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換佳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里當瑤族鄉里當初中,廣西 南寧 530611)
教師本人的職業決定其不僅要教書,更要負責學生素質的培養,“育人”是教師長期堅持的任務,學生相當于一張白紙,只有教師能夠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做到真正地關愛學生,學生才能夠全面、健康、和諧、個性地發展。只有教師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身體力行,學生才能夠更好地規范自我,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教師要充分貫徹立德樹人的理念,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教給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教會孩子做人以及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會他們立德、做人。只有這樣,孩子不僅能夠在教師的培養下全面發展,而且能夠富有個性地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關系中,教師只負責教學,學生只負責學習。而在新形勢下,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關愛學生,教師不僅要建立和諧的教育環境,還要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這種教育氛圍中才能更好地學習、做人。教師對待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教師的美好、真摯的情感會感染學生,能夠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心理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情感、心智、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只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讓教師更好地關愛學生,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師生關系才會和諧,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提高。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民族振興的必經之路。教師培養了一代代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棟梁,如果沒有教師,我國的傳統文化、精神文明無法得以延續。因此,教師通過培養學生能促進社會的發展,教師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功能,讓學生在成人之后也能傳承我國的精神文明,提高社會的整體素質。
目前教師思想觀念淡薄,教師補課現象依然存在,教師上課不講重點知識,下課給學生集體補課,收取大量的費用。有的還教師喜歡“收禮”,只有收禮才會關注學生,上課才會提問學生,這完全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教師的這種功利化的思想和功利化的行為,既違背了教育的本心,又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部分教師不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辱罵、毆打學生,對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傷害。有的教師不注意自己的著裝和行為習慣,女教師上課打扮得花枝招展,男教師抽煙、喝酒,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雖然教育倡導“以生為本”,強調教師增強奉獻精神,但不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佛系”的態度,不管學生有沒有掌握知識,自己把該講的內容講完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知識、吸收知識,教師完全不管不顧。還有的科任老師只認為自己有教書職責,而完全忽視了育人。
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面對學生成績好的學生,教師的態度很和藹,即使好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也不會太在意。而面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師會不斷地呵斥、指責他們,而不是幫助他尋找問題所在。有的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而沒有看到學生身上其他的閃光點,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才能利于學生發展。
教師要養成提升自身職業道德素養的自覺意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教師要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并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第二,教師要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不僅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還要學習一些其他領域的知識,例如歷史、科學、法律、哲學等方面的知識。第三,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并以此來影響學生,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第四,教師在角色多樣化的環境下要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只有教師是健康的,培養出的學生才是健康的。
學校是教師日常工作的場所,也是教師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重要環境,因此,首先要從學校入手來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首先,學校應營造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在走廊、校園、班級等各個重要場所作出人文化的設計和宣傳。教師應該有立德樹人和教書育人的意識,在濃厚的教育氛圍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耳濡目染中逐漸形成教師職業道德觀。其次,學校應大力開展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的活動。比如,舉辦一些職業道德方面的知識競賽;定期觀看一些品德高尚的優秀教師的事跡;學校還可以開發一些公眾號或者建立教師的微信群,定期推送師德知識。最后,學校應對教師開展職業素養的培訓,向教師傳遞師德精神,傳播師德知識。
總而言之,目前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十分必要,需要教師本身注重個人道德觀念的養成,以及學校注重教師團隊的管理,才能實現教師道德建設,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效率才能有效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