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邢臺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寧艷
(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邢臺 0540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總抓手,推動城鄉融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治本之策。邢臺市既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化古城,也是充滿機遇、潛力無限的新興城市,但目前農業發展質量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加快城鄉融合是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邢臺高質量趕超發展、奮力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馬克思主義認為,“城市和鄉村對立的消滅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已經成為工業生產本身的需要。只有通過城市和鄉村的融合,現在的空氣、水、土地的污染才能排除,只有通過這種融合,才能使目前城市中病弱群眾的糞便不致引起疾病,而被用作植物的肥料。”[1]由此可見,城鄉對立是一個歷史范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鄉村必然被納入城市的生產體系,實現城鄉的融合,進而實現全體成員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城鄉發展的終極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最為突出,只有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才能從根本上破解城鄉發展困境,推進城鄉現代化和鄉村振興。
2020 年我國人均GDP 突破一萬美元,已經進入中等偏上國家行列,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我們有條件拿出更多的財力支持農業農村的發展。同時,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城鄉融合尤其是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有利于拉動消費,創造內需。
邢臺市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北距省會石家莊106 公里,距首都北京396 公里,面臨著京津冀一體化和建設雄安新區的歷史機遇,具有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比較優勢。2020 年6 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河北省調整邢臺市部分行政區劃后,中心城區面積擴大、城市人口增加,行政區劃壁壘和體制障礙得以破解,為提升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力,實現城鄉融合、工農互促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1.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加大。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例,2019年全市戶籍總人口801.37 萬人,以上年增加4.7 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1.37%,比上年增加4.15 個百分點。隨著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2.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大大改善。通過開展“三美同建”,推動了全市城鄉路網一體化。已建成環城公路20.5 公里,通過“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公路新建改建200 公里以上,推動城市公交延伸,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縣城20 公里范圍內農村客運公交化運行率達到100%。3.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2019 年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2338 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3 元,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8 元,增長12.3%,農村快于城鎮2.2 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29,比上一年同期縮小0.04[2]。
1.重城輕鄉、重工輕農的傳統觀念影響深遠。受戶籍制度和傳統觀念影響,農村一直處于從屬地位,農民職業屬性不明,更多地被打上愚昧落后的社會身份標簽,“跳出農門”的傳統教育也深入人心,使得很多人對進入農村,成為職業農民望而卻步[3]。2.城鄉融合體制機制不健全。長期二元體制下城市偏向的發展戰略、重工業偏向的產業結構和市民偏向的分配制度加深了城鄉分割、土地二元、人戶分離的矛盾,造成“城市興”“農村衰”,導致“城市病”與“空心村”并存。3.鄉村產業發展薄弱。邢臺獨特的氣候、山區地理環境,蘋果、板栗、小米、中藥材等農產品優勢明顯,但粗放的散戶經營方式,導致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夠,農業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產業創新力、競爭力不強,農民增收緩慢。
要扭轉長期以來“重工輕農、重城輕鄉”的思維定式,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4],重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強化農民職業屬性,營造尚農樂耕的社會氛圍。不僅要在認知層面糾偏,鑒于過去對鄉村的欠賬太多,更要在實踐層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使各級政策從城市偏向轉為農業農村偏向,真正將中央提出的“四個優先”落到實處。
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藩籬,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信息匯聚的良性循環。以促進人的流動為例,作為三線城市的邢臺,與石家莊、保定等相比人才吸引力有限,政府應積極推進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制定完善的就業保障政策,以就業推動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同時,建立城市人才下鄉激勵機制,如邢臺任澤區,通過大力實施千名大學生招引計劃,對回鄉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一方面,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城鎮建設,探索產城融合新路徑。如君樂寶威縣基地,通過做大做強君樂寶特色小鎮,全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帶動了周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優化和農民收入的提升。另一方面,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融合,培育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新業態。如柏鄉縣以花為媒,以農興旅,農業+旅游的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春有萬畝鮮花,夏有萬畝氧吧,秋有千畝瓜果,冬可追兔騎馬”的邢臺柏鄉新名片使農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城鄉融合的核心在于解決城市本位思維下城鄉地位的不平等,實現城鄉共存、共生、共享、共榮的格局。未來邢臺市要進一步通過城鄉融合,打破城鄉間的制度壁壘,逐步實現城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呈現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幸福景象,不斷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譜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