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8350)
新課改的實施,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初中生法制意識建設和教學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初中生法治意識的培養仍然需要不斷深化。當前很多學校執行傳統教育模式,學校在知識學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和道德建設收效甚微,教學處在停滯狀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依據新課標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方法,改變課堂思路,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守法。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情境教學法是生活化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創造情境和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利用初中德育法治課堂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造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似的體驗性活動或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來處理教學活動。通過對知識的吸收和適應,促進知識的再建構,從而實現學生的知識,實現教學的價值。例如,在講解“共筑生命家園”時,教師可創設情境:首先,播放視頻《環保公益宣傳廣告》,學生觀看視頻并談自己的感想。其次,教師出示問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含義是什么?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含義和意義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主思考問題。再次,教師可結合《卡通:五大發展理念解讀》《2017 環境日宣傳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視頻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最后,教師總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含義,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含義和意義,以及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幫助學生深化這節課的主題。
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合作學習是指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在小組內分工協作。通過群體合作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促進中學生道德和法治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從教學組織和實施的角度出發,教師要從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合作學習,精心設計生活教學情境,產生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真正觸動學生的靈魂,讓學生從尋找問題的唯一答案到尋求多樣化的解釋。例如,在學習“參與民主生活”時,教師提出問題:現在國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要內容之一的民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看待,怎么自覺培育民主素養呢?學生分組(4~6 人一組)討論,一起解決問題。學生討論過后,教師小結:(1)公民要自覺遵守憲法,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參與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3)公民要通過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在小組討論中明確行使民主權利的意義和做法,增強民主意識的意義和做法,從而發揮出合作學習法的優勢。
翻轉課堂是素質教育和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與傳統的黑板、粉筆、師生面對面教學相比,翻轉課堂是一種視頻與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道德與法治常規教學過程一般包括課上知識傳授和課后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翻轉課堂使知識的傳授通過信息技術或學習資料的輔助遷移至課下,而將知識的內化置于課上,關注知識的轉化與運用。翻轉的關鍵是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親身經歷與體驗的過程。也就是說,翻轉課堂不僅提供了更多的教學空間,而且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創新改變生活”這一課時,因為九年級學生對“創新”一詞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夠了解創新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但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比較片面,力圖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創新以及創新的意義。課前學生閱讀相關圖片,感受到創新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創新等,體會支付手段的變化等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課上學生主動探討創新的作用,或辯論教材“拓展空間”的論題。課后對課上內容進行強化與鞏固,加強課上與課下、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實現課堂翻轉。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一項重點教學工作,直接關系到學生整體的人文素養,對其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盡可能創設條件提供實踐平臺,在親身體驗中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不斷深化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