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鋒
(許昌市戲曲藝術發展中心,河南 許昌 461000)
作為新時期文藝工作者要認真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要深入學習習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的上重要講話精神和習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強調要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習總書記將“中國夢”與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聯系起來,明確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這為我們準確把握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提供了重要遵循。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既與古代、近代、現代的愛國主義一脈相承,又有因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而形成的鮮明特色。把握這些特色,是當代劇本創作弘揚和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前提。找到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為我們準確把握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起到重要作用。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代又一代中國戲曲藝術工作者的夢想,也是一個長期追求和接續奮斗的過程。與在革命中拼搏和在建設中探索的先輩們相比,奮進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戲曲藝術工作者是更加幸運的,因為每一個戲曲藝術工作者都處在離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最近的地方。習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確實如此,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將在我們手中變為現實,我們將見證這個歷史時刻。因此,實現這一夢想,就成為當代中國人最莊嚴的使命,成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最鮮明的主題。鄭州歌舞劇院創作的大型舞劇《精忠報國》,是2019 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亦是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原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重點項目。舞劇《精忠報國》是根據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事跡創作排演的一臺大型舞臺劇目,是鄭州歌舞劇院繼舞劇《風中少林》《水月洛神》后的又一力作。該劇編劇由著名舞蹈理論家、編劇、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擔任,總導演由著名導演、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楊笑陽擔任,作曲由國家一級作曲家印青擔任。全劇以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的事跡為主線,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度藝術加工,結合多藝術門類和手段凝練提高,深刻挖掘了“精忠報國”四個字的時代意義。該劇由鄭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以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的事跡為主線,以舞蹈為主要表現形式,利用舞臺特效、聲光技術,藝術再現“岳母刺字”“還我河山”“精忠報國”“風波遺恨”等經典故事,以恢弘的氣勢、絢麗的色彩、動人的演繹展示了這位杰出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跡。該劇進一步弘揚了“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傳播了家國情懷的正能量,謳歌了民族英雄,頌揚了民族精神。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習總書記說:“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習總書記的講話令我聯想到自身的表演實踐。我深刻體會到:只有牢記總書記講話精神,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為廣大觀眾奉獻出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偉大作品,才能為中國夢、為中原崛起、為豫劇振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新時期,劇本創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導向,緊跟時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扎根人民和生活,用飽滿的熱情謳歌可愛的人民,捕捉升騰的夢想。新時代呼喚豫劇工作者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應是自覺舉精神之旗、鑄時代之魂、懷赤子之心、樹凌云之志、領風氣之先的人。響應時代召喚,不負人民期待,在新時代譜寫更光輝的藝術篇章。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我們只有繼續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才能給廣大人民群眾奉獻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蘊含人間真善美的優秀豫劇作品。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習總書記的話既是希望,又是警醒。因此,豫劇工作者要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做有情懷的新時代豫劇工作者。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導向,走與人民相結合的藝術發展道路,努力奉獻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優秀作品。2018 年,禹州豫劇團創作的豫劇現代戲《山妹》的劇本創作堅持弘揚人間的真善美,引起觀眾情感上的交流與共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山妹》劇情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說的是上世紀90 年代末,落風坡青年大山應征入伍不久,母親病逝,父親雙目失明,上高中的山妹毅然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挑起了家庭重擔。面對是隨親哥進城還是在家伺候患病老父親,是上大學還是留山村的雙重選擇,她沒放下故土親人,而是編造美麗的謊言支持哥哥安心服役,為父親治好了眼疾……山妹用善良和勤勞,譜寫了一曲和諧的真善美之歌。作為劇本創作工作者,為了使劇本創作更加生動,更加感人,要到農村深入生活,與農民同吃同住,從他們身上獲取創作靈感。走進實踐深處,體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從而準確地創作能夠表達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用心用情用功詮釋人民、演繹人民、歌頌人民群眾之中的真善美。希望能夠以劇本創作來召喚人、改變人,溫暖人,讓生活充滿真善美。
如今,河南提出要建立文化強省,許昌的戲曲藝術工作者已迅速卷入振興戲曲藝術的浪潮之中。戲曲藝術的振興關系到中華民族文化的興衰與存續,如何振興戲曲藝術?如何傳承戲曲藝術?如何創新戲曲藝術?廣大人民群眾拭目以待。
在戲曲面臨危機的時刻,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為戲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挽救了戲曲的生命。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加大對優秀戲曲劇本創作的支持,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戲曲企業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項目予以支持。中央財政支持開展“三個一批”優秀戲曲劇本創作扶持,通過“征集新創一批、整理改編一批、買斷移植一批”,調動全社會戲曲劇本創作積極性、主動性,推出一批優秀戲曲劇本。正是由于好的劇本的出現,我省才先后創排推出了《焦裕祿》《村官李天成》等優秀劇目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在傳承中華戲曲文化、發揚戲曲藝術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促進了戲曲的大繁榮、大發展。為許昌市戲曲藝術的發展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資料,使許昌市戲曲藝術工作者深受啟發。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我從中深深地體會到:戲曲藝術的大繁榮、大發展貴在堅持與創新。因此,許昌市的戲曲藝術如果要受歡迎,就必須將“中國夢”與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聯系起來。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這為我們戲曲藝術工作者準確把握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提供了重要遵循。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既與古代、近代、現代的愛國主義一脈相承,又有因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而形成的鮮明特色。正如大型舞劇《精忠報國》劇情一樣,是當代中國人弘揚和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前提。找到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為我們準確把握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起到重要作用。
新時期,許昌市的戲曲藝術要與時代同步發展,不但要有優秀的編導,而且要有優秀的演員。許昌市的戲曲藝術的發展不但要與時俱進,還要開拓創新。許昌市的戲曲藝術作品要有新意、有創意、更要有深意。劇本創作只有不斷地出亮點和閃光點,才能使許昌市的戲曲藝術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新時期,廣大戲曲藝術工作者要弘揚民族精神,以自己精湛的劇本創作奉獻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的優秀的戲曲藝術作品,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