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梅
(安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四川 資陽 642350)
我國在20 世紀末,已經開始對國內的土地資源進行管理和調查。其工作方式就是通過詳細的數據分析,從而能夠更好了解土地的變更情況和運用信息,并且通過信息收集以及數據整理構建了土地信息數據庫,如我國國土資源管理更加順暢。長期以來,我國多次使用相關的衛星進行數據接收,從而完成土地資源調查以及監測工作。遙感影像技術憑借其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能夠獲得更為精確的土地變動的映像信息,著非常有利于我國開展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筆者討論遙感影像技術在土地調查和動態監測中具體應用的優勢。
結合飛行高度以及傳感器之間的巨大差異性,針對遙感影像來說,就有衛星影像、航拍圖片等土地信息獲取方式。就拿航拍圖片來說,其比例尺通常是非常大的,并且擁有較高的像素分辨率,所以航拍圖片的清晰感較高,但是航拍圖片的質量和氣候因素的變化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并且航空拍圖使用的經濟費用較高。運用遙感衛星技術,就能夠獲得相應地區的遙感數據信息,借助先進的數據算法進行分析處理,能夠及時有效的篩選出價值較高的數據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進行技術整合,從而能夠獲得土地管理和動態監測的信息數據。并且遙感信息技術和航拍技術相比,其經濟應用成本大大降低,并且還能夠實現動態化監測,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度較小[1]。遙感技術借助于網絡信息數據庫的圖像分析處理技術能夠幫助有關部門收集氣候因素影響較為明顯的地區,借助其高精度性完成數據收集。
對于遙感影像技術而言,通常都會存在全色和多光譜的區別,由于這樣的區別就會導致地面分辨率存在一定的差異。能夠更好地方便數據判讀,一般會使用較高分辨率更正之后的圖像,進而實施低分辨率影像的科學配置,從而對相關的數據進行更正和處理,這樣就會實現遙感影像技術的配準和融合。舉例而言,Spot5 影像。所使用的地面分辨率是2.4M,盡管多光譜擁有多樣化的信息彩色數據,但是其地面分辨率只有11M。在遙感圖像的處理過程中,對二者進行有效的配準和融合,能夠更好地凸顯出全色影像的分辨率較高的優勢,并且還能夠凸顯出多光譜影像色彩,信息多樣化的特點。所以在通常情況下,一般都會運用多元影像的技術,而獲取相關的空間數據圖像,使得所篩選的圖像更加的科學合理[2]。
而單幅影像的遙感影像來說,一般都是百萬平方公里,所以在運用航測外業的方式進行控制點坐標信息數據采集過程中,面臨較大的采集困難。而使用內業圖解的方法,則更加合適單幅影像的遙感影像矯正分析和數據采集。但是此技術的使用由于會受到相關信息數據收集的影響,在進行DLG 矢量文件的表現時,會出現運用不夠便利的缺陷。所以經過科學的分析和對比,應該要針對這些沒有地理參考影像的區域。運用drg 遙感影像的幾何矯正方式進行測定,面對存在歷史矯正影響的地區,就要借助矯正之后的圖像,從而進行圖像數據的原始資料矯正。
依靠遙感影像技術,獲取的圖像可以當作土地監測的重要工作依據,相關圖像能夠實時的獲取土地變更的形態、大小和面積數據。通過運用遙感影像獲取的相關數據資料,和之前的歷史資源運用狀況圖進行對比和分,就能夠得出土地變化的具體情況,實現土地資源管理的動態化。
從以上遙感影像技術應用的形式分析,不難得出遙感影像技術在土地調查和動態監測過程中凸顯出的巨大優勢,也展現出遙感影像技術在我國國土資源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筆者通過對遙感影像技術的特征應用進行剖析,體現出遙感影像技術的重要應用方式。遙感影像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要著重注意影像的配準和融合,不斷加大影像的矯正功能應用力度,并且要凸顯出兩個以上技術對于土地資源的動態監測和信息變更的重要探索。但是我國衛星遙感映像技術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