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強松
(西藏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中心小學,西藏 察隅 860616)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管理的對象、內容日益復雜,而這也對小學校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學校長只有積極應對時代變化,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改進管理方法,才能切實提高管理質量,更好地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發展。因此,在當前背景下對鄉村小學校長管理的一些方法細節展開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作為學校最高管理者,校長必須學會簡政放權,使自己“閑”下來,將繁雜的學校事務分配給不同層次的管理者處理,使不同層次的管理者都能“忙”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所有管理者充分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可以使校長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學校管理工作進行統籌規劃。
決策是校長最為核心、最為首要的工作,校長通常為決策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其結果卻不盡理想。但是實則只要實行民主化決策,不僅可以將校長從決策的困境中解救出來,而且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及可行性。具體做法如下:一在每周管理例會上,校長可以將決策內容公開提出,使各級管理者互相交流探討,最后得出決策結果;二校長可以將決策任務分發給分管校長,使分管校長與中層管理者研究探討,得出最終決策結果;三對于涉及全校乃至全鄉的決策任務,校長可以先交由分管校長及中層管理者草擬決策建議,然后通過召開教師座談會或校委談論會的方式表決通過。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汲取所有教職人員的集體智慧,而且可以激發中層管理者以及分管校長的工作潛能,而這對于決策科學性的提高以及教職工對決策的擁護是極為有利的。
規范化是制度執行、決策落實最基本的準則,所有職能部門必須制定操作性強,且具體明確的工作規范,然后依照規范開展相關工作,特別是各級管理層要以身作則,做出良好表述。必要時,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如職稱評定、考核評優時加以公示。管理者以身作則,是最為有效的紀律準則。校長只要在平時緊抓這些方面,在具體工作中則額外無需插手,各項工作也能規范有序進行。
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校長要實行多元化評價,而多元化評價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的多樣性方面。一是學校內部互評,教職工、教研組、職能部門之間要實行互評;二是教師自評,在每學期結束后,甚至是每堂課結束后,教師都要撰寫相應的工作小結;三是社會評、家長評、學生評;四是上級部門評。而要想有效開展多元化,必須進行深入調查,只有深入平時,深入課堂,才能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及準確性。
教育是服務行業的一種特殊類型,作為鄉村小學校長,不要將自己當成學校的領導者,而是要將自己當成學校的服務者。
校長不能將自己當成教師的對立面,凌駕于教師之上,將情感工作化,將工作情感化,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際管理的效力得以充分發揮。在對教師服務時,校長要發自內心,不要過多考量,從而使教師充分感受到校長的關心愛護,產生“不努力工作,就對不起校長”的思維觀念。例如,在開展教師會或班子會時,校長可以提前前往開會地點清理會議桌,清掃會議室,為入會人員準備飲水等。
服務是教育的產品,而學校教育的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及家長,哪所學校能夠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哪所學校就能更好的被學生及家長認可,而被大量學生及家長認可的學校,自然而然會變成名校,校長自然就會變成名校長。一個不計較得失、樸實無華、沒有領導架子的校長本身自然是一種管理資源。特別是鄉村地區的小學校長,首先要成為一個好的少先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總務主任,然后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校長。因為鄉村地區辦學經費短缺、教職人員不足,校長只有身先士卒,彌補各項職能空缺,才能確保各項教學工作、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無論是縣直小學校長,還是鄉鎮聯小學校長,必須秉持教育創新的理念,將“確立與生成創新人格、提升和發展創新能力、弘揚和喚醒創新能力”為辦學方向,以培養懂得實踐、懂得思考、懂得想象、懂得發現的創新人才為目標,大膽實踐、積極探索。
校園環境可以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在無形中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加以感染、熏陶。為此,校長在對校園環境布局過程中,必須適當加入一些創新性元素,如典雅溫馨的墻磚、走廊,別具特色的園林綠色,立意深遠的宣傳標語,風格獨具的室內設計,點點滴滴,時時刻刻都體現著師生藝術與靈感的交融。除此之外,學校必須加強文化內涵的創新滲透,根據學生的年齡、年段,在教學區域懸掛想象畫、科幻畫等,并在繪畫的旁邊配以引導文字,引導學生針對這些繪畫加以想象思考,而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提升是極為有利的。與此同時,學校可以引導各班級,以班級為單位,構建屬于自己的班級文化。在對班級文化建設時,可以從學生的興趣著手,依照時代要求,結合學生個性喜好,創設獨具特色,富有創新意識的班級文化。
在注重教育內容創新、硬件環境建設的同時,學校必須注重積淀校園文化內涵,塑造校園精神文化,依據先進的辦學思想,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不斷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提升整體辦學品位。除此之外,學長要在校園管理過程中有機融入創新教育,如為廣大師生分發校園文化宣傳手冊、播放校園特色音樂等等,以此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思路及理念加以闡釋,使廣大師生對校園文化加強認識、增進了解。
課堂是學生知識技能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形成的主要占地。首先要以課堂教學為渠道,在落實知識教學目標的同時,對學生加以熏陶、誘導,使學生逐漸形成敢于質疑、敢于想象、敢于實踐的創新型思維、創新型人格。其次必須對教育途徑加以拓寬,針對不同年段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必讀篇目及必讀書目,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多思考,以此來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目的。最后必須秉持“學創結合”的培養模式,以知識技能培養為基點,在知識技能培養過程中融入創新訓練,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調師生平等對話,在增長學生智慧、培養學生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創新潛能加以開發。
特色教育實踐活動是創新品質、創新能力生成的搖籃,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創新能力的提升必須借助獨具特色的實踐教育活動。學校可以從立學、立德、立志三個方面出發,以“勉成國器、博學厚德”為主要培養目標,以“用真誠進行合作、用科學進行求知、用智慧進行做事、以德行進行做人”為基本準繩,以實踐活動為抓手,以興趣活動為基點,以校本考核為助力,在各類實踐活動中發展創新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社會,教學管理的對象、內容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小學校長只有緊隨時代步伐,對教學管理模式加以創新,不斷優化管理手段,通過分化管理任務、提升服務意識、加強創新教育等舉措,切實提高教學管理能力,更好地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