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慶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通過對文化學者相關論述的梳理提煉,發現對于文化發展的動因歸納無外乎兩個,一個是外部因素,一個是內部因素。也就是說,文化的發展既有諸多外部因素的推促,又有自身內部規律的演變。文化的發展是有其自身邏輯的,文化具有自生長特性,就算文化的發展受外因推促,那也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一個內驅動過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在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過程中,不斷疊加累積沉淀下來的群體生活經驗的集成。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種集成不是頂層設計的政績,也不是文化運動的戰果,它是由無數的個體和小的共同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自我調適與磨合的結果。
不僅僅是民俗文化,千百年以來,中華民族每一種有生命的傳統文化樣態,它們都具備這樣一個重要特點,都存在自我調適的內在機制,都能夠與社會發展同步演進,讓自己不斷生長、豐滿,不斷自我更新。中華傳統文化所積淀著的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所包含著的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所代表著的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志都要通過中華傳統美德來具體表現。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豐富,但就其思想、精神和信仰之“形而上者”之道的層面來說,其主要反映在核心價值觀里,而這些核心價值觀往往是通過諸多美德體現出來的。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大規模快速發展,國際關系也隨之發生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盡管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題,革命主義精神集中體現在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精神等方面。
從這個層面來理解,傳統文化的“自生長特性”也建立在傳統文化超強的文化濡染與文化調適能力上。中國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不僅承載著豐盛的思想光輝,同時也成為國家塑造對外形象和樹立民族自尊的關鍵;隨著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上升為基本國策,國粹的新生有了更深厚的時代土壤。主導價值觀與多元價值思潮的博弈,縮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覆蓋面。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各種社會思潮紛至沓來,典型的有普世價值、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憲政民主等。這些思潮和觀念裹挾著各自的政治目的強勢涌入,沖擊著主導價值觀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覆蓋面。國家的強盛、社會的發展以及個人的進步都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支撐與推動。革命文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內蘊革命文化的紅色文化成為文化自信的主體之一,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來源。
傳統文化雖然是一個動態系統,但其發展遵從一定的運動規律,即在每一個演進階段,傳統文化都會在前一代能量積蓄的基礎之上,根據每一個當下的時代發展需求不斷進行核心要素的自我調適、自我更新與自我涵化,而在這種不斷自然進階的過程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能力與活力日益強盛,成為一種能自我生長的文化。傳統文化有助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關鍵思想和特點積淀著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豐富滋養;是中國人民特有的文化基因與精神標識;同樣是社會意識的集中反映,更加是中華民族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撐。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有迥異而又緊密聯系。中國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而又輝煌燦爛的文明形式,是中華民族心理的重要淵源。
從民族學意義上講,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套復合系統,包括信仰、道德、知識、藝術、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所有習慣和能力。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人”本身及其文化,它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兩者的綜合。在新時代,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戰略與和平外交政策,在繼承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和精神的基礎上,必將對世界和平發展事業產生深遠影響。面對局部戰爭、種族主義、難民危機、全球性流行病等世界范圍內的難題,中國仍將持續高揚國際主義旗幟,踐行共商共建共享與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原則,引領世界各國人民加強國際合作,超越地區與民族的狹隘性,齊心協力,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西方社會學家對文化的理解,文化是人類群體或社會的共享成果,這些共有產物不僅包括觀念精神和社會規范等非物質對象,還包括物質對象,而這個物質對象就是我們的生活平臺。所以社會學家對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包含了精神、制度、生活三重要素。傳統文化有助于加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關鍵構成部分。在21 世紀是“信息、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時代,國家的整體實力不但包含強大的政治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更加包含在日益加劇的競爭下所形成的文化軟實力。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意指人民群眾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傾向性共識與認可,也就是指人民群眾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可與接受,并內化為思想理念和行為約束的內在力量,在現實生活中起到規范自己言行的自覺作用,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取決于人民群眾現實困難的解決程度。
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積極的文化傳播路徑,能夠極為有力、有效地促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進而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發揮引擎和內驅作用。習總書記對文化建設寄予厚望,不但極其重視,而且親力親為。有助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加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有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弘揚紅色文化二者統一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實踐活動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就是弘揚紅色文化的過程,二者具有過程上的同一性。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大規模快速發展,國際關系也隨之發生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盡管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題,但必須清醒意識到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任重而道遠。發掘和培養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隊伍,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持續發展,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后續力。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構過程中起到著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引中國人民樹立起準確的價值觀,創造優異的民族品質。彰顯中國獨有的特色文化,突出本身的文化軟實力,爭取早日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而在近幾年內,人工智能技術日益創新發展,推動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將核心價值和技術元素有機結合,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如何賦予傳統文化以精準表達,向全球各國展現中國文化和傳播中國聲音,是新時代傳統文化創新亟待解決的問題。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共同致力于涵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強大動力。總有一方要讓步跨過時代的代溝,但時代的潮流滾滾前行不提罷了,傳統文化變革是必要的。
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制是軟性的、潛化的,但它的內質和作用卻是硬性的、顯豁的,由此決定了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道路與目標追求,并形成與之相對應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致。傳統文化有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和而不同”思想有利于國家間關系的處理,促進和平外交;中華文化在傳播中與外部文化互相借鑒、吸收精華,不但能夠推動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同時有益于創造各國人民友好相處的世界,建構起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弘揚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突破口,一方面很好地融入了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價值因素,使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傳承;另一方面又充分彰顯了時代特征,以契合時代特色的核心價值理念來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境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真正發揮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潛能和價值優勢,還需要通過實踐轉化,才能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種精神超越時空,永遠綻放光芒,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上下同心、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在新時代傳揚此種精神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強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主體意識,在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應逐漸提高自身的道德理想與精神意境,進而加強民族的向心力及凝聚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都在于它不僅賦有正確的導向和先進的意識,而且更有對時代的積極趨赴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而優秀文化所蘊含和所傳播的,恰恰正是這種思想能量與精神內質。所以,在傳播、接受、消化、吸收優秀文化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樹立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價值觀的形制是軟性和潛化的,但它的內質和作用卻是硬性和顯豁的,由此決定了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道路與目標追求,并形成與之相對應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新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大理論。中國傳統文化不但蘊含著豐富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而且孕育著豐富的關于國家、社會、個人價值觀的理論。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深耕5000 年中華文明沃土,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來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特色拓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培育路徑,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特色有利于培育開放、包容、平等、自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必須不斷傳播中國好聲音,增進國家人民友誼,向世界傳遞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切實肩負起展示中國軟實力、促進各文明交流融合、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使命。只有通過“四個全面”的深入推進,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減輕人民群眾的生存壓力,解決人民群眾所憂心的就業問題、教育問題、醫療保障問題、腐敗問題等,讓人民群眾看到全面改革帶來的切實利益與好處,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才能從思想深處實現人民群眾在文化和價值觀層面的深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