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
(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第二幼兒園,河北 秦皇島 066500)
幼兒園區域環境,是指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預先設置好一定的活動區域,在區域內指導幼兒開展學習、與同學和老師建立人際關系。區域活動,又名活動區活動和區角活動,指的是老師以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為基礎,將活動室進行劃分并根據劃分的主題投放相關的活動材料,通過將活動室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閱讀區。積木區、角色扮演區等,提供給幼兒多種選擇,讓幼兒可以自主選自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域開展相關的活動類型的活動。區域活動的設立有利于激發兒童發展的自主性,對于兒童個性發展十分重要,而區域環境的創設則是區域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和基礎。
幼兒是區域環境的主題,無論是創設、使用還是改變都要以幼兒為主,這樣創設的區域環境才能滿足幼兒自主探索的需求,培養幼兒自主探索能力,激發創新性行為的發生。但當前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主體仍是教師,幼兒和老師共同創建的情況少之又少,從規劃、設置、裝飾和材料投放都看不到幼兒的身影,完全忽視的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規則設置方面仍以文字為主,在規則設置過程中也沒有幼兒參與其中,加之幼兒對文字識別能力的不足,導致幼兒對規則的認知程度低,結果就是遵循情況差。縱觀教師在幼兒區域環境創設的情況,教師是十分用心的,不僅在圖書角、書柜等地方貼上精美的裝飾,還在每個區域的顯眼處設立“請保持正確的看書姿勢”“進入該區域請脫鞋”等字樣,但由于幼兒沒有參與其中,對規則認識不足,導致規則形同虛設,遵循效果也差強人意。
設置區域環境空間是區域環境創設的一大難題,空間的設置不僅指三位空間的有效劃分和利用,更包括空間設置對幼兒發展的深層影響方面。合理劃分區域空間是幼兒進行區角活動探索不被打擾的關鍵,只有不受空間因素的影響,才能激發幼兒創造性行為的發生,有利于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研究發現,幼兒區域活動階段的積極性、參與度、持久度和專注度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包括環境的空間彌補、區域配置、桌椅擺放、噪音和色彩搭配等等。
樹立幼兒主題意識,在進行區域環境創設時應圍繞幼兒的興趣和意向進行,重視強化幼兒與環境創設的聯系。蒙臺梭利教育觀提出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和探索,必須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由和空間,讓幼兒能夠自主選擇和創造自己感興趣的環境。因此,教師在創設幼兒園區域環境時,要重視、保障和實現幼兒的參與度。教師進行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要尊重和參考幼兒的想法,保障幼兒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譬如,在區域規則制定階段,教師應該讓幼兒參與其中,共同商議制定規則,也可讓幼兒自行制定規則,再由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調整和加工。
幼兒參與區角活動的積極性、專注性和持久度與區域環境空間的創設有直接關系。在進行空間設置時要注重科學性,要從全局的角度結合幼兒活動特點對活動室的布局進行全面考量,在設置區角活動時,既要注重有序性,也要考慮不同活動區域所需的空間大小以及幼兒參與的人數和安全因素等。對空間比例進行合理劃分可以避免因區域有限而產生的擁擠,區域空間設置中留有合適的空白,滿足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游戲的需求。要做到合理設置區域空間,教授首先要對幼兒的興趣予以了解和掌握,再結合區域進行比例調整,如班級男孩的人數較多,可以適當增加男孩喜歡的區域比例,如積木、機甲玩偶等,適當增加區域空間滿足更多幼兒的需求;其次,不同區域活動的接線盒分布要處理得當,避免設置過于明確、詳細的界限,盡量淡化甚至消除區域界限,因為開放的、相同的、互動的區域環境能夠解放幼兒思維,激發幼兒創造性行為。
總結: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與活動指導是開展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有利于發展幼兒認知能力的教育方式。在進行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時,教師要樹立幼兒主體的意識,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遵循參與性、開放性、生態性、可續性和指導性的原則進行,重視保障和實現幼兒的參與性,注重區域劃分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結合主題活動進行靈活性的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在滿足幼兒活動需求的同時,激發幼兒創造性行為,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