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文
(耒陽市實驗中學,湖南 耒陽 421800)
因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包括眾多方面,教師不但要對道德與法治課本內的知識進行深化教育,還要融合當下的社會價值觀以及其他一愛國教育為核心的文化教育工作。教師除了教育學生和灌輸知識以外,還需要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來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更加深入。有部分學校和教師對開放性教育的規劃不夠深刻,導致為學生講解教材文化知識的效果不佳,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
教材當中的課文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和嚴格的審核才通過的,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當中的課文都有多種教育意義,而且課文當中的知識也需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所以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教材課文時,一定要根據課文的難易程度為學生進行全面深化,充分提高教學的深度,不可以讓學生對德育學習的理解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上。但是也有部分的教師對于道德與法治課本當中的每一篇課文都進行同樣程度的教學,這樣會阻礙學生對不同課文的理解,教師需要根據每一篇課文的難易程度以及重要程度來為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讓學生充分理解每一篇課文[1]。
初中德育教材是會根據時代的發展而進行改進和重新編排的,所以初中德育教材當中的內容是與當下社會的價值理念以及時事的發展相結合的。故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材解讀和內容講解時,要依據現下的時事,進行現實與理論的結合,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并結合時代的發展進行充分的思考和理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為學生結合實際較少,普遍為學生講述課本中的知識,這樣便局限了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理解。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的德育方面的學習僵化,無法跟隨新時代的德育教學要求[2]。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當下時事。
雖然道德與法治和政治一樣是一門政治類的學科,但是道德與法治中的德育教學還有文化素養方面的要求,它也是一門教育類的學科。所以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中德育教學時,不但要為學生講解德育知識和歷史內容,還要讓學生對我國的愛國主義的文化進行充分的理解。將其他學科的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來,使各個學科的背景和文化相互結合,讓學生在多元的文化當中體會德育的魅力。所以教師在日后的教學工作當中還需要充分將其他學科的文化進行引入和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德育知識的過程當中理解文化背景,充分的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3]。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的開放,讓學生在多元的環境當中提升文化修養。
在傳統的教學意義上來說教師是具有一定權威性的,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課堂上會將教師以及教師的話當成標準。所以在實際課堂上,學生和教師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學習和理解的,以至于教師發起課堂互動時會受到一定的阻礙。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發言,并且還要將師生在課堂上的關系平等化,讓教師和學生站在同等的高度上。然后再發起有效的課堂互動,讓教師和學生充分的交流,進而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讓學生可以大膽發言并說出自己的觀點。
現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現時代,我們要學會乘著時代的風浪,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通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們觀看有關德育教育的節目或者是紀錄片系列的,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建立愛國主義精神。近年來,有關祖國的建設,祖國的魅力的節目是越來越多,可見德育的魅力是無處不在的。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內的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給班級內的學生們放映關于德育教育的節目,并且要在觀看的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們講解,這些影片和紀錄片背后的故事,這些程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對德育教育更加感興趣,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更高,這樣教師還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
在初中德育教育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適應社會,輕松走出校園,加強學生對社會事物的認知,在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同時還開拓了自己的眼界。學校要組織學生一起參加公益性活動,例如到社區進行無償服務、為山區孩子捐獻物品、參加公益環保活動,學生通過參加這些實踐活動,對世界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能夠更好地理解事物,樹立正確三觀。
結束語:基于德育教育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初中德育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核心素養的內容,并圍繞核心素養,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將德育滲透在各學科學習當中,同時還應利用班級主題活動、校園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促使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加強對德育的認識,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質,實現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