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 賴明禮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中山小學,廣東 東莞 523000)
情感是學生學好語文、寫好作文的重要因素。缺乏生活的體驗,經驗的積累,情感的積淀是寫不出富有真情實感、富有個性的作文。當前,重知輕情的教學失衡現象在我國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以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為依托的、在理論演繹和實踐歸納基礎上產生的情感教學理論是其他認知教學理論的補充和完善,也是改變重知輕情失衡狀況下學生作文情感缺失的一個有效舉措。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滲透情感教學,通過激發情感,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作文更富于真情實感,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教師觀念的轉變必然會帶來學生觀念的更新,因此,想要在寫作課上取得更高實效,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在作文教學中充分運用情感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在日常的習作教學中,有以下策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不光缺乏表達能力,還缺乏生活體驗和生活積累,因此許多時候他們不知道寫什么好。因此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積累真實性素材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本身蘊藏著源源不斷的作文素材,關鍵在于對它的挖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體驗生活的情趣,積累豐厚的生活素材,為今后的作文打下重要的基礎。同時,要注重閱讀。讀可以激發寫作的欲望,寫可以促進更廣泛的閱讀,所以閱讀和寫作是相互作用,相互轉移的。多讀課外書,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也為學生提供了感興趣的話題和材料。
教師要利用一些較直觀的形式,如圖畫、多媒體、表演等等,化抽象為具體,把學生引入事先設定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感受氣氛,體驗情趣,從而有感而發,并樂于表達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寫出自己觀察所得和感悟,讓寫作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在此基礎上逐漸產生寫作并養成寫作的好習慣。如在以“介紹‘世界遺產’導游詞”為主題的作文教學課堂上,由于大部分小學生沒有親自游覽過這些世界遺產,對這些景點所知甚少或一無所知,于是就無話可寫,無感可發,因而就會對寫作失去信心,不感興趣,最后就會為了完成任務,主觀臆造,作文枯燥無味,缺乏真情實感。這時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用視頻、圖片等形式向學生展示某一世界遺產的景點,然后再以導游的方式帶領學生暢游各景點,當看到某一景點時可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即使小學生沒有親自去過那里,但通過這種情境的創設,小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恨不得此刻就將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
寫作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創造性活動。小學生要把觀察到的生活和個性體驗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就離不開想象和創新。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要發展他的思維能力。”要使小學生把耳熟能詳的事物寫出新意來,就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下功夫。學生在觀察生活后獲得寫作素材,還必須通過想象和藝術加工才能刻畫出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真實感人的情節。想象是創新的第一步,因而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如學了課文《坐井觀天》,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這樣的訓練能促使學生展開想象。思維越活躍,創新能力就會越強,寫起作文就會越有生命力。
“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有不同的感悟。創新思維具有獨特性,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膽進行創新。如在以描寫“動物”為主題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母雞為對象,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的抓住它下蛋后發狂似地叫,認識到人不應該拼命炫耀;有的抓住它不反抗公雞卻欺侮最忠誠的鴨子的行為,感悟到那種欺軟怕硬的人最令人厭惡;也有人從它“為雞雛爭食、夜間看護雞雛”中,體會到母愛的偉大。所以,教師鼓勵小學生進行想象,大膽創新,有助于學生寫出有血有肉、富有個性和真情實感的作文。
小學生作文之所以沒有個性,缺乏真情實感,一方面是由于小學生思想受到了禁錮,如教師為了使學生寫作文不跑題,總是在作文前再三強調許多習作要求,所以為達到作文的要求,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束手縛腳,不敢過多地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教師需要擺脫傳統習作教學方法,對小學生作文不能過于強調內容的思想性、表達的藝術性。要以“真”作為評價學生作文的首要標準,引導學生放開手腳,放飛心靈,自由表達,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敢說真話,說自己的話。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覺,才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寫作文時,就仿佛對密友傾訴,心靈就得到放松。因此,以“真實”為作文的首要評價標準有助于讓學生敢于、樂于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促進小學生人格的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