。一是需要繼續的推進高標準農田和中低產田改造工作,結合耕地質量的提升要求,完善建設農田基礎設施,提高耕地的基礎地力。同時還需要將耕地質量建設生態化的理念貫穿下去,通過綠色環保類施工技術的應用,同步提升耕地產能與健康。二是要綜合治理與修復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近些年來,耕地污染問題日趨嚴峻,需科學治理與修復被污染以及出現退化的耕地。要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治理修復技術,如秸稈還田、培肥地力等,將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下去,充分保證治理修復技術的應用效果。部分耕地退化、污染現象嚴重,在現有工程、農藝措施的基礎上,還需要充分的應用生物措施,定向培育耕地,將其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制度貫穿到新耕地之中,從而保護新增耕地的質量。三是要將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貫穿下去,使其可以促進耕地土壤質量可以得到保障和提高。現如今我國很多地區的地塊運轉負荷相對較高,嚴重的透支了地力,對于農業發展帶來較多的不良影響,所以通過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的構建與落實,促使土地生產力得到逐步恢復。
由于我國的城鎮化建設腳步不斷加快,并且農村的勞動力向城市所轉移的人口比例也不斷提高,從而導致了在農村耕地的使用效率相對比較低,甚至是在一些農村地區中,出現了無人耕地的情況。一部分的耕地被當地政府用作為商業開發,也是存在一部分的耕地被用作是住宅類的修建進行應用。對于這種情況而言,其出現對于耕地保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并且也是降低了糧食的整體產量,這樣便是需要當地政府需要提高對耕地保護的整體力度。首先是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當地經濟的發展戰略,積極的出臺一些惠農惠民的政策,使其可以對耕地者進行相應的補償,積極的鼓勵農民耕地的積極性。其次通過積極尋找當地農業和其他產業的合作,將其農業推向科學化和技術話的發展道路上,保證農產品的整體質量可以得到優化。最后當地政府需要將農業產品和互聯網進行結合,根據互聯網環境將農產品在網絡上進行銷售,不斷擴大銷售渠道,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自身的經濟收益。
結語:總而言之建立起耕地保護土地管理新機制作為我國現如今農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促進農村和農民收入的主要舉措,也是國家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發展全國經濟的主要內容,雖然現如今我國的耕地土地管理和發展過程中依然是存在相對比較多的問題,但是我們依然需要積極地尋求解決措施,使其能夠保證我國耕地保護工作順利開展,促進我國農業建設的快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