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南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柔性管理是指一種非單向性、非強制性的管理模式。從學生管理方面來說,該管理推崇公正、民主、平等的理念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通過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思維意識與價值觀念,讓每一位學生都深切感受到集體的關愛,且客觀認知自身的不足,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完善自我。針對學生管理工作,切勿完全模仿套用他校的規章條例,而是要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規章制度進行適當調整,確保學生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公平性與公開性,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柔性管理更加注重學生精神層面的管理,而非一味地苛責訓斥。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盡可能地打消學生的顧慮,幫助學生突破心理障礙,解決實際問題。另外,柔性管理還應當激發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約束與規范個體的行為習慣,維護校園秩序。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觀念,其核心是以人文本,這與柔性管理的本質相一致。
在全面倡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環境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積極開展擴招工作,為莘莘學子提供求學深造的機會。從社會性質層面來說,高校是提供優質文化服務的機構,而自費上學與自主擇業使學生成為“消費者”的角色。立足于消費者的角度,學生更加期望學校能夠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柔性管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與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職院校的招生人數不斷擴增,大多數“00 后”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適應能力、交際能力、調節能力以及自理能力較差,而且處于叛逆期,個人意識強烈,若僅僅進行簡單粗暴的強制性、約束性管理,則難以讓學生服從和配合學校及班級管理工作。因此,采取柔性管理勢在必行。
高職院校的評價管理體系是實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直觀地展示出高職院校工作開展的結果,也能看出學生的發展情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進步,傳統的管理評價已不能滿足現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需求,因此,高職院校管理者應對高職評價管理體系進行創新與升級,使其能夠以人為本讓高職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教師在進行柔性管理的過程中,對高職的學生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自主管理理念,將這種理念深化到班級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去,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保證柔性管理的順利開展,就要明白學生心里的想法,通過學生的想法尊重并且滿足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來進行科學合理的開展柔性管理。
高職院校中學生數量非常眾多,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性格特征、生活背景與家庭環境也存在一定差別。所以,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在開展有關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的學生,管理者所運用的管理方式方法也應當有所不同。通過柔性管理思維的運用,盡管與人性發展規律更加符合,但是該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之處。剛性管理也并不意味著毫無可取之處。關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方面,不可能只是運用柔性管理思維。在開展具體管理工作時,最為適宜的方式方法,就是將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有機融合起來。
柔性管理是相對于剛性管理提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特點是堅持以人為本,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創造性與主動性。為了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應當站在提高管理工作實效性的角度,構建合理且完備的管理體系,尊重高職院校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多個方面出發增強學生勇于開拓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具備應對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創建和諧校園文化,管理人員應當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認識到專業發展方向,使學生能夠規劃未來,朝著既定目標不斷努力,將其轉換為學習的動力。
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輔導員應當重視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正確的觀念、品格和行為,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領廣大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首先,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學生動態,豐富學生管理的知識和手段。其次,輔導員應當提升溝通水平。輔導員要堅持在日常交流中的言傳身教,關注自身的言談舉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并以實際行動對學生產生影響。最后,加強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的溝通協調。輔導員在開展學生管理的時候,需要協調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因而就需要加強其溝通協調能力,在學生工作中需要展現人文關懷,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4]。
結束語:在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工作屬于重點工作,可以使高校教育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和諧發展,實現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重視柔性管理理念,提高大學生的接受度,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完善高校教育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