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晶
(宜昌市人文藝術高中,湖北 宜昌 443000)
引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義務教育的改革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當代大環境下,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于人才的培養有了更高的新要求,要求培養學生適應個人長遠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要的個人品質以及關鍵能力,在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過程中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國家課程的統一性以及將執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的培養。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過程中,應該牢牢把握住的是,理解國家課程標準,準確分析學校教育情境,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處理,多種多樣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實施,課程的反思和評估等等。
(一)針對各個地區、各所學校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差異,要在本學校實施美術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建設,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注重學生在個人發展、文化基礎以及社會參與者幾個方面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人文底蘊、探索精神、學習方法、健康生活、社會責任、實踐創造等多方面,使得教學質量能夠得到穩步提升。
(二)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建設不僅包括學校在國家課程計劃內可以完全自主開發的課程,此外,還包含了學校對國家課程在結合學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下進行的再創造。根據學校給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升,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改革的探索與實施,一方面是要推動國家課程校本化,另一方面是要進行特色化校本化改革建設,崔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學校本身的多元化發展。
(一)要準確分析學校的教育環境
美術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存在相當多的影響因素,每一個學校的教學環境可能都不太一樣,教育情境不同,教學目標、選擇與重組的課程資源,教學設計的內容、方式和方法等等也都不太相似。所以,準確分析自身教育情境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前提和基礎。
(二)要準確分析學校的教學資源,要依據學校內外部的教學資源,其中包括學校已經存在的特色資源,其次是學校豐富的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等等,再者還有學校所處的社區擁有的資源,最后,還有隨時可供使用的網絡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將學校所面臨的各種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困難進行了綜合的評價,提出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的有效的解決策略。
(三)要從學生學習美術的實際情況來,根據學生的美術學習水平、美術學習的方法、美術學習的態度和習慣、美術學習的背景、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等方面來分析,還可以從教學的角度,從美術教學的方式、教學內容的看法、對美術老師的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其本質在于了解學生自身已有的美術水平和專業素養,以及本身的水平和國家課程標準所要求達到的目標之間存在的差距,然后明白國家課程實施的方式和學生美術學習需求之間的適配度,可以通過問卷、訪問、觀察等方式進行分析。
因此,只有在對學校的實際教育資源進行精準分析的基礎之下,結合學校美術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和教學情況,在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時候才能心里有數。相反的,如果連學校的教育資源的定位都不清楚,對美術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素養都不了解,想要很好地將國家課程校本化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四)要將國家課程標準進行細分,做到目標具體便于落到實處
國家課程是統一性和強制性相結合的,是我國的適齡學生都需要接受的教育。在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需要將國家課程標準進行細分才能更有助于課程校本化的實施,明確各個學校在美術課程的不同階段的學習目的和要求,加強課程標準的具體性。此外,首先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和要去要,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每一個階段能夠自我檢測,知道需要學會哪些東西,老師在教學時也有據可循,加強了課堂教學的規范性。首先呢,課程標準作為對學生美術素養的最低要求,一般具有普遍性的特點,蛋撻也是有事可超越的,因此課程標準必須潛在地接納各種體驗,支持師生多進行即興創作和互動,超越原有的要求。這其實就對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美術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比較片面的單一的發展,而是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結合,過程與方式方法的結合,情感與價值的結合,此外,還要將課程標準具體落實到每一堂課上,實現美術知識的增長和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相結合,注重學生個人素質的發展,為學生的發展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讓每一個美術學生都能夠學有所長。
首先,美術老師要追求教學模式上的創新,強調學生的個人深入發展。在課堂上,嘗試加入更多的師生互動以及同學們之間的互動配合,多進行戶外的課外實踐項目,來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和眼界,增加學生對于藝術的審美水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課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促進學生的有效長遠發展。在當下新的大環境下,課程不再是承載知識的文本,而是學生所處的社會所具備的經驗和新的體驗;課程也不僅僅知識教學開始之前的準備和計劃,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和學生一起對知識探索的過程。課程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靈活的。因此,教學課堂也不僅僅是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過程。課堂的意義也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升華。具體的思路和策略表現為以下幾個點。
(一)美術學科教學理念要從以老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美術老師只是學生學習路上的領路人和引導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需要起到輔助的作用,真正樹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各個學生不同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這種全方位的參與不僅僅是包括教學目標的確認,教學內容的準備,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學習方法的選擇等,還要多方面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僅是思維的參與,感官上也要參與,充分地釋放學生的各個部位的潛能,讓美術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用眼睛去觀察,用手去記錄去操作、用耳朵去聆聽等等,只有讓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讓學生對課堂知識感興趣,讓課堂的學習氣氛更加活躍。
(二)國家課程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倡導構建學習,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老師輸出學生接受、死記硬背的填鴨式學習的困境,提倡美術學生們主動參與,勤于探索,勇于提出新的創意,培養學生處理新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合作與溝通的能力。課堂教學設計的本質對于學生而言其實就是為學生構建知識創造一種難得的情境感,進而以此來推動美術學生們在構建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個人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發展過程中,真正的實踐除了要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還要勇于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建立開發的和多元的現代化課程體系。總而言之,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改革建設實施是為了適應國家和社會現代化高速發展的趨勢,是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口號,符合國家教育部門的核心指導精神。此外,國家課程校本化非常有助于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但是國家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力度還并沒有很充足,因此還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積極推進校本化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