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杰 馮振 劉云漢
(1.四川農業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四川 雅安 625000;2.四川農業大學 法學專業,四川 雅安 625000)
現代社會網絡技術發展的是非常迅速,同時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機會,對大學生的智力素質、道德素質、社會適應能力都有著不同深度的影響。網絡是開放的和方便的,它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與機會,拓寬了大學生的求知途徑,促進大學生完成其學業,豐富自己的知識。大學生很多時候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學課堂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其次,大學生的專業課程難度大,僅僅只靠老師的講解不足以深入理解,更多的時候需要靠自己去搜尋相關專業知識學習,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自由、輕松、開放的學習環境。同時,當你疲累的學習工作一天了過后,網絡也可以讓你放輕松、忘記一天中的煩惱,緩解壓力,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明天。其次網絡中提供的很多開發創造類游戲有利于鍛煉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同時有助于鍛煉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網絡同時也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很多高校會通過網絡加強與其他學校的聯系,主持相關教育與實踐活動,通過參加網站開展的一些教育活動,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愛國意識,有助于強化道德主體意識與地位。同時,大學生通過網絡能夠了解最新時政話題,在一些學習平臺上可以學習黨政理論,了解最新的會議與相關精神,參與進去,培養自己主人翁的意識。網絡還積極影響著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快速傳遞有助于大學生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建立學習、效率、開放的現代觀念。網絡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大的交往范圍。網絡讓大學生提前適應社會,讓大學生能夠在網絡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表現自己。
任何事物有好的一面必然也會有其不好的一面,網絡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消極影響。網絡畢竟提供的是一個虛擬世界,如果大學生過度的沉迷在網絡當中,那么他可能會脫離現實生活,對網絡形成過度的依賴,從而導致在與現實社會中人際交往出現心理障礙。網絡的交流給大家創造了一個虛幻、安全而又新奇的環境,對大學生來說是極具誘惑的,我們可以毫無壓力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煩惱。在網絡環境里面我們很容易獲得情感認同和滿足。如果這時大學生過度依賴網絡,那么他對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就會產生厭倦與冷漠,不與人交談,關系變得淡漠,在交往過程中形成困難。其次就是網絡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也正是因為其信息的開放性造成了互聯網中存在著很多不良信息,像色情暴力網站、封建迷信等等。還有一些低級趣味的玩笑在網上比比皆是,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造成極大的影響。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甚至忘記自己的身份與責任,被這些不良信息所引誘,還參與了進去,從而在人生當中走了很多彎路,造成了無法挽救的結果。網絡游戲的危害也是極其巨大的,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忘記了自己學生的本職,荒廢學業,不鉆研專業知識。網絡上的信息比傳統的書本更具有開放性和多樣性,所以導致大學生的道德意識日益弱化,實踐能力越來越差,從而造成了大學生沒有足夠好的判斷能力和取舍能力,長期處于一種這樣的大學生活中會給社會帶來潛在的危險。
結束語:我國網絡用戶大部分由大學生組成,網絡空間中最活躍的也是大學生,大學生作為國家精心培養的知識分子,理應積極保衛國家的網絡陣地,維護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大學生只要能夠在網絡的世界中做到不偏聽、不偏信、不造謠不傳謠、抵制錯誤言論、傳播正能量,就可以說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我相信,我們大學生一定能夠成為中國好網民,在網絡世界中奉獻出自己的正能量,共同營造一個風清氣朗、和諧友愛、健康積極的網絡空間。我們應該正確使用互聯網,接觸高品位網絡內容,拒絕不健康精神污染;把網絡當成開闊眼界、增長學識的有效工具;克制使用網絡的時間,不要被網絡所裹挾;堅定愛國信念,成為一名中國好網民。作為21 世紀的大學生,面對的是信息化、共享化、全球化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機會與方法。在大量有用信息向我們涌來時,也會有很多垃圾與糟粕充斥其中,蒙蔽我們的雙眼。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需要選擇正確的方式來對待有網絡伴隨的學習、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