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穎
(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山東 日照 276800)
大學是個體鞏固價值觀,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實現個人理想信念的重要時期,紅色資源是我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重要精神文明的代表,因此將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連接,對當下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紅色基因是一種精神資源,其中點落腳在紅色字眼上。紅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衍生出多種含義,隨著新中國成立,紅色被賦予了鮮明的政治色彩,代表著我國歷代革命英雄的奮斗精神與革命情懷[1]。在當下紅色基因是指中華民族飽含紅色歷史遺跡、革命精神的統稱。
紅色基因是我國革命年代革命精神的統稱,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民族性。紅色資源作為中華民族在歷史革命當中積累起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特殊的文化資源,它產生于中國特殊的革命歷史時代,在經受西方國家的侵略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紅色基因遍布中國各地,它不僅是對當時時代的一個總結,同時還蘊含著中國人民特有的精神[2]。紅色基因從特殊時代發展至今,盡管當前與紅色基因產生時代背景有較大的不同,但紅色基因具備的民族內涵,仍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當中的重要文化構成。第二,先進性。紅色基因是以我國紅色文化為基礎,其中紅色文化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同時再融合中國現實的革命實踐而產生,因此,紅色基因與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緊密結合,與時代的進步緊密相連。第三,育人性。從根本上來看,紅色基因具有特殊的育人性,它不僅彰顯了我國近代化來的民族發展與探索,它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與教育資源,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紅色基因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根基,對大學生起到思想引領功能,同時包含在革命過程中相關事跡及革命人物,以真實可見的革命向大學生呈現我國特有的精神文化,產生心靈共鳴,提升大學生道德思想境界。
1.價值導向作用
紅色基因作為我國特有的資源,傳承著中國革命精神,也蘊含著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這種價值觀能夠起到正確的價值導向,激發中華民族對黨的理解與表達。而作為一種思想文化精神,它更能夠體現在具體行為的塑造上,為個體的實際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價值引導。
2.文化傳承功能
紅色基因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時代的文化精神。通過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結合,實現對革命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起到精神塑造意義。紅色基因作為中國革命文化的縮影,是中華文化的組成,能夠對人的精神面貌起到洗滌作用;實現紅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接觸到中華民族發展過程當中的優質文化精神的熏陶,為個體的發展注入更多積極的精神動力。
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基于兩者之間的共同性入手。紅色基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高度的契合,兩者內在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紅色基因的融入提供了理論基礎。我國革命道路發展進程中,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引入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再到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各個階段的理論指導以及實際革命工作的開展都為紅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二,當前國家發展、時代要求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結合紅色基因進行創新,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存在多方面問題,紅色基因的融入能夠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注入活力,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第三,從紅色基因繼承與弘揚、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學生自身發展角度來看,紅色基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是未來形勢所趨。
盡管已經提出將紅色基因融入至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但從具體現實分析來看,兩者結合程度低,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兩者在融合過程中出現困難,許多高校已經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設立了有關紅色基因的課程,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針對性不強。一些教師對于紅色基因的展示過于片面,只通過理論講授,沒有結合本土化的教學案例,因而導致課堂抬頭率低。第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與紅色基因資源去合作存在不足。雖然相關實踐工作的開展能夠實現學生對紅色基因的深入理解,但在具體實行過程中,兩者之間的契合程度不夠;由于紅色基因資源區域相應的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一些地區雖打出紅色基因傳承要點,但并未實現對于資源的有效利用。第三,在具體思想政治課程當中存在教學上的困境。部分教師對紅色基因文化教授內容及形式單一,缺乏活力與激情。學生在學習紅色基因相關知識內容只被動接受,掌握過于表面,難以有創新,無法實現真正的傳承。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包括:對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意識出現偏差。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不僅僅是在理論上的說教,它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結合。其次,紅色基因傳承與融合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當前,對于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開展,只是從小部分進行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沒有專門的機構與部門進行配合,因此在具體貫徹落實過程中,難免出現環節上銜接不夠或存在一些效果上的不足問題。最后,由于對于紅色基因相關理論研究程度不夠深入,導致在具體傳承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
兩者的融合需要以堅實的理論基礎為保障。就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內容來看,為紅色資源的融入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基礎,。具體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這與紅色資源的融入有著密切相關性。第二,注重融入過程中的方式創新。
為使紅色基因能夠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更為緊密,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保障機制,做好四個方面的保障工作。首先,提供組織保障。通過建立健全專門紅色基因研究組織,為兩者的融合提供組織保障。其次,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切實可行標準化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個人以及集體,能夠為紅色資源的融入貢獻個人力量。再次,提供物質保障。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需要相應物質基礎為根基。最后,實現環境保障。從大環境當中建立起傳承紅色基因的社會氛圍,調動社會層面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崇尚革命先烈愛黨、愛國的社會氛圍。
第一,建立高校與紅色基因資源區信息共享機制。紅色資源區是幫助學生更深入了解紅色基因的實踐要點,實現高校與紅色資源之間信息共享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紅色資源參觀服務。第二,建立高校與紅色資源區物質共享機制。主要通過兩一方的閑置資金來幫扶另一方。第三,建立高校與紅色資源區人才共享機制。當前,對紅色基因的繼承與弘揚缺少相應專業化的人才,因此,高素質、專門化人才是推動紅色基因傳承的關鍵。
教師在具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體現紅色基因,融入紅色基因,通過系統的編寫紅色教材,結合大學生當前關注熱點,在教材中呈現各個歷史時期下的重要事件。通過在課堂上,靈活使用紅色課件、搭配紅色影音來向學生呈現更為鮮明的紅色基因。最后,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網絡平臺,向學生更多的呈現紅色記憶,最大程度地發揮兩者的融合。
總之,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脫離不了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優秀文化,需要以中國特有的精神文化為根基,有特色、切實際的發展。盡管在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但仍需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