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成
(重慶融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重慶 400055)
施工質量可謂是工程命脈所在,對建筑工程來說,質量是最為關鍵的,現階段,建筑市場愈發完善,同時也產生了建筑質量問題,其不但使建筑資源遭到浪費,還埋下了建筑隱患,導致建筑使用者健康受到威脅。基于此,需要強化管理,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并對施工階段予以嚴格把關,改進管理方法,借此提升工程質量。
管理制度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一個科學完善的制度管理體系能夠激發員工的斗志,使全體員工樹立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意識與大局意識,促進企業健康穩步發展。比如《施工技術交底制度》是施工企業的一項基礎性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執行階段,施工企業卻另外形成了一套施工現場以“人”的主觀意識為主的“個性化”交底制度,在開展技術交底工作時,總工程師的總指揮作用弱化,涉及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步驟、施工場地布置、材料規格、數量、混凝土強度等級、配合比等技術交底內容,只是以偏概全的一帶而過,導致現場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當中,問題與漏洞頻出,給建筑工程質量造成諸多不利影響。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過程中,建筑材料發揮關鍵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方想要節省成本,往往從建筑材料下手,做出偷工減料的事情,這時候所建造的工程質量就無法保證。對于大規模的建筑工程來說,如果出現了問題,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人身安全事故和經濟損失。部分管理人員覺得只要及時發現問題,就可以實施對應的策略進行解決,然而再次返工同樣會引起建筑施工企業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建筑項目進場施工階段中,為了可以保證實際施工品質,則要求建筑企業參照工程現狀,選用最適宜的施工技術。然而,在施工中,經常會有建筑工程項目沒有達到合同既定的建造質量標準,結合實際工程經驗可知,制約施工品質符合工程設計要求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設企業沒有意識到技術的關鍵性,從而沒有定期對施工人員予以培訓,致使工人不清楚施工工藝的運用水準以及應該達到的要求等。除此之外,在建筑工程項目開展期間,選用施工技術時,經常會受限于時間因素以及空間因素的影響,從而增加了工程項目的作業困難程度,進而拖慢施工進展速度,難以保障工程項目的建造質量。
要想改進工程質量,應從管理機構著手,對管理機構予以科學設置,并由專門管理人員執行分管工作,增強工程質量。在此期間,管理工作包含日常質量檢查以及監督,通過平時的監督,改進施工人員各種質量意識,提升他們質量責任,從而對施工作業嚴格對待。其次,還要做好施工現場的一些質量工作,之前忽視施工現場,使得施工現場出現臟亂差,而這種現象會影響最終施工質量,但由管理機構或者人員的管理,能夠對施工現場實施全面檢查,進而督促施工人員,讓其遵守工藝要求,認真施工。另外,建筑工程技術甚至材料都在推陳出新,這也需要管理知識進行更新,所以,管理人員要保持步伐,確保與時俱進,強化自身學習,并逐步革新理念,從而為工程質量提升做好準備,提供好相應服務。
在建筑工程項目開展中,唯有保證工程管理工作做到位,才可以確保施工設計方案得到有效落實,進而使得施工品質達到工程合同標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建筑企業認識到工程管理工作的關鍵意義,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如此才可以使管理人員明晰工程管理要點,對施工品質實行嚴加管控。與此同時,工程管理人員還應順應時代的需要,更新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做好經驗總結工作,針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對工程場地,做好全方位、深層次的分析,這樣才可以合理分派施工人員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協同施工人員一起做好施工品質的管控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做到隨時察覺施工問題,在極短時間內將相應的問題處理好,在優化管理制度的同時,加大管理制度的實施力度。
目前國內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社會形態正由工業社會發展到信息社會,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里應用信息技術,使工程管理人員全面應用建筑工程行業的資料信息,不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還可以有效整合多方資源,促進建筑工程施工進程,確保工程竣工后的綜合質量。將建筑工程管理的“任務型”和“創新型”相結合,在信息化和手工作業中尋找平衡點,使建筑工程管理資源更加多樣,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所以,合理實施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保障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有助于促進建筑企業的長遠發展。
結束語: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專業性強,管理流程繁瑣復雜,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個人綜合素養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員應當積極借鑒成功的管理經驗,通過自主學習與經驗積累,能夠醞釀出更多的新點子、新創意、新想法,為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