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萍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倴城鎮東石家林幼兒園,河北 唐山 063000)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幼兒教育樹立了新的目標和思想,保證幼兒的健康發展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在此情況下就需要針對班級生活和教育活動的管理,以使教學的開展符合幼兒的成長需要,讓幼兒在心理、思想上有所發展,同時也完善教學設計,建立良好的教育管理環境。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內容較多,需要以幼兒的身心發展為基礎,并在實踐中做出反思,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管理模式,保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班級常規管理是日常教育和教學中的規則制定和幫助,針對幼兒園班級集體支撐日常生活、教育教學的工作。幼兒處于認知和成長的階段,有效的班級常規管理能夠讓其有正確的學習和生活認識,以具體的實踐完善思想認識,推動自我成長,是保證幼兒教育有效性的基礎。同時幼兒在成長中會有各種認識和錯誤,管理的進行讓教育的開展能夠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糾正不足,發展特長,在結構上可以推動自主思考。現在的幼兒教育重視幼兒的素質培養,在教學上也進行了改革,這需要班級常規管理的開展,以對全新的教學做出反思和總結,建立適合素質教育的環境。因此,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必要的工作,需要在實踐中加以落實[1]。
幼兒園是幼兒進入社會的第一個階段,而幼兒在認知上也多為感知,而不是認知,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是去做模仿。對于此,在常規管理的策略上就要做榜樣示范,利用幼兒對教師的關注,以實踐性的行為和內容作為管理的方法,從而保證對幼兒的管理引導,也樹立一個健康的行為和思想觀念。其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以使幼兒在關注下的模仿能夠有健康的感知,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比如禮貌用語、守時等,以榜樣實現管理教育。還可以在班級中建立小紅花,在幼兒之間樹立榜樣,以此讓幼兒向榜樣學習,有自我成長[2]。
在常規管理中要注重認知教育,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學中引導幼兒建立正確的認知,實現生活管理的有效開展。比如將日常的行為準則變成故事、視頻等,以生動的內容保證幼兒的思考,能夠針對個人行為和思想認識作引導,使感知認識轉為認知,幫助樹立健康的班級學習成長意識。
目前的幼兒教育都做課程游戲化,讓幼兒在其中有快樂的感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內容。但是在游戲教學中,幼兒容易失去方向,只關注游戲的形式,而忽視了其中的內容。所以在管理策略上要針對課程游戲做管理,為課程的開展創設良好的環境[3]。比如,維持課程游戲的秩序,講述規則,提供幫助等,讓幼兒在課程游戲中有實踐性的鍛煉,以此提高教學的效果。
在班級常規管理中,培養幼兒健康的行為是主要目標。在策略上需要開閘行為練習法,關注到幼兒在班級中的實踐參與,重視個人行為和認知的行為實踐。比如,讓幼兒疊衣服、整理區域角、清理教室等,以實踐行為使幼兒在行為練習中有良好習慣的建立,實現自主能力的培養。
隨機教育的管理策略是針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管理則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做出教育管理,使幼兒的問題和毛病得到糾正,也讓常規管理的開展可以保護幼兒的幼兒園生活,可以提高管理效果。比如有幼兒拾取東西后去舔一下,在管理上就以此為契機,開展衛生領域的教育,讓所有幼兒能杜絕這一問題,實現良好的習慣的培養。
管理工作開展的方式就是監督,以保證班級教育和生活的有序開展。因此,在管理策略上就以監督評價為方式,針對幼兒的行為表現做評價引導,以此推動幼兒的自主總結和自我發展。比如在勤洗手的習慣管理中,就要進行監督幼兒的吸收行為,并檢查吸收的成果,對于認真吸收的幼兒給予正面表揚,對于吸收困難的幼兒給予幫助,以此通過監督評價培養幼兒勤洗手的好習慣。
結論:總而言之,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開展要以幼兒的心理和思想成長為基礎,結合年齡下的成長規律,讓管理保證教育的有效性,也促進幼兒思想、認知、行為、素質的全面進步。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分析班級中幼兒的心理狀態,做好結構調整,從而逐漸完善管理的策略,建立一個推動綜合素質發展的班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