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奕如 王斯琴 祁紅霞
(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10)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中的必修課程,其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水平,目前網絡應用的普遍性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離不開對計算機的操作,但仍然有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基礎操作不了解,導致其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為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學習和工作方式,應加強對其計算機操作基礎的訓練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混合式教學的方式指的是通過將傳統的教學和在線網課教學進行結合,形成線上與線下的同步教學。在進行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參與課堂中的學習任務,在實際的學習中不斷積累經驗;另一方面,針對計算機課程中的不同特點來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夠在合適的環境中更好完成學習任務。在使用混合式教學的方式時,需要學生合理利用線上的學習資源,同時,主動參與線下的課堂活動和實踐練習,加強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鞏固[1]。
分層教學是根據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將水平相似的學生分成一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教學方式和要求,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高職學生來自于不同地區,許多學生來自于較為偏遠的地區,在當地的小學和中學中沒有足夠的條件,用于提高其計算機知識和操作,這導致部分學生甚至沒有使用過計算機,也有部分學生由于長期接觸計算機,其實際技術較強。因此,根據學生的技術水平來進行合理劃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方式,使其能夠在原本的水平上平穩提升,進而使整體學生素質得以提高。
通過對兩種教學方式的有機融合,首先,使計算機教學以學生為重點,以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為目標,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輔助下,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最后,兩種教學方式的結合,能夠有效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提高高職學校的教育投入效益。
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首先應對學生進行分層,第一層次為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其實際能力為其布置具有一定難度的習題、自學軟件使其能夠通過探究來不斷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第二層為水平一般的學生,該類學生對于簡單的計算機基礎操作有一定了解,但未完全掌握。第三層次為基礎較差或者較少接觸計算機的學生,此類學生對于計算機了解非常少,需要進行全面的教學。將計算機技術課程進行分解,包括網課中的專業知識講解,以及實操課程的訓練。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大綱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劃分適合的教學目標和課程要求,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提升自己。
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分層教學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學習內容和任務的劃分。在網絡課程中,可以嘗試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或者為學生布置任務來提高學生對網課的學習和了解。鼓勵學生巧妙使用網絡的學習資源,不斷提高自身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程度。在線下的課程訓練時,應鼓勵學生多加練習,通過對知識點的記憶來進行重復的操作鍛煉,加深對計算機技能的掌握。對于二層次的學生,可以為其布置有一定難度的學習訓練任務,使其能夠加強對計算機的了解程度,使其能夠更加熟練地應用計算機;對于三層次的學生,其基礎非常薄弱,教師在設計課程目標時,可以加強對其基礎的訓練,同時可以附加難度提升的拓展訓練,有的學生可能對計算機技術的掌握速度較快,在完成基礎的訓練后,教師應引導其提升自身的學習難度,不斷挑戰自己,獲得更快地提升。在學生的能力發生變化后,應進行重新分層,使學生能夠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提升自己。
通過混合教學和分層教學的方式來對計算機課程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提升自身的實力。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應定期為學生設置考核。在考核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級別的題目,并將題目錄入到計算機中,通過計算機進行答題。此方式不僅能夠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同時能夠檢驗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使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結論:綜上所述,在高職學校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為提升教學質量,應嘗試將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機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提高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同時能夠鍛煉實際的計算機技術,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進而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更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